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摄影(sè) 矫健(jiǎo) 板栗(lì)
B.养殖(zhí) 治疗(liǎo) 驯良(xùn)
C.树杈(chà) 舵手(duò) 苔藓(xiān)
D.狭窄(xiá) 宽敞(chǎng) 圆锥(zhuī)
2、交嘴鸟死后,他的尸体即使过上二十年,也不会腐烂,这是因为( )
A.交嘴鸟会在很寒冷的地方储藏尸体
B.交嘴鸟吃的果球含有大量松脂
C.交嘴鸟的生活习性很健康
D.交嘴鸟的尸体会被其他动物保管起来
3、下面的语境,用成语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
蔺相如把和氏璧给了秦王。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一点儿都不说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的事情。
A.赞不绝口
B.绝口不提
C.默不作声
D.瞠目结舌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描摹 —( ) 臆测 —( ) 谛视 —( )
迂回 —( ) 屹立 —( ) 挺秀 —( )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_____________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____
(3)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_____________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_____________
6、词语擂台。照样子写出形近字,再组词。
7、依样画瓢。
莫 ( 沙 漠 ) ( 薄 膜 ) ( 抚 摸 ) ( 模 仿 )
俞 ( ) ( ) ( ) ( )
隹 ( ) ( ) ( ) ( )
8、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形容气势大的: 、 、
(2)描写声音的: 、 、
(3)形容人很多的: 、 、
9、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由于我改掉了lǎn duò( )的毛病,爸爸lǚ xíng( )了他的诺言,国庆期间带我到北京旅游。我们在国家博物馆见识了各种奇珍异宝,在故宫观赏了jīn bì huī huáng( )的宫殿,在八达岭登上了jǔ shì wén míng( )的万里长城, ,在圆明园看到了铭刻qīn lüè( )者zuì zhèng( )的残垣断壁……我百感交集,暗下决心:一定不忘国耻,牢记党的zhǔ tuō( ),好好学习,将来为强国做gòng xiàn( )。
【1】拼读音节,把汉字填在括号里。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3】与“奇珍异宝”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放异彩
B.异国他乡
C.异口同声
D.惊异不已
10、阅读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俄罗斯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灯罩巨大,比灯草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这就是(耸立 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让他们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了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又(连续 陆续)地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天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十三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课文,也可以读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继续 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们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就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只有点亮它,才能将人带入光明的境界。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好的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常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常性的人,他从十二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晚年,没有一天(中断 打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地方。
【1】用“√”选出括号里使用最恰当的词语。
【2】托尔斯泰灯最早是一盛悬在屋顶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换成了_____________,再后来又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桌子相连,是一种“连桌灯”。
【3】托尔斯泰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必须”到“充满期待”说明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托尔斯泰灯的含义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
B.它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书籍
C.它喻指托尔斯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
【6】联系实际,举例说说阅读给你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蚂蚁
蚂蚁是这个世界中 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行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让它们只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乱转了。除了四周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一类怪气味的东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场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可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 :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 ,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五倍……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 ,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选择一个造句。
惊叹 ; 不 道
出人 ; 精 采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 结构来写的。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3】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4】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
第一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第二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
A.引用 B.否定和讽刺 C.特定称谓
【5】请你分别用四个字写出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最幸福的理发师
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街角,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小理发店,店内只有一位白发如雪的老理发师,带着一个勤快的年轻助手。老人已经85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理起发来还是那么手法娴熟,干净利落,令人( )。
如今,各类美发屋遍布大街小巷,各种时尚的发型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各种现代化的理发工具也在不断涌现,而老人却始终以追求舒适为主,不赶时髦,而且收费依然低得可怜,就连他手上的理发工具,也几十年没有变化,仍旧主要是一把推子和一把剃刀。他的理发店规模一直不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和一些收入偏低的“底层人士”光临。
一位记者闻知老人的故事,好奇地让我带他去认识认识这位高龄的理发师。
那天,我们走进门脸不大、装修简单得近乎寒碜的小店,老人正笑容可掬地给一位老者理发。只见他穿一件很干净的白色大褂,左手抚着老者的头,右手握一把擦得锃亮的推子,咔嚓咔嚓地修剪着,剪下的碎发,很听话地被他轻轻甩入脚边的一个纸桶里,地上几乎不见一丝碎发。过了一会儿,他又用剃刀背轻轻地摩挲几下老者的脖颈,然后轻快地刮去上面残留的几许发根。接下来,他又拿出一个形状特别的耳勺,帮老者掏出耳朵里的残茧,喜得老者连连慨叹“真舒服”。最后,他让助手打来一盆清水,亲自为老者洗去头上和颈间的发渣。最后,他认真地端详了一番,才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老者的五元钱报酬。
整整40分钟,我们看着他( )地忙碌,简直是在欣赏民间艺术表演。
我不解地问他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出来给人理发,他笑着回答了两个字——高兴。
我又问他:“只是剪一个普通的头,赚钱不多,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还那么认真呢?”
