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惠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孩子是一张白纸,纯洁而又干净,随着时间的 ,最终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

    A.描写

    B.描绘

    C.描述

    D.描摹

  • 2、下列句子中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事要有魄力,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事也做不成。

    B.你不要拐弯抹角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比较好。

    C.人生路上需要有伙伴同行,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D.同学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愉快的寒假。

  • 3、“绿阴不减来时路, 。”填在横线上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添得黄鹂四五声

    B.多少楼台烟雨中

    C.野渡无人舟自横

    D.可爱深红爱浅红?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niú láng________在哥哥家吃的是shèng fàn_________,睡的chuáng pù ________是干草,但是他每天都xiào xī xī___________的,因为有老牛陪伴着他。分家时,他不xī han________其他的家产,只要老牛这个qīn mì________的伙伴。后来,他和织女结了婚,他们和老牛一起xiāng yī wéi mìng_______________

  • 5、《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粒种子经过努力生长变成了____,后来又变成了_________,最后变成了____,它感觉自己舒服极了。

  • 6、按要求完成填空。

    (1)诗词充满了意境美。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用诗句“青箬笠,绿蓑衣,____”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悠然自得的垂钓者的形象。宋代诗人朱熹看到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不禁感叹:“__________。”《山居秋暝》中的诗句“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在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的和谐画面。

    (2)故乡是诗人笔下永远的情。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吐露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是“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

    (3)自古华夏多志士。南宋时期,爱国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用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告诉儿子将来在祭扫的时候不要忘了告知祖国统一的好消息。《己亥杂诗》中诗人更是用诗句“____________”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动物的fán zhí______méi tàn______的生成、蔬菜的生长等都离不开太阳。此外,太阳光有shā jūn______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zhì liáo______疾病。

  • 8、补充词语,并根据划线句子的意思选词填空。

    得意________ ____智多____ 兴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涂炭

    1.他富有智慧,善于谋划,百战百胜,号称“常胜将军”。______

    2.电影中的主人公由于贪得无厌,最终落得家庭破产,家人四处逃亡______

    3.唐朝鼎盛时期,人们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描写,从沃克医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从病人平静的神态和笃定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请你阅读课文片段,试着回答问题。

    爱之舟(片段)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父亲为“我”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_________

    【2】文中“新滋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偷偷地哭了是因为“我”_________,这是“我”第一次___________的哭。

    【4】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2】人们要“紧走搭石”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从“____”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美;从“___”这个短语中,我体会到了走搭石时的声音美;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我想象到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失聪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失明了。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向前去,先对耳朵失聪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失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朵听不见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朵失聪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眼睛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另一条路!

    按文章内容填空。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

    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

    你觉得文中哪句话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意思十分相似?摘录下来。

     

  • 13、阅读

    好斗的蟋蟀

    蟋蟀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它的身子约20毫米长,是黑褐色的。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翅,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蟋蟀有两根又小又细的尾须,母蟋蟀却有三根尾须,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字。

    斗蟋蟀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两只公蟋蟀一见面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见它们身子往后一坐,浑身抖动,向对方示威。然后就迅速扑向对方,咬得不可开交。只看到12条腿在地上蹬来蹬去,这时正是它们斗勇、斗智、斗体力的相持阶段。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只坚持不住,败下阵来,夺路而逃。胜者得意地叫了起来。

    1短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了蟋蟀的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蟋蟀有两根又小又细的尾须,母蟋蟀却有三根尾须,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字。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去鹅山高小上学要缴哪些费用?家里是怎样给凑学费的?

