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童年的发现》一文中的作者是(   )

    A.费奥多罗夫 B.谷羽 C.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 2、[字形]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樱桃 耻笑 斩新 侄子

    B.轰然 仓白 探听 施行

    C.特殊 清醒 操枞 海鸥

    D.簇拥 纽扣 飞驰 蚂蚱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信息时代,世界成了地球村,那些明星们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引来一大群追星族,坐在家里点击他们的博客也成了一种时尚。

    B. 自古以来,即使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不无故挑起事端。

    C. 爸爸一心扑在工作上,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

    D. 客人要告辞了,你把他们送到门口说:招待不周,请多包涵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依依惜别情,尽在诗句中。(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2.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

    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

    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6.又送王孙去,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充成语并完成练习。

    ______右盼  _________瞻远瞩   _________物思人

    ______无余  登高远__________ 面面_________

    1)选择上面恰当的成语填空。

    ①看到老师生气了,同学们_______________,谁也不敢乱说一句。

    ②登上泰山之顶,方圆百里美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成语都含有的意思,请你再写一个:_____________

  • 6、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填空。  

    1)按要求写成语。 

    描写郑和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与战争有关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人的仪表神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________经风霜  ________

    化险为________  ________

    惊叹不________  ________

  • 8、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稚子弄冰》整首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________”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全诗描写“________”这一动作细节,突出一个“________”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额研究报告》中的“资料整理”,完成后面的题目。

    信息来源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后改为李氏。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冰、李耳、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网络

    “李”姓人口数量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李”姓人口有9276万。

    爷爷口述

    “李”姓族谱

    在福建连城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

    ……

    ……

    ……

    【1】从这份表格中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有: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涉及较广,有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等获得的资料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3】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请你写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 ) 有丰富的知识,( )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就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丫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 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齐景公的鸟是由( )照顾的。

    A.齐桓公

    B.晏子

    C.烛邹

    【3】“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晏子的意思是( )。

    A.列举烛邹的罪状,好让烛邹死得明白。

    B.让齐景公知道,烛邹确实该杀。

    C.委婉劝谏齐景公,为一只鸟杀无罪之人带来严重后果。

    D.杀烛邹之前,要列明他的罪状。

    【4】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的做法是_____

    【5】你认为晏子使用的办法怎么样?试着用自己的话分析。

    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________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___________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填空。

    (1)“手忙脚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部分与成语“_______”的意思一样。

    (3)为了介绍小艇,作者在选文第二自然段把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______,把小艇行动时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这个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威尼斯的________(动态  静态)美。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短文阅读。(20)

    伞 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

    少了。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伞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渐渐

    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流向工厂、商店、学校……这伞是一条条美丽的小河。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瞧,那位姑娘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这配着她那时髦的(装扮 打扮)在伞海里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花朵。那边,三位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蕊黄、天蓝色的伞。她们(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蕊黄、映天蓝,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挨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伞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曳着银线飞

    射出去;伞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伞花随着姑娘们的身影在伞海里忽隐忽现(飘

    飘移)而去,还不时传来她们那悦耳的笑声。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伞下是一张张

    如花的笑脸。老人们撑着黑色自动伞缓慢地走在伞流里……

    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我沉思了 谁绘就这雨中

    奇景 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   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  是这造就色彩的时代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划去。((1)5)

    2字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第三笔的笔划名称是_________。

    在字典里的解释:慢; 延迟 苏醒;恢复。 缓慢中的应选解释(  )。(6)

    3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

    车来车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繁荣热闹(

    4归纳文章第二自然段段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填空。((2)5)

    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一共写了四种人的伞。他们是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的伞。

    6给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无标点符号的句子打上标点符号。(2)

    7用直线划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1)

     

  • 14、课外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   )下来用帽兜子(   )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   )草,我就给他( )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 因为,而是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呼兰河传》

    【1】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2】“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_______,这里用了( )的手法。

    【3】根据上下文把短文横线上补充完整。

    【4】用“——”画出两个描写笑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 《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3】这篇文章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③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画横线的句①是文章的_______句,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②在朗读中应读出_____的语气。

    3对画横线的句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儿自由驰骋,在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B.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作者赞叹了草场与骏马的和谐。

    4请体会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

    体谅——________

    盼望——________

    落伍——________

    喜眉笑目——________

    伴随——________

    沉思——________

    欣喜——_______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án______________chàn  dǒu___________bāo  fu_______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往南端的费菲律普岛赶。费菲律普岛是澳洲著名的企鹅岛,我们去那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②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岛上正在举办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大赛。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消息后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估计,在我们到达企鹅岛前一个小时,这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就要结束。根据我们的经验,到时候,观众散场,会有成千上万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塞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如果因为塞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③司机加快了车速,虽然时值傍晚,夕阳如血,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宽阔的海天之间,云彩无比的迷人,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欣赏或下车拍照,只是担心着一个问题:

    ④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60公里时,对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

    ⑤此时此刻,目力所及,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往北开的车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对面开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⑥我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对面行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⑦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洲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这种失衡的图景在视觉上似乎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的受到了一种感动!

    ⑧夜幕降临了,所有的车都打开了车灯,看着那来自对面一侧的流动的车灯,我感到了一种无言的美。我必须说,那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给我留下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如愿看到的场景——暮色之中,可爱的、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从脑海里浮现出来,然后摇摇摆摆地踏上沙滩,一路追逐着回到沙丘巢穴——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1】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作者经历的这件事中,情绪和感受不断在变化。请根据内容和提示,填出变化的情绪和感受。

    ( )——出乎意料——( )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请填在横线上。

    【4】(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也指_____

    【5】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请你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A.无论是何时何地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B.我们在国外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C.出外旅游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D.美丽的景观是令人难忘的。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的手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请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画“﹏﹏﹏﹏”的部分运用了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猜测,当时陈天华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天华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B.陈天华写血书的行为感动了每一个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C.遥寄血书是陈天华悲愤欲绝时,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完全不能体现他的爱国之情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 21、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 22、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300。

    题目一:________是我的好朋友

    生活中,你是一个拥有很多朋友的同学。请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好朋友,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选一、两件典型事例,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二:一次神奇的发现

    只要你留心,可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情况(情形、现象等),它给你或他人带来惊喜、惊奇之感。选择一个你有过的发现经历,完成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课时练习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