“那是我的职责啊,习惯了。”他喝了一口茶。
我惊讶:“您这么一把年纪了,那可不轻松啊!”
他依然( ):“你不知道,听着推子咔嚓咔嚓地游走,看剪下的头发轻轻飘下,心里别提有多么舒坦了,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原来,我们眼里看似很辛苦的劳动,在他那里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接下来,记者对他的一番聊家常般的采访,让我们更是惊讶不已,感慨不已。
实际上,他不但不缺钱,还用理发赚来的钱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现在还给两个大学生邮寄学费呢。他有一双特别有出息、特别孝顺的儿女。儿女曾多次劝他不要再去做理发师了,好好在家享享清福。他却说最好的享受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女要给他投资一个美发屋,他不同意,理由是跟那个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小理发店有感情了。他说他现在给人理发,赚的就是快乐,一间小店足够了。
记者敬佩地问他打算将理发店开到何时,他呵呵笑着:“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开下去。瞧我现在这精神头啊,估计当个百岁理发师问题不大呀。”
老人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走出小店很远了,我们还在( )地慨叹:他是我们遇见的最幸福的理发师。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懂得享受做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便自然会拥有浸润心灵的幸福,久久地,陪伴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有条不紊 不约而同 笑容满面 叹为观止
【2】短文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的写法写老人的理发店,突出了老人_____________;而第四自然段主要通过对老人的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______”的句子中“整整40分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过介绍老人的家庭背景,说明老人坚持做理发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这位理发师老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会飞的蒲公英
①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它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这就是蒲公英,它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②自从妈妈告诉我蒲公英的这一性格特点后,我常常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 漂)荡。
③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④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把老师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她听。她神情激动,目光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⑤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妈妈又守着油灯为我做了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⑥几年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妈妈拉着我的手来到飘满蒲公英的山坡,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从此,我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⑦一年后,我把发表在报纸上的诗篇寄给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 骄)嫩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飞得更高。'
⑧很快,妈妈回了信,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还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⑨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每一个山里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期待
【1】在文中括号里圈出最合适的字。
【2】妈妈告诉了“我”蒲公英的性格特点,请你把这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请写下来。
上小学时,
考人中学,
考上大学,
【4】读文中的三个画线句,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了解到( )
A. “我”很忙,没有时间休息。
B. “我"和蒲公英一样能到处飞来飞去。
C. “我”努力学习,不断地成长。
D. “我”喜欢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5】文中最后一节写道“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每一个山里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期待”,这“期待”会是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短文。
转折点
木村事务所这几年发展顺利,就是有一桩事不顺当——近郊的一块地皮对于建造齿科材料厂太合适了,可是,前后半年内木村董事长不知见过地主多少次,费尽口舌,但那倔强的老寡妇丝毫不为所动。
一个下雪天,老妇人上街时顺路来到木村事务所。她本意是想见到木村后并告诉他:“死了买地这条心!”
