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凋伤 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B.恬然 冲波逆折 蚕丛鱼凫 暮去朝来
C.飞湍 转轴拨弦 横绝娥眉 门前冷落
D.沦落 心有灵犀 蓝田日暖 沧海桑田
2、红楼回目中往往有对人物的“一字定评”,下列选项中与回目相对应的一项是()
____袭人娇嗔箴宝玉 平儿情掩虾须镯 ___晴雯病补雀金裘 紫鹃情辞试忙玉
A.勇、贤、俏、慧
B.俏、慧、勇、贤
C.慧、勇、贤、俏
D.贤、俏、勇、慧
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拘于时 而君幸于赵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子卿尚复谁为乎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惠等哭,舆归营 舆:用车拉 ②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却
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繁重
C.①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②谷不可胜食 胜:尽
D.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七言诗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位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玄。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看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发展基础动摇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字消失了。
B.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荒谬论调。
C.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拼音教学的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和特点。
D.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明确了汉字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中的根基作用,从而为下文强调汉字教育的战略工程作用张本。
B.从清末民初到近几十年,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从没有停止过对汉字的怀疑,汉字拉丁化、拼音化等主张对汉字教育影响很大。
C.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其中信息化的挑战对汉字的发展影响最大,也是汉字面临的最大危机。
D.面对汉字教育面临的危机和困境,当务之急是把汉字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上来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合汉字自身和儿童学习记忆的特点探索创新汉字教学方法方式,甚至可以获得以字养德的育人效果。
B.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根基,汉字教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起着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作用。
C.近年来,国人文化自信迅速提升,这是促使汉字教学重新重视传统教学经验和自身特点的重要原因。
D.只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就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国人心中。
7、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2)察邻国之政,_______。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何也?
(3)求!________。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注)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 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C. 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D. 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若上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是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升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候,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自此确定,再无更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战功卓著,地位却得不到提高,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一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若上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就在同一年,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他的家庭也极为不普通,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庞众望在日记中写到:“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寒门能出贵子”。
那么寒门是否能出贵子呢,对此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寒门能出贵子”或“寒门难出贵子”为题,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