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
【1】《圆明园的毁灭》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美的东西被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让读者感到痛心,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
B.再现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2】《父爱之舟》开篇采用( )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3】《四季之美》中,秋天最美的是( )。
A.早晨 B.黎明 C.夜晚 D.黄昏
【4】“读书有三到”,“三到之中,( )最急”。
A.心到 B.眼到 C.口到
【5】“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中的“长生果”指( )。
A.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
B.营养极其丰富
2、下列句子中,“强烈”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A.他们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B.帝国主义的行为遭到了强烈反对
C.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
D.广大人民强烈要求严惩腐败分子
3、“经过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都注视着。”如果把画线部分换成成语,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举世瞩目
B.举世闻名
C.举世无双
D.举足轻重
4、写出反义词
崎岖—________ 激动—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 斩钉截铁—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ài mù huǎng huà jiàn gé jiàn zhù sǎo zi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huī huáng wǎn xiá diàn táng qīn mì zhí wè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6、你最喜欢哪种景物?请查找资料,积累相关的成语和诗句。
1.最喜欢的景物:_____________
2.相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
3.相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默写
泊船瓜洲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眉(_____)眼(_____) 理(_____)气(_____) 内(_____)外(_____)
安(____)乐(____)国(_____)民(_____)(______)不拾(_____)
太平(_____)(_____) 兵(____)马(_____)
(1)战争年代,(_____),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人民(_____),还出现了(______)美好景象。
(2)小王说话风趣,常常逗得大家(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花果山上的猴子
花果山上的猴子吃了孙悟空偷来的仙果仙酒,个个都长生不死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现在猴子们发愁了,猴子们一年比一年多,果子越来越不够吃了。于是猴子们聚在一起想办法。
一个老猴首先发言:“事情明摆着,僧多粥少,大家只好再紧紧肚皮,少吃点儿。”
一个中年猴不同意老猴的意见:“紧肚皮不是办法,我看必须改革吃果子的办法,过去是果子熟了,大家爬到树上随便吃,以后我们可以把果子摘回来分成份儿,每个猴子一份儿。”
一个年轻猴子紧接着说:“老猴子年纪大了,可以少分点。”
老猴子们不愿意了:“小猴子小,应该分小份儿。”
于是猴子们争吵起来,吵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
一位过路的人听到了,他大声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好办法,从今天起,年轻的猴子栽植果树,年老的猴子给果树施肥剪枝,小猴子们给果树捉虫子,这样果子的产量高了,你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猴子们都认为人的主意很对,马上分头劳动去了。
【1】本文选自《西游记》,其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总结层意。
____________
【3】第四、五两段中年轻猴子和老猴子的发言虽然说法不同,但实质一样,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是通过______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如果给这则寓言加一个点明寓意的结尾,下列几种说法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和____
A.搞改革,要集思广益。
B.老年人应关心中、青年人,中、青年人应尊重老年人。
C.当你准备解决困难的时候,要注意从根本上着眼。
D.团结起来,共同劳动,是渡过难关的唯一办法。
10、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 ”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其实”与第2自然段的“_______”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怯怯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俩没看到桑叶。”
他看了他俩一眼,见他们还喘着粗气,一副疲劳的样子,就把心里腾起的火强压下去,指指他俩,冷冷地问□□怎么回事□□
【1】在选文第二自然段的“□”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默默地”“慢慢地”说明许世友十分疲劳。
B. 写出了许世友关心战士的品质。
C. “默默地”“慢慢地”说明了许世友担心战士找不到桑叶。
【3】读选文,你认为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年级开展了“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宣讲活动,大家都为这次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五年一班张晓伟同学通过网络了解了“长征精神”的具体含义,并准备以《丰碑》
这个故事为自己宣讲的主要内容。下面是他搜集的具体材料:
材料一:“百度”搜索:
长征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丰碑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蛇。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⑩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想讲好《丰碑》的故事,首先要把握好故事的主要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有很多处环境描写,张晓伟同学觉得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去掉这些语言,因为这些语言与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大关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你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好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往往能使故事情节讲述得更加生动。请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梳理将军的情感变化。
对将军的描写 | 主要描写方法 | 情感变化 |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 心理描写 | 担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
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边的肌肉抽动着。 | 神态描写 | _____ |
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 _____ | _____ |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 _____ | _____ |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 语言描写 |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作描写 | 崇敬 |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 _____ | _____ |
【4】“丰碑”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画线部分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次宣讲活动主题是“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请你从材料一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张晓伟同学的宣讲内容“长征故事一《丰碑》”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两个儿子均不幸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断言他们将活不过20岁。首次面对诊断,张桂兰顿时晕了过去,但随后她镇定下来。在医院上班的张桂兰,知道这种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她经常激励自己,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力去争取。32年来,张桂兰一边送两个孩子读书,一边给孩子治病。三十多年的求医经历让她几乎跑遍全中国。虽然一次次怀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带着失望而归,但兄弟俩从患病至今从未间断治疗……
(材料二)福建福州连江县的郑小君,本来是一位花季少女,但是由于四年多前不幸患上重病,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清醒时,小君会自己用手按压呼吸球让自己保持呼吸,而她睡着后的呼吸全靠父母手动维持。为了维持女儿的生命,四年多来,她的父母用自己的双手每天不间断地为女儿进行“手动”呼吸。给女儿按压呼吸球的频率是一分钟30多次,粗略算下来,父母两人轮流按压的次数有一千五百多万次……
(消息来源:CCTV13新闻报道)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福建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D表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1】(概括主题)前面两则材料的主题都是( )。
A.赞美母爱 B.赞美父母之爱 C.赞美父爱 D.扶危济困
【2】(信息提取)读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扇形统计图的方式来呈现相关内容,简洁明了。
B.表现了新华小学的小学生对父母生日的关注程度。
C.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有35%只知道母亲的生日,竟然有10%的学生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
D.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有25%知道父亲和母亲的生日。
【3】(判断推理)结合上面的材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桂兰照料两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儿子32年,使孩子们的生命比医生预言的延长了十几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B.福建福州连江县的郑小君,用自己的双手按压呼吸球让重病的孩子保持呼吸。四年来按压次数已达一千五百多万次,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C.父母是我们爱的源泉,作为儿女的我们理应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句话,端上一杯茶……都是我们对长辈爱的回报。
