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琐 彩排 漫游 应接不暇
B.刊物 轮换 结婚 金碧辉煌
C.夜幕 燥声 侵略 心旷神怡
D.走廊 狭窄 宏伟 津津有味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
B.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C.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呀!
D.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3、句子“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中破折号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表意思的递进
B.表解释说明
C.表语音的延长
D.表话题的转换
4、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xì nì________ táo qì________ hù huàn ________ bù yóu zì zhǔ________
5、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紧锁________ ②________悲痛
③________的眷恋 ④心爱的________
⑤情不自禁地________
⑥平平安安地________
6、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A.同心(______)力 B.诗情(______)意 C.众星(______)月 D.悲(______) 离合 E.雪上加(______) F.处心积(_____) G.举世(______)名 H .路不拾(______)
(1)大家(_________),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2)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__________)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7、根据语境和词义,在横线上填写四字词语。
(1)看着这位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2)新年到了,人们都 (形容非常欢喜)地用各种方式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3)公关小姐一个个 (文雅而有礼貌),服务热情周到,让所有来人都倍感温暖。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蒙曼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提出,岳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2)父母之爱伴我们成长。母爱是《慈母情深》中母亲在极端贫困的状况下,仍然_____________的行为;也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来自母亲“______________”的评价。父爱是《父爱之舟》中那一个个难忘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牛郎织女每年___________在鹊桥相会,后人把这个日子定为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很多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如我们在本册书中学的《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节日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枫桥夜泊》中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借一个“___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忧愁之情。
(5)《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了______________。
(6)《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较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_____________,从而激发读者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节选)
在(慌乱 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 昨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废地)。
他(当时 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 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 (坚定 坚强)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把短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用“ ”画出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父亲”当时_____________的心情。
【4】你是怎样理解“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①有一天,上帝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散步。他看到农田里丰收的麦子,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上帝,便上前请安:“仁慈的上帝呀!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您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求什么呢?”
③“我在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灾难不要突然降临。我祈祷今年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虫害,不要风雨,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上帝回答:“我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⑤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麦田我不管,还是让它照常如旧吧。”
⑥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⑦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看到这景象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⑧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⑨农夫垂头丧气地找到了上帝,问:“ ”
⑩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一旦避开所有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读了短文,我知道上帝答应了农夫的愿望后,结果是________
A.麦子比平常多了一倍
B.麦穗里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C.冰雹、烈日、虫害依然降临
D.别人的田地里也风调雨顺
(2)读了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讲的是________
A.上帝来到田间散步,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并和他欢乐地交谈
B.农夫欢天喜地地等待麦子收成,最终看到了田地里结出许许多多的麦穗
C.上帝答应了农夫想要风调雨顺的祈求,农夫却没有看到他想要的结果
D.农夫请求上帝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蝗虫,不要鸟雀
【2】短文第⑨段,农夫垂头丧气地找到上帝会问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往下写。
农夫垂头丧气地找到了上帝,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知道上帝为什么要答应农夫的祈求吗?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蓝藻
①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山现的生物之一。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②蓝藻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现在已知约2000种,中国有记录的约900种,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它能存在于90°C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
③蓝藻家族成员众多。有的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有的蓝藻成为了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地木耳等。但是,当水温为25~35C°,水体富营养化时,蓝藻会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甚至有的蓝藻会产生一些毒素,加剧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所以,有人说水华是“生态癌症”,一旦产生就很难清除。
④蓝藻的治理办法很多。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但不能清除水中的所有蓝藻。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入水底。这也没法治本,因为水底的蓝藻仍然会继续爆发。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的清除,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生态治理上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入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但是价格昂贵。
【1】带着问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是蓝藻。
B.地球上的氧气都是蓝藻提供的,没有蓝藻就没有大气圈。
C.任何温度,蓝藻都可以生存。
D.不是所有蓝藻都对环境有害。
【3】选出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4】选出下列关于蓝藻治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蓝藻爆发后,应急处理只有打捞这一种方法。
B.“物理吸纳法”可以清除水底的蓝藻,效果最佳,值得推广。
C.化学药剂会污染湖泊,因此化学方法无法用于消除蓝藻。
D.利用微生物直接侵入蓝藻细胞属于生态治理,效果很好。
【5】下面关于蓝藻的介绍和短文第①自然段相比,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
我是一枚蓝藻。早在35亿年前,我的祖先就出现在地球上,比凶猛的恐龙和遍布五湖四海的三叶虫都要古老。我们蓝藻一族个头虽小,却是这个星珠上非常古老的生物,为生命的进化做出过巨大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致北京
在我们美妙的语言里,
再没有什么比你的名字更加动听;
在我们祖国的地图上,
还有哪里能象你吸引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这里,把那些
去过北京的人都叫做幸福的人;
在我们这里,把从你身边
传来的一张纸片看得比爱人的信还亲。
一辆油罐车正在暴风雪里驶行,
年轻的司机紧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
他在注视着前进的道路,也瞥视着那
贴在挡风玻璃角上的天安门的图景,
十月里,当你的礼炮,
震动着祖国蓝色的天空;
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
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
每一次见到你的名字,
都会引起我们的激动。
你甚至还常常出现在
我们劳动后的甜梦中。
在我们谈心的时候,
谁对谁也不隐瞒自己的感情;
哪怕是能在你的怀抱里住上一天,
这就是我们一生里最大的光荣!
