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每组词语中都一处注音错误,请你用横线画出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8分)
(1)炙热(chì rè)朦胧(méng lóng)浇灌(jiāo guàn)光辉(guāng huī) ( )
(2)杭州(háng zhōu)祈求(qǐ qiú)宫殿(gōng diàn)围拢(wéi lǒng) ( )
(3)别扭(bié biè niǔ)薪水(xīn shuǐ)嫦娥(cháng é)慈爱(cí ài) ( )
(4)畅饮(chàng yǐn)拧断(nìng duàn)婵娟(chán juān)闲聊(xián liáo) ( )
2、下列同一组词语的加点字解释,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B.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
C.兴亡盛衰 家破人亡
D.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
3、下列句子,最恰当的排序是哪一项( )
①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②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③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④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杰布家的白房子跟前。
⑤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形枕头。
A.④①⑤②③
B.④①②③⑤
C.④①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4、课文内容回顾。
1.《搭石》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将相和》写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________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________知错就改、忠心爱国的品质。
3.读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________是两条腿的动物中跑得最快的,________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_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
4.《冀中的地道战》有序地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道的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chóu xiè cuī cù qiān zhēn wàn qu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hí yán zhèn dìnɡ kuánɡ fēnɡ nù háo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一填。
(___)通(___)和 国(___)民(___) 内(___)外(___) 生灵(___)(___)
(___)心(___)力 难以(___)(___) 乌云(___)(___) 无(___)无(___)
7、看拼音,写词语。
兴亡盛shuāi(___) 应接不xiá(___) 难以zhì(____)信 负jīng(____)请zuì(___) 保持平héng(_____) 爱mù(____)之心 再三dīng zhǔ(_____)不说huǎng(_____)话 qīn lüè(_______) lǎn duò(______) 隐bì(_____)lí(_____)明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老师说:“读书时要做到专心致志,必定要三者到位。”我不由得想起朱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诫子书》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告诫儿子如果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遇事不能冷静处理是做不成大事的。
(3)明明做事磨磨蹭蹭的,妈妈催他早点把作业做完,可他却说:“不急,今天才星期六。”我想用陶渊明的惜时名言来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劳。是啊,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没有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怎么行呢?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历数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装备全部国产、现役装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控制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更高,战场适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你可曾知道,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
1949年 10月1日 |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
2019年 10月1日 | 59个方(梯)队,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式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一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
【1】“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真实情况:( )
A.武器的数量多。
B.武器的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落后。
【2】“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10、透明的精灵
玻璃翼蝶因拥有透明得如同玻璃一般的翅膀而得名,体型不大,翅展一般为5.6~6.1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到巴拿马之间。
玻璃翼蝶的卵给人的印象与成虫大相径庭。卵的软壳表面,有的非常光滑并闪着珍珠般的光泽,有的十分粗糙并具有多种雕刻状纹饰,有的还黏附着部分鳞毛。
经过数次蜕皮后,玻璃翼蝶的幼虫成熟变成蛹。不过,它的幼虫一般不吐丝结茧,而是在植物叶片背面较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然后逐渐变硬,成为蛹的形态。值得一提的是,蛹羽化成蝶时,翅膀上是有少量鳞片的,但在之后的干燥过程中,鳞片逐渐脱落,最终成为我们看到的玻璃质感的透明薄翼。
为什么玻璃翼蝶的翅膀会独树一帜——透明如玻璃呢?相传很久以前,美丽的山谷里居住着一群通体明的蝴蝶,它们能看透彼此的心,没有任何猜忌和怀疑,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后来,一名魔法师路过这个单纯而美好的地方,他告诉蝴蝶们,如果不懂得隐藏自己的心思,就会吃大亏。只要喝下他的魔法药水,就可以把心思隐藏起来,不让自己受伤害。于是,好奇的蝴蝶们喝下了魔法药水,变得不再透明。多年后,魔法师又经过这里,发现这里已经没有透明的蝴蝶,原本单绝的世界也不复存在。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尽力挽回,但是用尽法力,也只能把蜘蝶们变成现在这个半透明的样子。
当然,传说是不真实的。玻璃翼蝶的透明翅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昆虫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翅膀透明部分的薄膜自蝴蝶羽化之时,上面的鳞粉结构便悉数脱落,使得一些区域成了透明状。而玻璃翼蝶透明的翅膀,也成了它们适应环境的伪装术。它们喜欢在热带雨林的树荫中飞行,而且经常停歇于地面,姿态优雅缓慢。其翅膀和身上的深色花纹,非常容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躲避捕食者。这是生物适应环境以利生存的一种行为——伪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互相__________ 忌妒__________ 别具一格__________ 截然不同_________
【2】玻璃翼蝶的成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3】第一自然段介绍玻璃翼蝶的外形特点,主要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多选)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玻璃翼蝶的翅膀有什么作用?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5】有人认为文章讲述玻璃翼蝶翅膀的传说故事完全没有必要,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玻璃翼蝶透明的翅膀,其实是玻璃翼蝶适应环境以利生存的伪装术,你还知道别的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行为表现吗?简要列举两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乙: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方纪散文《三峡之秋》
【1】甲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试抓住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作者看月为什么会有“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的观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写月侧重于突出月亮____的特点,而乙段写月侧重于表现月色的________。
【4】甲、乙两段都以月为描写对象,但风格各异。你更喜欢哪段文字?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语言特色、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櫓,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为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兼做宿店和饭店,节省了旅费。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两个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选段中的划线句与下列改句,说说原名表达的妙处。
例句: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分析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果。它们面容( ),眼睛闪闪发光,身体( ),四肢轻快,非常( ),非常机警。( )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给文段中的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①矫健 ②玲珑 ③敏捷 ④清秀
【2】文段中最能概括松鼠特点的三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分别从外形、_____两方面作了概括。
【3】文中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其原因是( )。
A.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
B.它们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C.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4】试比较下面两种表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松鼠)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②松鼠尾巴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密生棕黑色长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书法艺术
(材料一):