    (1)要缴的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给凑学费家里要_________________

    2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从中体会到父亲在___上对的大力支持。

    3父亲送到学校,替___,表现了父亲在_____上对的关心。

    4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中的新滋味指的是(  )(多选)

    A.自己对父亲的依恋。

    B.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

    C.父亲为供自己上学凑钱的艰辛。

    D.自己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高兴。

  • 15、课外阅读。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舍不得喝,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拿起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   )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   )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1“√”给原文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a.干枯  b.枯竭)   B.(a.钻  b.跳)   C.(a.冒  b.涌)

    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姑娘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她一口也没有喝,而是将水罐交给了妈妈。这说明她对妈妈很关心。

    B. 病重的妈妈那么需要水,却把水又递给小姑娘。这是一种崇高的母爱,是人类至真至美之情。

    C. 小姑娘在自己干渴难忍的时候,把水递给了一位讨水喝的过路人,说明小姑娘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爱的升华。

    D.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喝,说明她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3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此时,小姑娘是怎么想的?结合上下文描述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颗钻石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作者写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现代文阅读。

    石榴(节选)

    郭沫若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变为中国式的金léi)。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酷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注释】①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②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1】文章层次清晰,运用总分总结构,先点明 石榴的可爱 ,然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石榴独具特点。认真阅读短文,用文中词语形容下列事物的特点。

    (1)石榴的枝干: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榴的叶片: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榴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榴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很多树都不再争奇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结果做准备。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读第③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第③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⑦自然段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资料链接,想一想:作者想借“石榴”表达什么?

    资料链接:

    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文片段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

    A.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2) 读句子,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吞天沃日:  

    (3) 这段文字从 四方面描写浙江潮。(1分)

    (4)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1分)

    (5) 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对浙江潮的印象是: (1分)

     

  •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长在心里的双手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在大街上玩耍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倒。由于抢救不及时,他的双手和胳膊都被截掉了。当时只有五岁多的小男孩一转眼到了读书的年龄,却不能像同学们那样用手灵活地翻书写字,他也由此被拒于校门之外。

    每天早晨,小男孩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地从他门前经过走向学校,便十分伤心地问妈妈:“我没有手,怎么办呀?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不要紧的,要是你坚持锻炼,你的手还会再长出来的。”

    小男孩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于是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天天刻苦锻炼,学着用脚洗脸、吃饭、写字,并争取自己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男孩满怀憧憬,他坚信,只要努力练习,手还会再长出来。妈妈说的话还会骗自己吗?他一直牢记着妈妈的话。

    时光飞逝,好几年过去了,练了这么久,小男孩发现手还是没有长出来。他有些不甘心地问妈妈:“我的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是不是我练得不够刻苦?”

    这一次,妈妈很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傻孩子,现在你看看别人用手做的事情,你什么不会做呀!”是的  我的脚都会做  比伙伴们的手做得还要好呢  小男孩自豪地说

    “那你说你的手长出来没有?记着,孩子,每个人都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而这双手就在人的心里,(   )你愿意,它(   )能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和不幸,”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憧憬:__________   时光飞逝:_________

    【4】将“妈妈说的话还会骗自己吗?”这句话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且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画出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

    【6】在你平时读过的其他文章中,一定还有一些和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勇敢战胜困难的人。请从中选择一位,用两三句话对他作一简要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泥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①这会儿,只见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着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②他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他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胖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咧着嘴说:爷爷,这酒这肉你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扭头问。

    ④③我刚把‘芮(ruì)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不愧是泥人冯,这么精湛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用拇指轻轻地摸了又摸,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嘴角翘起,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2】文中划“ ”线的3句话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句① ( )( )       句②( )          句③( )

    【3】根据文中的描述,冯兰瑞的年龄用哪个词形容比较合适(  )

    A.而立

    B.不惑

    C.花甲

    D.弱冠

    【4】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冯兰瑞的不同想法(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_________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_______

    (3)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   

    ___________

    【5】冯兰瑞为什么要亲手毁掉“武松打虎”这件他最满意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冯兰瑞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身难忘的航行,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2.秋天,香山的黄栌红了。(改写成比喻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道德课上,我们互相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这只贝不漂亮。(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小鸟破壳是有趣的事。(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麻雀拍打着翅膀。(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白鹭和珍珠鸟,了解了桂花和花生,请你选取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并在文中表达你和它之间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