为了这个愿望,我们
日日夜夜地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
一个信念无时不在鼓舞着我们,
──条条道路,通往北京!
【1】查字典:
“罐”的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__画。
“瞥”的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__画。
【2】美妙── ________ 注视── ________ 愿望──________
【3】 “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这句话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________思想感情。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从长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此时的三峡充满了神奇、迷人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峡风有些凉意,透明的露水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呈现出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同时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三峡,一时间让人感觉如此平静。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几声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除此,再无动静。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来得短暂而突然。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忽然间跑到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月亮,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从山顶上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
⑦这一天,正好是中秋。
【1】短文第②—⑥自然段是按照____顺序描写三峡秋景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三峡_________的特点和作者对三峡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2】依据短文第②—⑤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三峡景色特点 |
| 明丽 |
中午 |
|
|
|
|
|
【3】第⑥自然段描写月亮的句子“而不知在什么时候,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忽然间跑到山上。”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
14、给下面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我”大概是在多少岁时写这篇文章的? ( )
A、小时候;B、刚满11岁;C、45岁时;D、34岁时。
(2)“我”跟父亲是什么时候去湖边钓鱼的? ( )
A、一天夜里;
B、那年;
C、有一天;
D、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
(3)“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为什么要“我”放回湖里去?( )
A、父亲认为还有时间可以钓到别的鱼;
B、父亲不喜欢鲈鱼;
C、父亲嫌这条鲈鱼还太小了一点;
D、父亲知道还未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不能捕捞这条鱼。
15、阅读短文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3】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4】“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16、阅读。
为竹唱一支颂歌
冬天来临,树木大多褪去了盛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翠竹却在严寒中抖擞身姿,竹叶沙沙作响,一如既往地唱响生命之歌。
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正是因为它们在冬天依旧尊贵。而三友中的竹更是有它不平凡的气质。
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它还有着松、梅所没有的中通外直,难怪自古以来颇得文人的青睐。
“ ”是啊,竹就是这样,把根牢牢扎在山坡上、小道旁,甚至岩石缝中。它对生命是如此执着,如此坚定。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地里的竹鞭;挖出了它的竹鞭,更有那深埋地底的竹根。即使只是刚从地里冒出的小笋子,也不可小看。不管压在它身上的东西有多大,有多重,它都不会屈服。它只是拼命地向上,向上,向上……直到将重物掀开,一株全新的、蕴藏无数生机和力量的翠竹挺立在天地之间了!
