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字组词。(4分)
辨、辩、辫 奏、凑 彩、采 接、结
演 拼
神
论
分 色
连
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礼貌又聪慧的男孩。
B.《跳水》中写水手们手足无措的表现目的是侧面烘托船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的形象。
C.《威尼斯的小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小艇散去的场面,突出威尼斯的静态美。
D.《牧场之国》描写了白天到夜晚的牧场,让读者感受到了牧场之国的宁静之美。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理睬 鞭策 金碧辉煌 B.既然 映照 半途而费
C.判断 搜索 迫不急待 D.端祥 拐杖 首屈一指
4、根据拼音填汉字。
wù使( ) 尘āi( ) 湿lùlù ( ) 日yùn( )
5、《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________。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6、组词
迁( ) 跹( ) 暴( ) 曝( )
峦( ) 恋( ) 腔( ) 箜( )
7、仿例写词。
(1)左顾右盼
左____右____ 左____右____
(2)不胜其烦
不____其____ 不____其____
(3)大模大样
大____大____ 大____大____
(4)一日三餐
一____三____ 一____三____
8、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____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______下至唐______宋______元______明 _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______所以______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______艺术馆_____
9、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文中“应接不暇”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两个“这样”意思相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推敲(片断)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①________,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很有兴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①”,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平静 安静 宁静 寂静
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贾岛犹豫不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认为用“敲”字更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敲”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小雪花的泪》,完成文后习题。
①尽管昨晚雪下得很大很大,但却轻得没有声音,好像 一祥。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听人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欢呼声啊!
②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③停留在一条小路上的一群小雪花们 地猜测着:“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说不定,也许是一个去上班的叔叔……”
④正说到这儿,只见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叔叔。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
⑤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把叔叔摔倒在地上。小雪花们得意极了!
⑥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闲一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 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知道所有门窗都打开了,人们大声喊道“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⑦正当小雪花们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
⑧小雪花们听了一惊,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
⑨盲人叔叔拄着拐棍,一步步走远了,一边走,一边还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
⑩a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b虽然那一句句“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c终于,它们忍不住了,悄悄地落下了眼泪。d望着叔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模糊的声音,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摘自《实用文摘》转录《快乐迪尼斯: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童话》(九州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①第①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小猫轻巧地行走 B.小河欢快地流淌
C.小鸟在天空飞翔 D.啄木鸟啄食虫子
②第③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叽叽喳喳 B.你一言我一语 C.七嘴八舌 D.大声喧哗
③第⑥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个成语不合适(______)
A.欢天喜地 B.兴高采烈 C.声嘶力竭 D.兴奋不已
④文中“小雪花”为什么流泪,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天亮了,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小雪花被一点点融化成了雪水。
B.“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可是小雪花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C.瑞雪兆丰年。小雪花听到了人们的呼唤,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D.小雪花因为误解了盲人叔叔而后悔不迭,心里感到十分的痛苦。
【2】第④小节中小雪花们感到“奇怪”,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的“小雪花”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请抓住关键词按顺序完成填空。
①___________→②猜测→③奇怪→④__________→⑤得意→⑥奇怪→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4】第⑩小节abcd四句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3、阅读小长廊
“鸟的天堂”怎么没有一只鸟儿呢?第二天,我们又来到大榕树附近。
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理解。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表现“应接不暇”的句子。
【3】文章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句,它和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
【4】在这段文字中,饱含了作者( )的情感。
A. 疑问、好奇
B. 好奇、赞美
C. 好奇、享受
14、阅读下面这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这段短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 )。
【2】“水浒传”加点字读( ),这个字是多音字,请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
【3】索然无味是指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
【4】根据文意进行梳理,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喜欢的原因是______,不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不喜欢的原因是______。
【5】你一定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请你写出一条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文阅读
鲁迅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 ,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嵇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读书法 |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第2——4自然段的段意。
(1)第2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1】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______而举办的。
【2】假如你是班级图书管理员,请你把捐赠图书活动的有关要求转达给本班同学。注意信息要全面、准确,语言要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报开头缺少有关读书意义的文字,如果将其加到海报中会更有号召力,请你把这部分文字补充完整。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医治愚蠢的良药;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读书对我们的成长极其重要,学校特组织本次图书漂流活动。
【4】丁丁说:“4月23日以后,图书漂流活动便结束了。”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暖 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用“——”在文中画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每文第4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念故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C.赞美暖冬
18、短文阅读闯关。
课内阅读。
少年王冕(节选)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______。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______。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______;山下树木葱茏,______。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______,荷叶上水珠______。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段话是按照____的顺序写的。
【3】在本文中‘人在画图中’的“人”指的是__,“画图”指的是__。
【4】把文中的“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
【6】读者如此美的诗句,你能想起描写荷花的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童年的豆瓣儿酱
记得小时候,春天一到,妈妈就开始做我最爱吃的豆瓣儿酱。
妈妈把早已做好的长着一层毛毛的酱曲掰成小块儿放到簸箕里,在阳光下晾晒。
过几天,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黄豆炒熟,当豆儿的香味在屋里弥漫时,妈妈总是先从锅里铲出一些放到面板上晾着,我和弟弟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就塞到嘴里,咯嘣咯嘣,唇齿留香。
豆儿炒完之后,妈妈用一个小磨把豆粒磨成豆瓣儿,磨完后把豆瓣儿放进小簸箕里簸去豆皮,再把去皮的豆瓣儿煮熟。这时我和弟弟又抵制不住香味的诱惑,时不时地揭开锅捞一些豆瓣儿解馋。
豆瓣儿煮好后,妈妈把豆瓣儿、萝卜和酱曲一起放到一个小缸里,加上适量的水、盐、姜片等调料,用一个小木头耙子( )着底搅拌均匀,再用一块白净的布( )在缸沿上,四周用绳子松松地( )上,最后用一根小木棍儿( )上拧绞几下绳子,就非常紧实了。
酱做上之后不能马上吃,必须经过大约一周的发酵。这时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每天放学之后,我都要跑到酱缸前拿着小耙子去捞豆瓣儿,边捞边问:“妈,还有几天才能吃啊?”有时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偷偷地用手抓出几颗放在嘴里,如果偷吃时让弟弟撞着,他就会一路小跑着去向妈妈告状。而我常会挨一顿训斥,但心里还是很美,因为品尝到了香香的味道。
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思念我的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唇齿留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惑: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号里的动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兜 蒙 系 插
B.捞 蒙 捆 敲
C.捞 盖 系 插
D.兜 盖 捆 敲
【3】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制作豆瓣儿酱的过程。______→______→搅拌酱料→______
【4】对文中的母亲,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你结具体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说“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思念我的母亲”,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20、麻雀拍打着翅膀。(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2、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金明家。
改成反问句:
(2)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
改成反问句:
(3)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23、 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夕阳愤怒地挣扎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火红的夕阳,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