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普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字组词。(4分)

    辨、辩、辫   奏、凑   彩、采   接、结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礼貌又聪慧的男孩。

    B.《跳水》中写水手们手足无措的表现目的是侧面烘托船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的形象。

    C.《威尼斯的小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小艇散去的场面,突出威尼斯的静态美。

    D.《牧场之国》描写了白天到夜晚的牧场,让读者感受到了牧场之国的宁静之美。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理睬  鞭策  金碧辉煌 B.既然 映照 半途而费

    C.判断  搜索  迫不急待 D.端祥 拐杖 首屈一指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拼音填汉字。

    使( ) āi( )   湿lùlù (   ) yùn(   ) 

  • 5、《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________。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 6、组词

    (   )  (   )  暴(   )  曝(   )

    (   (   )  腔(   )  箜(   )

     

  • 7、仿例写词。

    (1)左顾右盼

    左____右____   左____右____

    (2)不胜其烦

    不____其____  不____其____

    (3)大模大样

    大____大____  大____大____

    (4)一日三餐

    一____三____  一____三____

  • 8、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____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______下至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______所以______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______艺术馆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文中应接不暇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两个这样意思相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推敲(片断)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好,还是用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字更好些。月夜访友,(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________,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很有兴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①,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平静   安静   宁静   寂静

    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贾岛犹豫不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认为用字更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敲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

  •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小雪花的泪》,完成文后习题。

    ①尽管昨晚雪下得很大很大,但却轻得没有声音,好像   一祥。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听人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欢呼声啊!

    ②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③停留在一条小路上的一群小雪花们   地猜测着:“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说不定,也许是一个去上班的叔叔……”

    ④正说到这儿,只见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叔叔。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

    ⑤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把叔叔摔倒在地上。小雪花们得意极了!

    ⑥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闲一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   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知道所有门窗都打开了,人们大声喊道“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⑦正当小雪花们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

    ⑧小雪花们听了一惊,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

    ⑨盲人叔叔拄着拐棍,一步步走远了,一边走,一边还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

    ⑩a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b虽然那一句句“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c终于,它们忍不住了,悄悄地落下了眼泪。d望着叔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模糊的声音,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摘自《实用文摘》转录《快乐迪尼斯: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童话》(九州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①第①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小猫轻巧地行走   B.小河欢快地流淌

    C.小鸟在天空飞翔   D.啄木鸟啄食虫子

    ②第③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叽叽喳喳   B.你一言我一语   C.七嘴八舌   D.大声喧哗

    ③第⑥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个成语不合适______

    A.欢天喜地   B.兴高采烈   C.声嘶力竭   D.兴奋不已

    ④文中“小雪花”为什么流泪,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天亮了,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小雪花被一点点融化成了雪水。

    B.“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可是小雪花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C.瑞雪兆丰年。小雪花听到了人们的呼唤,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D.小雪花因为误解了盲人叔叔而后悔不迭,心里感到十分的痛苦。

    2第④小节中小雪花们感到“奇怪”,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的“小雪花”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请抓住关键词按顺序完成填空。

    ___________→②猜测→③奇怪→④__________→⑤得意→⑥奇怪→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4第⑩小节abcd四句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13、阅读小长廊

      “鸟的天堂怎么没有一只鸟儿呢?第二天,我们又来到大榕树附近。

    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理解。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表现应接不暇的句子。

    3文章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它和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

    4在这段文字中,饱含了作者(   )的情感。

    A. 疑问、好奇

    B. 好奇、赞美

    C. 好奇、享受

  • 14、阅读下面这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这段短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 )

    【2】“水浒”加点字读( ),这个字是多音字,请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

    【3】索然无味是指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

    【4】根据文意进行梳理,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喜欢的原因是______,不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不喜欢的原因是______

    【5】你一定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请你写出一条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现代文阅读

    鲁迅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 ,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嵇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读书法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第2——4自然段的段意。

    (1)第2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1】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______而举办的。

    【2】假如你是班级图书管理员,请你把捐赠图书活动的有关要求转达给本班同学。注意信息要全面、准确,语言要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报开头缺少有关读书意义的文字,如果将其加到海报中会更有号召力,请你把这部分文字补充完整。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医治愚蠢的良药;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读书对我们的成长极其重要,学校特组织本次图书漂流活动。

    【4】丁丁说:“4月23日以后,图书漂流活动便结束了。”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用“——”在文中画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每文第4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念故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C.赞美暖冬

  • 18、短文阅读闯关。

    课内阅读。

    少年王冕(节选)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______。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______。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______;山下树木葱茏,______。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______,荷叶上水珠______。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段话是按照____的顺序写的。

    3在本文中‘人在画图中’的“人”指的是__,“画图”指的是__

    4把文中的“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

    6读者如此美的诗句,你能想起描写荷花的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童年的豆瓣儿酱

    记得小时候,春天一到,妈妈就开始做我最爱吃的豆瓣儿酱。

    妈妈把早已做好的长着一层毛毛的酱曲掰成小块儿放到簸箕里,在阳光下晾晒。

    过几天,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黄豆炒熟,当豆儿的香味在屋里弥漫时,妈妈总是先从锅里铲出一些放到面板上晾着,我和弟弟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就塞到嘴里,咯嘣咯嘣,唇齿留香

    豆儿炒完之后,妈妈用一个小磨把豆粒磨成豆瓣儿,磨完后把豆瓣儿放进小簸箕里簸去豆皮,再把去皮的豆瓣儿煮熟。这时我和弟弟又抵制不住香味的诱惑,时不时地揭开锅捞一些豆瓣儿解馋。

    豆瓣儿煮好后,妈妈把豆瓣儿、萝卜和酱曲一起放到一个小缸里,加上适量的水、盐、姜片等调料,用一个小木头耙子(       )着底搅拌均匀,再用一块白净的布(       )在缸沿上,四周用绳子松松地(       )上,最后用一根小木棍儿(       )上拧绞几下绳子,就非常紧实了。

    酱做上之后不能马上吃,必须经过大约一周的发酵。这时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每天放学之后,我都要跑到酱缸前拿着小耙子去捞豆瓣儿,边捞边问:“妈,还有几天才能吃啊?”有时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偷偷地用手抓出几颗放在嘴里,如果偷吃时让弟弟撞着,他就会一路小跑着去向妈妈告状。而我常会挨一顿训斥,但心里还是很美,因为品尝到了香香的味道。

    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思念我的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唇齿留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惑: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号里的动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兜                     

    B.捞                     

    C.捞                     

    D.兜                     

    【3】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制作豆瓣儿酱的过程。____________→搅拌酱料→______

    【4】对文中的母亲,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你结具体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说“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思念我的母亲”,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麻雀拍打着翅膀。(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 22、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金明家。

    改成反问句:  

    (2)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

    改成反问句:  

    (3)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 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夕阳愤怒地挣扎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火红的夕阳,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