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曰《指南录》
B.安能屈豪杰之流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C.人皆得以隶使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宁许以负秦曲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B.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C.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D.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篇幅较长,节奏缓慢,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3、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B.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和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没有格律限制。
D. “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2】文中“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什么样的语气和心态?
【3】选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7、填写横线上空缺的句子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其中运用山间动物衬托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了人生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描绘黄昏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点明蔺相如不与廉颇相争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
8、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
9、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梁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
B.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本义为“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文中是“娶”的意思。
C.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文中为孟光对梁鸿的尊称。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幼年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有势之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却要娶孟氏之女。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质疑他的隐居之志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从不敢正视梁鸿,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②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10、五次吃请,守信都不露痕迹,但内心一定很不平静。请任选一次,描写他当时的心理。要求:想象合理,合乎具体情境。150-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