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臭豆腐外焦里嫩,吃起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难怪会“臭名远扬”。
B.冀中人民足智多谋,创造了“地道战”这一全新的斗争方式。
C.我想有一本《三国演义》,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D.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处心积虑了半辈子。
2、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
A. 电灯 B. 莲花灯 C. 彩灯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ɡuī)
B.缴费(jiāo)
C.腼腆(diǎn)
D.冤枉(wānɡ)
4、读拼音,写词语。
jiāng yìng dīng zhǔ huǎng yán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ǎn jiàn hūn shā zhǎng bèi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5、课内阅读《松鼠》里的句子,完成练习。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句中的“经常” 一词用得准确,写出了松鼠 。
(2)它们撘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地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用○圈出这句话中的动词。这句话生动的描写了松鼠 的过程。
用“ ”画出表示顺序的字词,然后用它们写一段话。
句中用了“建筑物”来形容松鼠的窝,妙处在于:
6、看拼音写词语。
wéi dú fēn fù lí míng lǎn duò jīn bì huī huáng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yǔn nuò huǒ jiàn fáng ài qīn lüè yìng jiē bù xiá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应该是___________ 。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2分)
(2)《秋思》的作者是 代词人 。它是一首表现 的情感的古诗,其中 一句最能表达诗人感情。(2分)
(3)非淡泊 ,非宁静 。(2分)
(4)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 在 。(2分)
(5)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2分)
8、火眼金睛。
框_____匣______侵_______嫌______汛______
筐_____押______浸______谦_______讯______
9、快乐阅读。
那只松鼠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我逮住了一只松鼠,心里当然异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城市的高楼大厦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跑东窜西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运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才算网住一只.
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聚餐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的身边了吗?”
我笑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1】解释下列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惶恐( ) 嗔怪( ) 蔑视( )
【3】“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长叹一声”、“终于”,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代英雄——官东
①2015年6月1目21时30分许,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监利长江大码洲江段。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②大连舰艇学院大学生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备,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救出的生还者。
③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一一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支。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陈书涵由于体力消耗巨大,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送出舱室。
④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⑤然而,官东从江底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关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却与水面彻底失联。他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深水区。没想到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⑥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我是一名海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⑦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静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正像《感动中国2015年十大人物》颁奖词送给官东的一一“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盛赞:________
②毫不犹豫:________
【2】读②至④自然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官东是一个________ 的人。
【4】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写官东遇到的三个困难是:________、暗流将他卷入深水区、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除了面庞,还指________ 。
【6】文章以颁奖词作结尾这样表达的好处,不正确的是第________项。
A.总结全文 B.点明主题 C.升华主题 D.首尾呼应
11、阅读课内语段《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 ),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1】将下列动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内。
轮 劈 揪 掀
【2】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文意猜一猜它的意思。如“梢棒”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时间非常短促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写作文时也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表达这个意思。
【4】老虎抓人主要靠三招: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一个办法: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语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我还知道有:_____________ 。
【6】读过《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后,你一定感受颇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或者人物,说说读后的感想(武松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检阅台
祖父·后园·我(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有醋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突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就把他的草帽插上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外也怕闻得到的。”我就笑得哆嗦起来,几乎没有力气再插上去了。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后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在炕上直打滚儿。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才明白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了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原因( ) 茂密( )
戏弄( ) 害怕(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概括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e 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á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
要富有智慧,还必须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
【3】给第一段加上标点。
【4】“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短文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困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7期,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③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4】根据第④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
15、课外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义结金兰: 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________之称。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段中括号里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 淡淡 静静 薄薄 弯弯 B. 薄薄 淡淡 静静 弯弯
C. 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D. 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正确的理解打上“√”,错误的理解打上“×”。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______)
(2)这种“好处”指的是: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____)
(3)“酣眠”与“小睡”都是比喻的说法,它们分別指的是朗照与被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
A. 荷塘月色朦胧迷人
B. 月光下的荷塘里碧绿的荷叶与淡谈的荷香
C. 梦中的景色美丽
17、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下列与这段话运用手法不相同的选项是( )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B.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白天,它(小珍珠鸟)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2】上述片段与所选句子都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欣赏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汹涌奔流,也不像长江那样逶迤绵长,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有时她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有时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极了。
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事物。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一切都显得那样有生气。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夜晚的小河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风儿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了。
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1】小河在早晨是怎样的?( )
A.活泼
B.可爱
C.迷人
D.安静
【2】“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的发展顺序
【4】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A.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
B.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C.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
D.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5】“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句子运用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横线句子中“生气”是什么意思?请你也用它写一个句子,词语的意思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第一段画“﹏﹏﹏”的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描写属于 _____(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填序号),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写下来。 _____
【2】请用上这样的描写方法写一写重庆的出租车。 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中午,我干完了家务活才去上学。
改写成带“把”的句子。
(2)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全国人民都很激动。
改成带问号的句子,句意不变。
21、缩句。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营。根据提示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2)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3)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23、习作。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有的同学怀着自豪的心情看了庆典直播,有的同学参与了群众游行的队列展示……30年后,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岁生日。想一想:30年后的10月1日,你又会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想象要合理,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