竹的家族成员众多,不管是浑身斑斑泪痕的湘妃竹,还是高大挺拔的楠竹;不管是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是不起眼的毛竹……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还是肥沃的原野,它们个个都那么坚定、端直、挺拔、秀颀。它们总是无忧无虑地生长,它们沐浴着春风,也承受着烈日;它们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也在风雪中摇曳生姿。从不要人们给它修剪、施肥、浇水,真可谓无所求。
竹对人们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挺好的东西。有的被用来编竹器,作为日用品;有的被用作栋梁之材修造房屋;有的被制成竹笛、长箫等乐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有的被当作燃料,虽然烧成灰,也无怨无悔……
我要为竹唱一支颂歌!赞美它不畏风霜严寒,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它的端庄、挺拔,赞美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
【1】下列诗句填在文中的“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D.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2】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与松或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竹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B.“中通外直”是指竹子中间是空的,外形却很挺拔
C.短文通过描写竹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你由竹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鹿角的“血腥”重生
卫红霞
提起鹿,大家都会想到它头上挂着的那对大大的、美丽的鹿角。因其每年都会再生脱落,鹿角被人们赋予“死后再生”“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因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常常把雄鹿和鹿角作为神圣图腾。可当大家从《动物世界》里看到逐渐骨化的鹿角表面那层柔软的表皮脱落时的鲜血淋漓,便心疼不已。这种“血腥”的脱落与重生,得多疼呀!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世界上约有50种鹿类动物,其中大部分种类的雄鹿都长有鹿角,且“奢侈”到每年都要换一对最新欯,这和牛、羊等动物的“终身”空洞角明显不同。
那么,鹿角是如何长出来的呢?原来,每年春暖花开时,雄鹿头顶就会冒出一对小小的隆起,且以每天几厘米的速度“疯长”着,直到逐渐形成双角的形状。令人惊奇的是,最初的鹿角内部是软骨,外覆一层类似天鹅绒般薄薄的皮肤和绒毛,圆润而软韧,绒毛里充满血管,不断供给鹿角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鹿角生长,这便是人气极高的补品——鹿茸。
由于鹿茸内有大量血管、神经,所以相当敏感,雄鹿们十分珍惜这顶娇嫩的“桂冠”,从不将它作为进攻的武器。
鹿茸生长2到4个月后,内部会生出一个环状物,能有效地作为一个栓阀,组成鹿角的基础,切断鹿茸的供血,使得鹿茸逐渐干涸,在鹿用角和树皮摩擦的过程中脱落成再生的鹿角。此时,鹿角完全骨化,成为雄鹿进行种内竞争和抵御天敌的兵刃,待顺利与母鹿“完婚”后,鹿角的脱落循环将再次开始。
鹿角脱落时,鹿会疼吗?其实,鹿角脱落就像人类换牙,会流血,有轻微的疼痛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相反,割鹿茸就有些残暴了。由于鹿茸里遍布血管和神经,人为割断时,不但流出很多血,而且会非常疼,就像我们不打麻药拔智齿一般。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以英国国皇家兽医学院普赖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对鹿可以长出新鹿角的非凡再生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的干细胞在鹿角再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生长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鹿角的再生功能令人惊诧又羡慕,这种“血腥”的生长脱落规律帮助人类了解了“再生”自然模型。也许未来,不管是身体损伤还是器官病变,都可通过干细胞修复再生,而这个技术核心秘密就藏在美丽的鹿角中。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11期)
【1】鹿角什么时候开始生长(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血腥”的脱落与重生中“血腥”具体指的是什么( )
A.鹿群战斗或屠杀非常残酷,令人心疼。
B.《动物世界》里各种各样动物的画面。
C.鹿角外覆一层绒毛,绒毛里充满血管。
D.逐渐骨化的鹿角表皮脱落时鲜血淋漓。
【3】文末提到的藏在美丽鹿角中的“技术核心秘密”指的是什么( )
A.干细胞修复再生
B.每年的再生脱落
C.再生的自然模型
D.鹿角内部是软骨
【4】雄鹿们从不将鹿茸作为进攻武器的原因有哪些( )
①鹿茸是人气极高的补品,必须珍惜。 ②鹿茸内有大量血管、神经,很敏感。
③雄鹿们十分珍惜这顶娇嫩的“桂冠”。 ④鹿角还未完全骨化,不能成为兵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打比方
B.列数字 打比方
C.列数字 作比较
D.作假设 作比较
【6】下面哪一个选项与鹿角生长的过程无关( )
A.雄鹿头顶冒出一对小小的隆起
B.像天鹅绒的皮肤和绒毛很漂亮
C.生出环状物,切断鹿茸的供血
D.鹿茸干涸,脱落成再生的鹿角
【7】“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生长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这句话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对人为割鹿茸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重点介绍了迎客松、 和这三大名松,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 ,因为 。
3.作者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 ”,把陪客松比作“ ”。而游人则直接把送客松看成是“ ”,它伸出“手臂”,是在和游客 。
19、阅读下面名著(节选)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本段节选自哪一部名著?________。
【2】节选文字所属故事情节的名称是_________。
【3】本段通过对曹操进行了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曹操_______的人物形象
【4】根据本文所写以及你对刘备的了解,请在文中空白处“玄德闻言,吃了一惊”后面补上刘备的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关于“时间过得很慢”的体验。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先概括后举例的方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做家务”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他(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