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菏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1.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人们眼前(      )着。

    2.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大楼(      )在操场旁边。

    3.一棵棵高大的雪松(      )在道路两旁,伸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4.中国人民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世界东方。

     

  • 2、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大家很生气,异口同声的责问兽医。兽医没有办法,再次抚摩受伤的老鹰。

    A.你可以见死不救吗?

    B.你不能见死不救。

    C.你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D.你不可以见死不救吗?

  • 3、运动员马上就要到达终点了,观众的____________声越来越热烈。

    A.呐喊 B.呼喊 C.喊叫 D.呼叫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朗读。

    (1)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红楼春趣》这一题目我知道

  •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影_____)(______ _____计多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通人______不可_____)(______

    1.这次地震给人民生活带来了______________的损失。

    2.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人民过上了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 6、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津津有____   ____众不同

    悲欢____合   不____甚解

    ____半解   ____肠挂肚

    千篇一____   ____然无味

    1.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1)他读书虽多,却多是____________,如此读来,不如不读。

    (2)我对电脑方面的知识只是____________,所以你还是问问别人吧。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  哀鸿________   诗________

    ________ 多事________ 流离______

    (1)在过去,许多人过着________的生活,而现在,人们则_________

    (2)在灯光的照耀下,这座宫殿显得更加_____,但走廊里的鲜花却令宫殿多了几分______

  • 8、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向学校走去。

    匆匆——满分5 manfen5.com

    (2)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前年没法解的数学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

    新奇——满分5 manfen5.com

    (3)高斯想起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不打开瓶塞,弄断瓶中那段棉线。

    巧妙——满分5 manfen5.com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快手刘

    ①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

    ②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 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 跟着换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 不会吧 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无比相信自己的眼睛,立马大声回应。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里?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1】给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你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内心?写一写。

    句子

    体会到的人物内心

    “行!我说准了!”我无比相信自己的眼睛,立马大声回应。

    __________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典型事例,结合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快手刘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写到“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他们为什么唏嘘呢?此处,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快手刘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2用“﹏﹏﹏”划出本段中的过渡句。这句话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  

    3朗读这段话时,应做到(   )

    A.表现自豪、赞叹之情,语气自然从容;

    B.表现痛惜、愤怒之情,语速稍慢,声调提高。

    4读划横线的句子,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全文写写你的感受。

     

    52000年4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总价约为二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买走。这次拍卖会,共有拍品七百余件,在1860年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属于高价拍品之一。

    结合上述资料,再读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相信并佩服。    

    2)意见不一致。    

    3)形容水的明净。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为什么不能换成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4.多项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 12、感悟父母之爱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梁晓声的母亲塞给他的一元五角钱, 为他打开了知识之门,吴冠中的“父爱之舟”载着他通往理想的彼岸,莫言的母亲又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进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只有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坊、厕所里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害怕的事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他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他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辞,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②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③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④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⑤母亲身上的宝贵品质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莫言《母亲》节选,有删改

    【1】选文共叙述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空不超过 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自然段中,“很少流泪”和“泪流满面”形成鲜明对比,你感受到母亲____________;“泪流满面”和下文的“只是轻轻地说”也形成强烈反差,在这种反差中,你感受到母亲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母亲身上的宝贵品质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不太准确的一项是(        

    A.要以不屈不挠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一切苦难。

    B.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友好地对待老人。

    C.做人做事要诚实,不能欺骗别人,损人利己。

    D.相貌的美丑并不重要,心地善良,多做好事,才是真正的美。

    【4】梁晓声《慈母情深》和这篇选文,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填写下列表格(每空至少写2点)。

    题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梁晓声《慈母情深》

     

     

    莫言《我的母亲》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少年旅行队

      少年旅行队要出发了。明亮的阳光在呼唤我们,窗外的小鸟在呼唤我们,呼唤我们到田野里去,到树林里去,到生活里去……

      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我们马上要出发了,马上开始向大自然出发了。

      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就这样,我们永远都在出发,长久地在知识的世界里远足……今天走到这里,把知识带走了,明天我们又出发了。我们不停地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的世界……

    1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一句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年旅行队的朋友们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2自然段的一连串问号写出了少年旅行队的朋友们为旅行做了____________的准备以及他们___________的心情。

    3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也要出发了!你想在旅行中做些什么?你在旅行中学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高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段中的“___________”一词与加点词“其实”意思相近。

    【2】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_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miù)。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3】“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三段话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还准确地写了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还可以在选文开头引用什么传说?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小刚将在“朗读者”活动中为大家朗读《春酒》这篇散文。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小刚在理解这篇文章上还存在疑惑,请你帮助他解决。 