推开门,老妇人自觉穿着肮脏的木屐进去不合适,就在那儿站了一会儿。
“欢迎光临!”这时一位年轻女职员出现在妇人面前。她一时没有拖鞋可给老妇人换,就把自己穿的拖鞋脱下来,整齐地摆在老妇人脚前,笑着说:“很抱歉,请穿这个好吗?”
女职员不在乎脚底的湿冷,对踌躇不前的老妇人说□别生气□请穿吧□我没什么关系□她蹲下身来□为老妇人穿好拖鞋□女职员再问道□老太太□您要找谁呢□
“谢谢,我要见木村先生。”
“他在楼上,我带您去见他。”女职员像女儿扶母亲上楼梯那样扶老妇人上楼。
老妇人穿在脚底的拖鞋是温暖的,而更使她感到温暖的,是这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温暖的心。
突然间,老妇人恍然大悟:“是啦,人不能只求自己的利益,也该为别人着想呢。”于是她改变主意,决定把土地卖给木村。
【1】在文中□处加上标点。
【2】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女职员为老妇人做了哪两件事?(结合相关语句简要描述)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三个“温暖”,第一个“温暖”指______,第二个“温暖”指________,第三个“温暖”指______________。
【5】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仔细品读在文中老妇人恍然大悟的内容,然后谈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真阅读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草船借箭》选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妤?”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妤,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步步紧逼 明知故问 胸有成竹 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______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的回答是。__________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__________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__________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的特征。(A.智谋过人、嫉妒贤能 B.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2】周瑜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对周瑜“高兴”的心理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
A.周瑜为诸葛亮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而高兴
B.周瑜为能假借“造箭”来加害诸葛亮而高兴
C.周瑜为能证明诸葛亮的才干不如自己而高兴
17、最后一份晚报
从一个饭局上下来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头晕脑(涨 胀)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行路,高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突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我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朦胧的眼睛看了看-----是个男孩,十来岁的样子。我清了清嗓子,(镇定 稳定)一下情绪 正准备走 那孩子在我身后喊 叔叔 叔叔 等一等 我停下脚步回过头来 叔叔 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居然 果然)有个报亭,我有些惊讶。“你就说你要买《西江晚报》。”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奇怪了,心里在琢磨着:他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就过去了,将1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zhuǎn zhuàn)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怕被我妈妈看到了。”“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儿?”“就是那个卖报纸的。”我的酒醒了大半。“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男孩问道。
小男孩羞涩地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看见她还剩下一份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儿等了她一个小时,她肯定还没卖掉,我想让妈妈……”
我又一次怔怔地看着小男孩,半晌说不出话来。这时,她妈妈已真的在打烊了。小男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sāi sài):“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他迅速地从树(荫 影)底下跑开了。
街道上,几盏昏暗的路灯闪着微弱的光……
【1】画去文中不恰当的语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羞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
(1)这个感人故事发生在_______(时间),________(地点),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刻画了人物形象。
(2)读了短文,小男孩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读短文第(3)(5)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全文。回答问题。
(1)小男孩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去买报纸,而让“我”帮他去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4)(5)自然段中有两个省略号,你认为分别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或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修车老汉
①一天,正在桥上奋力骑行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轮胎破了。我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有一个老汉的路边修车档。
