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信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哀鸿遍野

    B.人寿年丰

    C.太平盛世

    D.安居乐业

  • 2、下面关于“一知半解”一词中“解”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解”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结构是____,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剖开,分开;②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③除去;④讲明白,分析说明;⑤懂,明白;⑥演算。“一知半解”一词中“解”的含义是____。

    A.刀        5            左右            

    B.角        6            左右            

    C.角        6            左右            

    D.牛        5            左右            

  • 3、选择加点部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株待兔(守)守候。

    B.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荣誉。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D.溺而不 (返)返回。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问答题。

    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积累与表达。

    古诗文积累填空。

    (1)《示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临终嘱托;《渔歌子》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

    (2)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一是惜时:“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读书: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勤俭:《尚书》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工整规范地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__________________

  • 7、按要求填写诗句。

    爱国在哪里?爱国在陆游“____________”的殷切叮嘱中;爱国在梁启超“美哉,我___________!壮哉,我____________!”的赞美中;爱国还在林升“____________”的义愤中;爱国更在龚自珍“_____________”的渴望中……我知道的爱国古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填空题。

    1.惠山泥人是( )的“特产”。                         

    2.杭州的第一道名菜是“( )”。                       

    3.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共同化作了( )

    4.《唐伯虎画物栩栩如生》把“叫蚰子”、小鸟、( )画活了。

    5.《会讲故事的神鸟》中神鸟讲了( )次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1.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开,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福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牌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古玩——(   )   偶尔——(   )

    在意——(   )   爱惜——(   )

    分外——(   )   稀罕——(   )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在文中标出。

    5联系课文回答:外祖父为什么对这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走近《西游记》

    【材料一】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             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             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第          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                              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其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a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b.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c.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1】结合【材料一】,提取唐僧收徒的信息,照样子填空。

    【2】【材料三】选自《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这故事发生在【材料二】中的_______这一地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三处画横线的事件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些回目?

    a.第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________     c.第______________

    【4】这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这一角色,因为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4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天气晴朗,一目了然,连太阳岛都看得清清楚楚。傍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面的(倒、到)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玉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5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口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一面镜子。远处的龟山和蛇山轮廓十分清(析、晰),我还看到了黄鹤楼,白白的楼阁,一面旗子迎风飘扬。大大小小数百只渔船,停泊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6岁时,我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来,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平旷的土地,绿色的原野,近处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晚上,火车的轮子隆隆地响着,吵得人不能入眠,这时,欣赏窗外的景色,却别有风味。火车道的两旁,路灯发出黄色昏暗的光,远处的灯光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星星,点缀着大地,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现在,我住在和平里,我从窗口往外看,马路上,一辆辆无轨电车,在奔(驰、弛)着。

    每天,我都倚着窗子看风景。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代、伐),看到了新世界的远景。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目了然:___________________     

    遐想:_____________

    【2】仿写词语。

    一朵朵: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清清楚楚: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用“√”标出搭配正确的字。

    (倒、到)影       清(析、晰)       奔(驰、弛)       步(代、伐)

    【4】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5】用简洁准确的语句说出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从窗户看到了什么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本文中心的句子,用“ ”划出来。

  • 13、课外阅读。

    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____

    【2】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 的品质。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4】第5自然段是______描写,这样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大家就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  )开嘴,一口就(  )住了我当胸的衣襟,(  )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1.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动词依次是            ,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鹅的        ,也写出了“我”的       心理。

    3.文中描写细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和“鹅”的不同形象,请结合一个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 15、难忘的雨伞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了很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时,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里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对我说:“给你,你要的伞!”

    啊,伞!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它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带着这把伞就仿佛娘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半信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一开始提出买伞,后来又说不要伞了?前后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难忘的雨伞”的作用是(            )

    A.说明了“我”对雨伞的渴望。

    B.雨伞已经成为文物了。

    C.这把雨伞是作者小时候收到的唯一的一件礼物。

    D.雨伞点明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线索。

  • 16、阅读理解。

    珍珠鸟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第四自然段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鸟的天堂》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③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话中“到处……到处……”写出了鸟____________;“的,的,的,的”写出了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有……有……”写出了鸟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找出一处动态描写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动态描写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那茂盛的大榕树       ②鸟儿栖息的好地方,

    画线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____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_

    【5】短文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根据课文内容,将语段补充完整。

    【2】从“凡事、统统、任意”这几个词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错“×”。

    (1)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全部都被销毁了。_______

    (2)只有英法联军侵入并破坏了圆明园。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夏威夷风光

    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心情十分愉快、舒畅,带有一种满意的情绪。( )

    (2)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了满足,指愿望实现了。( )

    【2】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了海水的____________美,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我们”顶着风雨赶路的乐趣。(填“动态”或“静态”)

    【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通过阅读四大名著,可以增进很多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扩写句子。(6分)

    (1)海滩上全是游人。

     

    (2)树妈妈为孩子们送行。

     

    (3)旁边还有一张纸。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字句:

    字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读书的_____(快乐、收获、方法……)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注意前后连贯有条理,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