D.从材料三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母亲的生日知道的要多于父亲。
【4】(情感抒发)看了这三则材料,请结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心愿
雨后,静静的山林里,开了一朵、两朵、三朵……金黄、银白、鲜嫩的蘑菇。远远地一望,像是散落在草丛里银白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又好像草根儿撑起的一柄柄小白伞,遮住风风雨雨。
忽然,一顶小草帽一闪,出现了一个娇小、轻盈的身影——是一个小姑娘。她那灵巧的小手轻轻地把一颗颗小银星、一柄柄小白伞放进挎着的小竹篮里。偶尔,还回头望一望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
我猜想:妈妈今晚会夸奖她的,因为她给饭桌上添了一道新鲜的山味。
我猜想:同学们明天会羡慕她的,因为她从集市上换回了一个好看的文具盒。
她回头望着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好久,我听见她喃喃自语地说:“老师,您喝了我熬的鲜蘑菇汤,病,一定会好些的。”
啊,我不必再猜度了,我已经觉得一股股暖流淌过心间。
我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也采起一朵又一朵鲜嫩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竹篮里。
【1】结合短文填量词。
一( )蘑菇 一( )山味 一( )小伞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
【3】当“我”看到小姑娘采蘑菇时,产生了哪些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为什么采蘑菇?她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精彩赏析阁。
五位壮士_______(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__(眺望 注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__________(喜欢 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zá zhá)碎了,然后走到悬(xián xuán)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cóng zòng)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3】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中他们的任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是从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描写五壮士的。
【6】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片段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这两个片段描写的事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_。
【2】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片段一将________与_______对比,突出落花生________的特点。片段二将_______与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白鹭_________的特点。
【3】请你也用对比的方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爱天高云淡的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财富。她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①yōu yì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虽然她很需要钱用,但是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而是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____________________。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给家里②tiān zhì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才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③xiè dài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④bān fā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根据文中的拼音依次把汉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的第3自然段的开头横线上写一句总起句。
【3】填空。
(1)人该看重什么,不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写出居里夫人所说的“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居里夫人“三重”“三不重”的三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天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一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结合短文,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1)嚣张:_______
(2)泪眼盈盈: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③~⑦段的内容:________
【4】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5】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用“ ”画出来。
【6】“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感动中国”颁奖现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宁静的深夜,一位衣着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捧着长长的十字绣图,埋头数着针路,数完便飞快地刺出一针又一针,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她叫姚厚芝。”看着画面主持人讲起了她的故事。
②1999年,姚厚芝随丈夫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她在家操持家事,丈夫一心挖煤,养育着两个孩子。
③2006年,姚厚芝检查出患了癌症,高额的手术费让她选择了放弃治疗。这个柔弱却又刚强的母亲对孩子隐瞒了病情,独自盘算着:孩子还小,我得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④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能卖大价钱。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也可以试着绣一幅。第二天,她坐车辗(zhǎn)转十多个小时,咬牙花了2800元买回一幅6.5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
⑤姚厚芝清早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除去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和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只专心干一件事——绣十字绣。记不清多少次,针尖刺破了她的手指,她只是眉头微微一皱,继续飞针走线,腰酸了,眼花了,她全然不顾。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大气、精美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了,一共127万针,图上绣有684个人物、96只牲畜、122座房舍、88顶轿子、25艘船、124棵树……
⑥有人出20万想买这幅作品,姚厚芝却不肯:“我得把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让丈夫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⑦感觉心愿已了,姚厚芝这才向儿女们说出真实病情。孩子们伤痛不已,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可是姚厚芝咬咬牙,花光所有积蓄又买回一幅22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十字绣,刺绣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前面那一幅。
⑧病情加重的姚厚芝每绣一针,都会引发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但她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不知道生命何时会终结,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一方面给孩子攒些钱,将来用一方面也来督促小孩,妈妈带着病都能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孩子们也能加油,不要被困难吓倒。”是的,姚厚芝是在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⑨听完姚厚芝的故事,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姚厚芝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短文把姚厚芝生病、买十字绣、绣十字绣的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主要是为了( )
A. 说明故事很真实
B. 二说明他年岁已大
C. 突出生病的她在跟时间赛跑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划线“ ”的语句主要对人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提到姚厚芝想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这位母亲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你赞同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选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改成“被”字句)
2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
(1)( )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的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 )就歉收了。
(2)一个好猎手,( )要有好枪法,( )必须机智勇敢。
(3)运动员知道,( )平时刻苦训练,( )能为国争光。
23、真情习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开心,也有烦恼,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请以“那一刻,我感到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件事,比如:“那一刻,我感到幸福”、“那一刻,我感到充满希望”、“那一刻,我感到温暖”……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2.在写清楚一件事,重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自己那一刻的内心感受表达清楚。
3.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