    春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要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 荔枝  桂圆  杏仁  陈皮 枸(gōu)杞()子  薏()仁米 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zhēn)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的酒席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wēi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作名琦君:选文时有改动。)

    1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语句,将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我爱喝春酒就像蜜蜂爱采蜜一样,因为蜜蜂和春酒都是甜甜的。

    B.我鼓鼓的肚子和蜜蜂的样子像,就连去喝春酒的勤快劲儿也像。

    C.我去家家户户喝春酒,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像蜜蜂爱采蜜一样。

    D.我代表母亲去喝春酒,把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的样子真像。

    3小刚朗读到《春酒》第2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这两处语言,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写在横线上。

    _____

    4小刚在朗读第3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时,不知道该怎样停顿。请你帮助小刚在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第③自然段加点的部分。是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将这样描写的作用理整准确的一项( )

    A.突出我很不小心是个鲁莽的孩子。

    B.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6将第⑤自然段“最最讲究的酒席”中“讲究“一词,以下选项中的“讲究”意思最一致的一项( )

    A.妈妈是个有品味的人,她对家中的每一处布置都很讲究

    B.爸爸是一个做事讲究效率的人,工作时他总是争分夺秒

    C.姐姐是位翻译官,她常常告诉我翻译的技术可大有讲究

    7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⑧自然段中“如法炮制”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具体情景把成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将内容写在“_______”上。

    8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写出你对文中第⑨自然段的理解,并在阅读链接中用“〇”圈画出帮助你理解这段话含义的词语。

    阅读链接

    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学时随父母迁居杭州。1949年去台湾工作。1977年,琦君随夫远赴美国,客居纽约。直到2004年才和丈夫重返台北养老。她一生在台湾与美国间多次辗转,始终远离故土。

     

    9琦君曾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其中就有母亲。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10同学们听完小刚朗读《春酒》后,围绕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展开了讨论,你最认同的观点( )

    A.赞扬母亲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B.展现家乡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

    C.夸赞家乡八宝酒的味道很独特

    D.表达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 16、课外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2)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

    (3)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而爷爷说“煮书”是____________

    (2)“煮书”的好处很多,既可以____________,还能够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煮书”的理解,给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书是精神食粮,是可以煮的。( )

    (2)语文课文都是范文,要放声朗读,仔细品味。( )

    (3)读好书时一定要做到反复诵读品味,这样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

    【4】你怎样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鼓励的魅力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

    这天,他给3位顾客理完发,顾客都不太满意,可是听完师傅的话都满意地告辞了。

    晚上打烊,徒弟愣诱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有一次做对了。”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借,每一件事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外。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是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短文中找一找.填一填。

    (1)晚上打烊,徒弟( )问师傅。

    (2)师傅( )笑道。

    (3)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 )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 )了。

    【2】想一想,填一填。

    (1)短文中有( )次对话。

    (2)师傅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徒弟是希望他( )

    【3】用短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是……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

    对短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       

    A.这段话概括了鼓励的作用。

    B.被鼓励的人一定要懂得回报他人。

    C.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鼓励他人,同时接受鼓励要心存感激。

  • 18、阅读与欣赏

           材料一: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三四千岁了。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29种意思。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B.金文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比较明显。

    C.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体变化很小。

    D.汉字若不常写,就容易忘记。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重新点燃了中国人的汉字热情。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热爱汉字的表现(  )。

    A.多用键盘打字,少写字。

    B.欣赏汉字之美。

    C.体味汉字之韵。

    D.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3】电脑时代,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电脑时代,没有必要学习汉字的书写。

  • 19、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柏树的枝桠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呵,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呵,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学习演奏小提琴。____________,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呵,真的,真的,有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chuán zhuàn)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那么好呵,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

      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多么好听呵!我____________听着____________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一座(lòu  lù)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么?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么?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来听演奏么?……

      听呵,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呵,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上在文中横线处。

      一边……一边……   既……又……

      ……因为……   ……因此……

    3.读文章完成填空。

      文中作者把蟋蟀想象成____________;把它的叫声想象成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想象成村庄;把____________想象成音乐厅,把____________想象成“好多好多的孩子”。因为作者的丰富想象,让人觉得月光下的草丛”____________。

    4.“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在那个夜间,会出现怎样的场面?(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改陈述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上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组的学习,使我了解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精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22、我会句子大合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1.你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   

    你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不是怕廉颇。 

    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他得到了老龙王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天要是下雨。   

    学校运动会就推迟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从前没干过这一行。   

    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成功习作

    新春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行一次爱心义卖活动,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想一想,你打算带什么心爱的物品来参加义卖?你将如何推销这件物品呢?

    提示:1.题目自拟;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着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说清楚物品的特点;3.还可以说说这件物品对于你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