在国际艺苑中,书法一直被尊为“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毕加索当年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后相当震撼,惊叹这是“艺术中的艺术”。
(材料二)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材料三)
一项关于“书法学习”的网络调查显示:
①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②72.5%的受访者认为练习书法能静心,提高学习效率;
③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④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毕加索惊叹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______)
(2)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______)
(3)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也要开设书法选修课。(______)
【2】书法成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课,民众怎么看?你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王维对对联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过了半天,一位年轻的姑娘出来开门。
王维把要留宿的想法和姑娘说了,姑娘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对不上,恕不接待。”
王维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一口答应,并且催促姑娘抓紧时间出题。姑娘吟道: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王维一听,这个上联字字都是宝盖头,他一时想不出来,觉得有点为难。
他正在那里苦思冥想,姑娘见他不作声,就说:“堂堂一文人,连个对联都对不上,怎能进京赶考呢?”说着进去把门关上了。
王维很无奈,只好在黑暗中继续赶路。黑夜中不认识路,又是在荒郊野外,这可怎么办啊?王维很焦急,情急之中,他居然想到了下联,于是又匆匆返回敲门。姑娘开门见还是他,有点诧异,但还是听他把话说完。
王维这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说出了下联: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
姑娘闻后,连连称妙,于是把王维迎进家中,盛情款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恕不接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首挺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为什么要去请求留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所说上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所对下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没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
欧班老师读完了信,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往返路费。
久别的师生终于见面了。这一天,居里夫人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了她少年时代的老师,她亲自下厨房做菜,饭后和老师紧挨在一起,亲切地谈心。她使欧班老师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了。作为赞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的接受了祖国的邀请,到华沙去参加开幕典礼。5月29日这天,华沙的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居里夫人周围。他们中间有共和国总统、部长们,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亲人们也在场。在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里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握住了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年妇女就是欧班老师,她已经八十多岁了,见到这种情景,人们都激动地向她们鼓掌。幸福的泪水挂满了老人的双颊,她的学生成为世界名人后,对她还是那么热爱,那么尊敬!‖
【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词。
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句话写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在文章在用“______”画出。
【4】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课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邀请欧班老师到家里作客和把老师推上主席台两件事,这件事说明了:
①居里夫人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
②居里夫人成为世界名人后,仍然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少年时代的老师。( )
③居里夫人不爱摆名人架子,待人礼貌。( )
【5】居里夫人在取得成就和受别人尊重时,为什么首先想到欧班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课内阅读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把 的形状比作 的形状。
(3).富兰克林是在 中做“风筝实验”的。这个实验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 ,“上帝的怒火”不过是 。
(4).从富兰克林的言行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就必须具有 的精神。
18、阅读。
毽子里的铜钱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
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我好想吃啊!身上没有钱,我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
老人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说完,她就捧着山薯回家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我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我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对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脊背,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
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个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二婶会补给老伯伯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祥的声音,这么多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受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①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 )
②背脊向前弯曲。 ( )
【2】请你按照文章的脉络,加入适当的人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 )送山薯—( )买山薯—( )给铜钱—( )送山薯—( )劝导
【3】下面四个词语是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请你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①不安与难过 ②空落落的 ③高兴与激动 ④温暖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请你试着分析文中“我”、二婶和老人的形象。
“我”:_____________二婶:_____________老人:_______________
【5】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担心二婶不给她欠的那一个铜板,小本生意会亏本。
B.“愣愣地”表现出老人迷茫、担心的心情。
C.“我”不明白为什么老人对二婶精打细算,对“我”却如此大方。
D.“愣愣地”反映了“我”害怕老人一会儿跟“我”“算后账”的心情。
【6】老人接受了“我”的什么心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2010 | 31.67% | 58.07% | 76.02% |
2014 | 45.71% | 74.36% | 83.28% |
材料二: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保证睡眠充足、营养均衡。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三: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也跟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四: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在对照学校,这一数字是40%。
【1】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变化是( )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确定
【2】材料4中画线的句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使刻画更形象生动
B.使描写更贴近生活
C.使介绍更准确具体
D.使叙述逻辑更加严谨
【3】以上材料主要讲( )
A.近视已得到同学们的重视。
B.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
C.儿童、青少年近视已得到有效控制。
D.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相关问题。
【4】据上述提供的材料,造成学生视力减退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你要如何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度数继续加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强烈的地震无情地毁灭了他的家园。 (缩句)
2.面对危急情况,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的命令。 (改成双重否定句)
3.仿照下列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好比
时间如同
21、句子练习。
1.老师应该受人尊敬。(改为反问句)
2.我的笔被他拿走了。(改为“把”字句)
3.妈妈说:“我要出去买东西。”(改为转述句)
22、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赤道的风吹乱了外祖父那梳理得很整齐的银发。
缩句:
(2)湖面泛起波纹。
扩句: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成陈述句:
(4)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改成比喻句:
(5)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
改病句:
23、习作表达。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启示,过得快乐充实。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启发,请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450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