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词语全部读轻声的一组是( )
A.样子 儿子 女子 孔子
B.老头 木头 白头 两头
C.苍蝇 爷爷 多么 称呼
D.耽误 汉子 规矩 强大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B.松迪亚塔是欧洲英雄故事中的一个民族英雄。
C.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里的一颗宝石送给了他。
D.《牛郎织女》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3、《新语文》:关于《糕点的故事》一文,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年头馃子是难以吃到的珍贵食物。
B.卖馃子的老人是故意把坏馃子卖给我的。
C.老人卖馃子是为了买药治病。
D.母亲的善良是比食物和钱更珍贵的东西。
4、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奇( )异( ) 心旷( )( ) 津津( )( )
千( )( )律 理( )当( ) 难( )置( )
1.若我们不重视阅读和观察,只靠模仿,写出的作文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山顶,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知识填空。(《中国民间故事》)
涿(zhuō)县城里有一条街叫作忠义庙街。相传某一天,卖肉的___________、卖绿豆的___________和卖草鞋的___________在此相遇,偶然发现彼此之间很是投缘,因而他们决定在___________拜盟,结为异性兄弟。从此他们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日后一起建立起了伟大的功业。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而下 世外( )( ) ( )( )壮观
( )( )一息 令人( )( ) 清( )可( )
( )( )不绝 乱( )滥( ) ( )耳( )聋
7、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小葱拌豆腐——( )
(2)隔着门缝吹喇叭——( )
8、基础训练营。
读拼音,写词语。
爹娘和sǎo zi______再三dīnɡ zhǔ______他:不要sā huǎnɡ______,否则会hòu huǐ______;替人办事,不言chóu xiè______;不是自己的东西别拿,不要xī hɑn______他人的宝贝,要做一个自尊自爱、受人尊重的人。
9、短文
鸟的天堂(节选)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③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2】作者除了写群鸟或飞或鸣的情景,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这是采用了一种________的描写方法。
A.侧面烘托
B.点面结合
C.动静结合
D.前后对比
【3】联系上下文阅读文末画线的句子,完成下列题目:
朗读这一句话,重音处理最恰当的是( )
A.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B.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C.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0、阅读欣赏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功能】
本品能有效净化空气,防霉除臭,调节湿度等。
【使用方法及用量】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内、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注意事项】
①本品无须洗涤,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以保持竹炭包功效。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法: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建议放几包200克的竹炭包?( )
A.1包
B.2包
C.3包
D.4包
【2】竹炭包的有效使用时间一般是多久?( )
A.一两个月
B.一两年
C.一年
D.两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竹炭包的功能单一。
B.竹炭包用久了可以洗涤晾晒。
C.在有效期内竹炭包可以重复使用。
D.竹炭包不适合放置在比较大的空间里。
【4】废弃竹炭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觉得冰箱有异味,便把未拆开外包装的竹炭包直接放进冰箱里,请问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在家里的新车里放入了3包竹炭包,一个月后,竹炭包有异味,妈妈认为竹炭包已失效,要把竹炭包扔掉,你会怎样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侯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还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 。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________ 激励——________
【2】作者到A国后为什么情绪低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画横线处( )
A. 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B. 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C. 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4】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这里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朋友思念家乡的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朋友 | 想 | 想________________ |
想__________________ | ||
想__________________ | ||
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6自然段中朋友说“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具体指什么?( )
A.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失去了追求的目标。
B.定居国外,生活得不到保障,缺乏安全感。
C.家庭和事业的如意,新式设备的拥有,都无法填补内心因离乡而产生的失落。
【3】用“﹏﹏﹏”画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13、 梅雨潭(选段)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①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②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文中画“ ”的句子和
属于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瀑布飞溅的水花的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梅雨潭“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中( )里的句子,将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重点在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
B.全文的观察点是:先是在山边,接着在梅雨亭边,最后在梅雨潭边。
C.作者在观察、描绘上极为精细,如写梅雨瀑布的水花,从轻风起来时的飘散状态看,作者觉得像杨花。
D.短文先写“梅雨瀑”,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更是为了刻画一幅完整的梅雨潭的绿色图。
1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逝世的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姓张的帽子带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
(2)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含义。
伯父的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句子中,“伯父这句话”指___________;“我又羞愧,又悔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鲁迅说过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片段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 )形象( )优雅,曾被普遍采用。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 )燕子,( )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龙雀是风神,飞行急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真是匹天马了。
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1】在( )里填上关联词语。
【2】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句子中的“工艺品”指的是 ,“不敢肯定”“在当时”这些词语在句子中起到 作用,可以看出作者具有 精神。
【3】为什么说“用这个中外驰名的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
16、 理性的爱
①有一位女孩,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发烧,不幸导致了失明和耳聋,大家凡事都会让着她,迁就她。日复一日,过分的纵容和宠爱无疑助长了她的任性与暴戾,致使她在家里为所欲为,摔东西,把睡着妹妹的摇篮推翻……干尽坏事,但是大家都对她抱着一种心酸的宽容。
②女孩长到5岁时,家里给她请了位家庭教师,但她根本不买老师的账,甚至有一次趁着老师不注意,竟把她锁在楼上,着着实实把老师捉弄了一把!
