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小时候的读物从小画片到文艺书籍,到连环画,再到大部头小说。
B.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读书和写作的经历。
C.作者读书时不求甚解,所以作文水平快速提高了。
2、读词辨字我能行。
鱼(腮 鳃) 上(钩 钓) (沮 咀)丧
实(溅 践) 鱼(耳 饵) 操(纵 丛)
3、下列最可能与“啭”字的意思相关的一项是( )
A.声音
B.圆圈
C.动作
D.人
4、注音并组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_
亥(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
喑(________)__________ 擞(________)__________
泻(________)__________ 鳞(________)__________
惶(________)__________ 胎(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_________。
2.他们家非常háo huá________,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shuāi ruò_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2)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3)盖世人读书,___________,第二要有识,___________。
(4)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7、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1.从cán(_____)到茧再到飞蛾,是一个成长、等待、转变的过程,给人们以深刻的qǐ dí(_________)。
2.看着四壁潮湿tuí bài(________)的房子,望着母亲瘦弱的jǐ bèi(________)、龟裂的手指,我鼻子一suān(_____),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8、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小时候,我___对什么花,___不懂得欣赏。
(2)___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___觉得大了一些。
(3)___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___差多了。
(4)___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___它敢一点点挨近我。
9、课外阅读。
那一瞬
“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临下课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接着就是一片沉默,大概所有的同学都在思考吧?两分钟过去了,我已经组织好语言,悄悄地抬起头瞟了周围一眼,真齐呀——一律低着头,趴在桌上。我赶忙也埋下头。
“想好了吗?”老师要提问了。
我多么希望老师叫我啊,可我却没有勇气举手,我默默地(等到 等待)着,心里轻轻呼唤着:“老师,我会!老师,叫我吧!”然而头还深深藏在那片整齐的方阵里。
又一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仍然那么安静,老师决定“点将”了,我盼望着老师的“垂青”,却又害怕她提问我。她还在寻找,目光从我身上溜过去了,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突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她的目光(依然 居然)落到我身上,我们的目光相遇了,我用眼神告诉她:老“师,我会!”她似乎看懂了我的“话”,先冲我微微一笑,像是鼓励,给了我一点(信心 信念),然后点到我的名字。我觉得一切进行得那么缓慢,而事实上一切又是那么快。只那一瞬,我紧张、兴奋到了极点。我的回答其实并未让大家多么吃惊,同学们那么平静,然而我的心里却像有什么在翻动着。我甚至想和同桌握握手,让他分享一下我的快乐……
我站起来,把早已组织好的语言重复了一遍,声音那么响亮,答得那么流利,我简直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坐下的,我只觉得心在跳,(热烈 剧烈)地跳。
这就是我——一个中等生回答问题时的瞬间感受。虽然平凡,可是,我认为这里包含着最伟大的东西,那就是老师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相遇的那一瞬间。那一瞬包含老师给我的信心,那一瞬让我冲破紧张的束缚,那一瞬我证明了自己。
人生道路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一瞬。千百个这样的一瞬汇集成我的自信;千百个这样的一瞬编织成我未来的梦;千百个这样的一瞬铺平我生活的大道!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并把恰当的写在横线上
【2】“一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3】在文号找出一句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已经想好了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却不举手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那一瞬”给“我”的感触那样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一瞬”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儿童肥胖会影响其生长和发育、影响其心理健康,还易引起其他并发症。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拒绝滋补保健品。同时,不要盲目地去减体重,否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材料二:看图。
材料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满腹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学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这句话是说( )
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
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
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4】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 )
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
B.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明白了: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C.这既是哲学家给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同时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们明白了: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5】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灵魂”对应“旷野”,那么“纷扰”“美德”又分别对应什么?
灵魂——(旷野) 纷扰——_________ 美德——_________
【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高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段中的“___________”一词与加点词“其实”意思相近。
【2】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_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miù)。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3】“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三段话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还准确地写了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还可以在选文开头引用什么传说?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母,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然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就是亲娘又怎么样?!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让“我”难忘的场景。
【2】文中母亲让“我”难忘的场景中,你最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你从这细节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好的结尾,能给文章增彩,请体会下面文章结尾的特点,将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中。
A.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B.饱含深情,意味深长 C.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1)《珍珠鸟》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2)《慈母情深》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
(3)《母亲》结尾: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
【4】“母亲是世上永远写不完的书。”结合生活体验,回忆你的妈妈最打动你的一个场景,再用几句话描述那些温暖的细节。
场景概括:__________
细节描写: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和鸡,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能不白吗?
③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看见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弯着腰在田埂上蹒跚地走着,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技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四散逃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该休息了!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她总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抱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文/刘益善,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信息,用简单的语言完成表格。
A.全文以白发为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6】请联系全文,体会“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包含了哪些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北极海域的独角鲸
①独角鲸是一种体形奇特的小型齿鲸。它们出生时体长约1.6米,体重约80千克;成年时体长大致4.5米,体重大概在800~1600千克之间。独角鲸的外形像圆滚滚的鱼雷,上唇有一根长长的牙,像角一样,独角鲸因此而得名。
②独角鲸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潜大约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复这样的动作,是海洋里的潜水高手。独角鲸能发出滴答声、尖叫声,还会吹口哨来沟通或导航。它们吃鱼、乌贼、虾及其他海洋生物。独角鲸的寿命最长约有50岁。
③独角鲸是群居动物,有雌雄之分。它们常常是雌雄和幼鲸一起活动,从数头到十几头不等,有时也有数百头乃至数千头独角鲸聚成一群。每年当冰雪消融以后,独角鲸会成群结队地进入海湾觅食、嬉戏。
④独角鲸和北极熊一样,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北极物种,它的命运和冰息息相关。据科学考证,独角鲸大约生活在5万年前,那时地球还处于上个冰川期。目前,地球上独角鲸的数量极少,再加上海冰的减少和当地人的捕猎,导致独角鲸濒临灭绝。国际捕鲸委员会已经加强了对独角鲸的保护,让这一珍稀物种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
濒临灭绝: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①独角鲸的寿命最长50岁。______
②独角鲸出生时体重大概在800~1600千克之间。______
③独角鲸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北极物种。______
【3】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表达顺序是第( )个。
A.先总述再分述
B.按时间顺序叙述
C.先分述再总述
D.按不同方面叙述
【5】用简练的语言写一则保护独角鲸的广告宣传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材料一:近代以来,英国发展成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鸦片走私带给中国的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据统计,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上自清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材料三: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阅读材料一,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太空“清洁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就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dái)。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会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环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淘气包”,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现在的做法还只能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次完成清理工作。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太空“清洁工”。( )
(2)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不大。( )
(3)目前太空“清洁工”造价不贵,清理一件垃圾只需一个“清洁工”,比较合算。( )
(4)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多次完成太空垃圾清理工作。( )
【2】把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获得的有关太空“清洁工”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清除太空垃圾?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欣赏。
父亲是眼睛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但是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第5~6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第8节,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我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 ……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我发现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我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狠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 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文中“警惕”的意思是 |
[ ]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2.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
[ ]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3.为什么“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4.短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是 |
[ ] |
A.作者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自己的慈爱和信任。 B.作者错误地怀疑了那位妇女,感到很内疚。 C.作者被妇女的热情帮助深深感动。 D.妇女把作者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看待。 5.读完此文,你认为一个人出门时该如何处理类似的事? |
20、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被”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21、松鼠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松鼠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彩旗飘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里的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下面的开头续编故事。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可是她发现,海力布已经变成了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