②“赶紧帮忙补一下!”我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的、沾了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③“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先在马路上撒钉子,再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嗯!”老汉似乎听出了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④“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但愿钉子不是他撤的,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我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⑤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当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⑥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一早,我上桥时远远见到一个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⑦干吗 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 我大吼一声 兴许撒钉子太专注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心里却只有厌恶!“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
⑧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从那以后老汉不再撒钉子,生意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⑨然而,在老汉离去半年后,一家报社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⑩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 | 我的情感 |
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 | 怀疑 |
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 | ____ |
____ | ____ |
老汉遇车祸去世,“我”得知真相 | ____ |
【2】“老汉似乎听出了我的话外音”,这里的“话外音”是指( )
A.被钉子扎破了车胎,真倒霉。
B.是老汉故意在路上撒下了钉子。
C.路上竟然会长出钉子,“我”很惊讶。
D.有不法分子在马路上撒钉子牟利。
【3】给第7自然段画“_______”的句子加标点。
【4】阅读第⑩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这是对老汉的__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汉。
(2)有人说文中多次描写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后背,显得有些啰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怀揣着报纸,再次来到那个修车档前,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此刻“我”心里会对老汉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个人的小镇
在美国西部两州交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白石镇。20年前,这个地处偏僻的小镇,因有一条旧铁路将小镇与外界连接一起,镇上几十户居民并不感到寂寞,房屋建筑也很漂亮。没想到后来,老铁路由于连年亏损,( )停止运营,( )被拆除了。
镇上的居民开始外迁。到了最后,只剩下漆匠布格斯一家了。( )妻子儿女怎么动员,布格斯( )是不愿意离开故土。他说:“小镇是我的根,我就留守在这儿,替大家看着房屋,以后你们回到小镇还有一个家。”
布格斯就留守下来,开始过上一个人居住一个小镇的生活。
这位漆匠每天早上起来时,仍像以前一样,喊着妻子的名字:“亲爱的妮娅,今天报纸送来了吗?早餐就一杯牛奶和两块面包吧。”走出家门时,会照常跟邻居打招呼:“约翰大叔,今天的天气真好。是该将房子修理修理了。”走到镇上一家小杂货铺前,会拍打几下门:“凯文你这个懒鬼,都啥时候了,还不打开店门……”走到琼斯老太太家门口时,会拍下脑袋,像想起什么喊道:“琼斯老太太,你托我买的东西,我已经交代了我儿子,他下星期从曼凯托市回来,您放心好了。”
到了晚上,布格斯又打着手电,带着狗在小镇巡视,谁家的门被风吹开了。他会小心关上;屋顶的瓦被掀了,第二天一早,他会搬来梯子重新添上一块。没有人要求布格斯这么做,但他认为,小镇是大家的,( )他在这里生活,( )要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时光荏苒,这样过去了七年。初秋的一天,有一支野外勘探队路经白石镇,看到小镇那些漆刷的漂亮房屋,闻见鸡、狗和羊的欢叫声,就停车来到镇上歇息。让大家吃惊的是,全镇只有漆匠布格斯一个居民,当然,他们也受到这位漆匠的热情款待。
很快,一个人与一个小镇的平凡事迹传开了。布格斯为小镇做出了贡献,当地政府很快决定,任命他为白石镇镇长,并按月发给他一份津贴。不仅如此,《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也把这位漆匠的事迹收集了进去,因为他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一个居民的镇长。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小镇上的人都搬走了,为什么布格斯却没有搬走?(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4】布格斯一个人在小镇是怎样度过的?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布格斯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布格斯是一个古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
B.布格斯是一个深爱着他的家乡,有责任心和义务感的人。
C.布格斯是一个勤劳、热情好客的人。
D.布格斯是一个沉醉在自己世界中的人。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开得茂盛。 (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鸡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联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①小雨又( )地下了起来。
例:电文稿写着大字。 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②花儿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进行句段练习。
(1)仿照例句,结合具体的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
(2)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能把意思写清楚、写具体。请你用上这样的表达方法写一写“爸爸最勇敢”。
在我们家,爸爸是最勇敢的。 _______________
(3)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再仿照例句写一写“热闹的广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请你用上这样的方法接着写一写,将“我”当时的内心表现出来。
演讲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马上轮到我上台演讲了。
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例句通过前后事物的对比,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感情。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
(6)体会例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再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小溪哗哗地流淌”。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_______________
23、开心习作园。
学习本单元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