③更令人头痛的是,她吃饭时,向来没有规矩,明明知道如何使用刀叉和汤匙,却不肯如法使用,故意用手抓取食物,并且不管是谁碗里的饭莱,只要她高兴,尽可随手去抓。有一次,她闻到老师碗里有她爱吃的香肠,便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出人意料的是,老师迅速按住她的手,硬是慢慢掰开它,把那根香肠夺了回来,女孩气得满地打滚,号响大哭。
④女孩的父亲不高兴了,黑着脸对老师说:“她是个可怜的残疾孩子,我们总该有雅量容忍她一点吧!”“我知道她残障、受挫折、自暴自弃、可怜……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她被宠得无法无天了,这样下去会毁了她的,先生,你答应过我,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她。”老师深深吸了口气说。
⑤餐厅里后来只剩下老师和孩子两人,整整一上午,老师甚至动用了武力,强迫孩子吃饭时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老老实实地使用刀叉、汤匙,饭后叠好餐巾……紧接着,老师争取女孩家人的同意,单独与女孩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渐渐驯服了她的骄横,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教她盲文,教她手语,教她说话,直至充当她的眼睛,陪着她读完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
⑥这个女孩就是被马克·吐温誉为20世纪两个奇人之一的不朽奇葩——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而她的所有成功无不渗透着恩师安妮·沙莉文毕生的心血。
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纵容某个生命的自暴自弃或自甘堕落,哪怕是出于心底的同情。明智的选择是像安妮·沙莉文老师那样,用一种理性的爱去驯服她、喚醒她,让残缺的生命也能绽放出完美的人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暴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幼的海伦·凯勒干过哪些自暴自弃、无法无天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的“毕生”一词相照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懂得感恩是人类的美德。请以海伦·凯勒的身份打个电话给安妮·沙莉文,向她表达感谢之情。(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开心阅读。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___________”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感悟亲情
那是个漫天飞雪的日子。早晨,因为一件小事,我和父亲顶了嘴,赌气穿着一件毛衣,连早饭都没吃就骑着车向学校奔去。路上,刺骨的风夹着雪花直往我的毛衣里钻,我却心想:反正冻死了也没人管。到了学校,我的手脚已经冻僵了,我的倔强似乎也有些畏惧这寒冷的天气,我开始后悔今天早上所做的事。
我忍着寒冷,度过了分秒如年的两节课。下课时,我正抱着水瓶暖手,忽然听见窗外传味一个熟悉的声音,我转身一看,是父亲。他左手捂着鼓鼓的胸膛,右手拎着我的厚衣服,头上、肩上落满了雪花,裤子上还有斑斑的泥印。他正在问我的教室在哪儿。虽然我极渴望的事发生了,但想起早上和爸爸顶嘴的情景,我仍旧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
终于,他找到了我。我硬着头皮走到教室门口,连头都没抬一下。爸爸似乎不在乎我的表情,一他从怀里掏出一袋东西,说:“这是牛奶和面包,还是热的。把衣服穿上,别冻着。”我接过东西,惊异地发现爸爸像变了一副模样:通红的脸上,紫得发黑的嘴唇裂了好几道缝,还淌着血,像枯老的树干。我的声音哽咽了:“爸,你的嘴怎么了?”
爸背过脸,用手一抹,说:“没事,你赶快进去吧,外面冷。”那手上分明是血。我抬起头,第一次现爸爸的头上有那么多白发,第一次意识到爸已经老了,第一次知道自己已经不用再踮着脚!仰望爸爸的脸。我日渐长大了,爸爸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的飞刀在他的生命上刻下了一道道,划痕,我却忽略了父亲的白发,忽略了父亲的苍老。在这一刻,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懊悔还是内疚?在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父母把世上最伟大、最圣洁的爱给予了我,无声无息,而我却全然没有察觉。我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
◆ 从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刚开始,我 :
后来,我 :
最后,我 。
19、阅读理解
中国刺绣
①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②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王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绣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的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③刺绣在我国的历史已有二三千年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④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⑤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开始在衣服、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上刺绣图腾和各式纹样。
【1】短文从“什么是刺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B.刺绣只可以用于衣服装饰。
C.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D.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4】请仿照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一种我国的其他民间传统技艺。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我思考答案。(扩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游乐场。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化是有的。 美丽并没有变。(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美丽的莲花山、风景如画的西湖、绵延万里的长城、雄奇壮丽的黄山……我国风景名胜众多,你一定也游览过许多地方,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
(2)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变化;
(3)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