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白衣战士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令我们肃然起敬。
B.他做事很有规划,采购每周生活用品前会列好清单,避免购买时手忙脚乱。
C.猴子拿着男孩的帽子坐在桅杆上做着鬼脸,男孩哭笑不得。
D.有的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是对你最大的帮助。
2、国家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校在制作标语时,可以选取的古训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C.人心齐,泰山移。
D.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下列诗句表达的不是同一个主题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运用积累到的知识填空。
(1)勤俭节约乃持家之本。魏征强调:“_______,戒奢以俭。”司马光告诫人们:“______,由奢入俭难。”朱用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外,我还记得这样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________。
(2)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了,南宋统治者却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偷安,诗人林升厉声质问:“_____?”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最大的遗憾是“________”,他临终前嘱咐儿子:“______,________”。面对死气沉沉的社会,清代诗人龚自珍大声疾呼要广纳贤才:“_______,_______。”
(3)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眼到、口到。《论语》中“敏而好学,_______”告诉我们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天动地 (_____)所当然 心旷神(_____) 丰衣(_____)食
一(____)半解 安(_____)乐业 (_____)世闻名 无穷无(_____)
6、给多音字组词。
传zhuàn(____)chuán(____)卷juǎn(____)juàn(____)
煞shà(____)shā(____)累léi(____) lěi(____)lèi(______)
7、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浆________ 暇________ 杆________ 梢________
桨________ 瑕________ 竿________ 稍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yǐn jiàn cí xiáng shǒu jí yǎn kuài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lòu xiàn zhē yǎn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儿 (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
【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________ 精致——_____
平常——_______ 色彩——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作者把白鹭比作__________,是因为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很适宜。
(2)第3自然段把白鹭和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请用“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说说这样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它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_________
(2)第4自然段用“然面”一词,语意一转,写出了作者对人们忽略了白鹭平凡之美的遗憾。_____
(3)作者认为白鹭的美是一种不寻常的美。 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白鹭的特点。 _________
10、快乐阅读(11=2+4+1+2+2)。
蜜蜂的赞美
全世界的小虫儿,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蚕、蚂蚁、蝴蝶、蜘蛛、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赞美蜜蜂,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 )因为蜜蜂能够酿蜜,( )因为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看了这个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么能不对世界上这种既普通又神奇的小昆虫,产生由衷的赞美呢
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辞!它那种酿蜜的方式,更使人想起了很多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更丰富了。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的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人们还可以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枣花蜜或者苜蓿蜜,( )在蜜糖中已经再也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枣子花、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多么令人称道的酿造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歌颂——( )倘若——( )
上乘——( )浓郁——( )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武牧羊
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君主单(chán)于多次wēi xié( )利诱,许以丰厚的fènɡ lù( )和高官,劝其投降,苏武严词拒绝了。
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kù xínɡ(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qū fú( )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直到19年后,苏武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写出词语。
【2】“严词拒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单于一次又一次的wēi xié利诱,苏武会这样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根据问题提示标画句子,再完成第(3)小题的填空。
(1)“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这里的”酷刑”指的是什么?(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2)面对酷刑,苏武是怎么做的?(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3)单于先许以高官厚禄,后又施以酷刑,他前后的做法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苏武的信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加油站
春蚕
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名,也可见它的漂亮。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既没有华丽的衣衫,也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深情地说: “是啊,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啊,春蚕,你永远活在我心里!
1. 解释词语。
朴实无华: 。
默默无闻: 。
2. “我”为什么“既不爱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3.短文是怎样写蚕“朴实无华”的?
4. “我”既然爱蚕的“朴实无华”,为什么又说蚕吐丝是“不平凡”的工作?
13、课内阅读。
在( )的瑞士莱茫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异常——( )立刻——( )美妙绝伦——( )
【2】读选文,在( )里填出恰当的词语。
【3】短文中作者多次提到月亮,有____月亮,有____月亮。可作者难以忘怀的是__________ 月亮。从文章中__________ (哪个词)可以看出。
【4】读了短文我想起了诗人_________的诗句“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
14、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失聪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失明了。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向前去,先对耳朵失聪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失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朵听不见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朵失聪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眼睛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另一条路!”
◆按文章内容填空。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
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
◆你觉得文中哪句话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意思十分相似?摘录下来。
15、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面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短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字词解释。“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__;“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_________;“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象征少年中国___________。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地履其黄
A.鞋子
B.踩、踏
C.执行
【4】读选文第②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之情。
16、这是小林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你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前缓缓地流过。河边不远处,几个小孩子跟在大人的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
吟诵起来:“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在修改符号处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2】文段中横线处填写哪个诗句最恰当(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完成问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 ),把头又( )摇了几摇,越发指得( )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就没了气。
1.请按原文把括号内容补充完整,从所填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话,你觉得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严监生不断气。 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A.因为严监生不断气,所以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B.严监生之所以不断气是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C.如果严监生不断气,灯盏里就点着两茎灯草。
D.只要严监生不断气,灯盏里就点着两茎灯草。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
”
5.后人对严监生这个人物有以下两种说法:一则说他是个吝啬鬼,二则说他是勤俭持家。你赞同哪个说法?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巴根草(节选)
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盛夏,巴根草成了农家耕牛上等的食料。夕阳西下,田埂、山坡处处可见牛儿低头啃青的场景。牛儿啃过的田埂,草儿迅速低矮下去,别担心,要不了一周,巴根草又会疯长起来,覆过人的脚面。
秋风渐起,巴根草的叶片开始由青转黄。闲下来的农人抱上锄头,寻一条田埂,去锄巴根草。农人将刚锄下的根须上带着泥土的巴根草码成一小堆,操起镰刀把用力敲去上面的泥土,把草儿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挑回去堆到场地上,过冬就不愁了。
儿时的我曾悄悄问过母亲,田埂上的巴根草被锄后,春来田埂会不会光秃秃的。母亲说,巴根草命强,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春日又至,如母亲所言,被锄头深翻过的田埂,又滋生出一派盎然的绿意,看去真是欣喜。那些被遗留在泥土里的巴根草根须,经过漫长隆冬的疗伤,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无边的旷野演绎出一场生命世代相传的传奇。
突然明白巴根草为何又叫铁线草、牛筋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当然配得上这样的别名。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按照_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巴根草从“荣”到“枯”再到“荣”的过程,这使我想到了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
【3】巴根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在( )(多选)
A.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B.被牛啃过的巴根草,要不了一周,又会疯长起来
C.把巴根草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
D.巴根草被锄后,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
【4】巴根草的别名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名?
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巴根草有什么样的特点?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阅读选文,说说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者对五根手指有爱和不爱之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写一个句子,用上拟声词)
(2)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照样子,写句子)
(3)后来登上长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缩句)
(4)它难道不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穿越折多山、雀儿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条奔腾咆哮的江河。
②川藏公路很长,穿越许多大山和江河。
21、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改成陈述句)
2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请围绕“科技与未来生活”写一篇想象作文,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要求:①大胆想象,写作前在草稿纸上梳理一下想到的场景或事件。
②题目自拟,分段叙述,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③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