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 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 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要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高个人品位,提升修养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中山川、草木、河流的独特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用画面与读者交流。
B. 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并兼具国际视野。
C.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D.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校园足球运动,一些学校积极响应,但随之也出现了用足球项目替代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好的苗头。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查良镛教授学识渊博,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其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历史与文化, ,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其著作更多次被改变为电视剧、电影等,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查教授以为报业 ,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早年创办明报,亦撰写评论,为社会建言,深得业界敬重。
A. 糅合 大快人心 菁华
B. 糅合 脍炙人口 泰斗
C. 弥合 脍炙人口 菁华
D. 弥合 大快人心 泰斗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尔克斯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不仅在南美国家耳熟能详,而且也为中国作家和读者熟知,其作品已多次再版。
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③从假手机、假移动电源、假移动硬盘到假欧元硬币,淘宝上的假货可谓应有尽有,也难怪大家都称之为“万能的淘宝”。
④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⑤他上台发言,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⑥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真才一世师
丁文江出生在一个富绅之家、书香门第。他自幼在古典文学、历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文江15岁时,当时任他家乡泰兴知县的龙璋,听说本邑有一神童丁文江,就叫丁父带丁文江去县衙面试。龙璋出考题“汉武帝通西南夷论”,他下笔千言,阐发分明。龙璋叹为“国器”,收为弟子,并力劝丁父送丁文江去日本留学。
1902年秋,丁文江到日本后,与很多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写文章、谈革命”的活动。1904年初,日俄战起,我国东北惨遭蹂躏,中国留日学生愤怒抗议。丁文江离开日本,转赴英国留学。1911年,丁文江在格拉斯哥大学毕业,获得动物学与地质学双毕业文凭。学成之后,丁文江立即启程回国。
他离开家乡整整9年,乘轮归国不是在终点上海下船就近回家,而是在越南海防登岸,乘滇越铁路火车入云南,开始了在祖国大西南历时两个多月的徒步旅行。这次旅行,为他以后几次西南地质考察打下了基础。
1914年初,丁文江又奉命单独去云南、四川、贵州调查地质,至1915年初才返京。他调查了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宣威的煤矿,又对滇东地层、古生物、构造、矿床都作了详细研究,特别纠正了法国地质学家戴普拉等人的错误。1928年,丁文江受邀到广西去调查拟议中的川广铁路线及沿线地质矿产。他走遍了大半个广西,除勘查了南丹、河池的锡矿及迁江一带的煤田外,特别注重地层系统及地质构造之研究,确定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之存在,将它命名为“广西运动”。1928年,地质调查所组织考察队,丁文江任总指挥,分三路再度到西南进行了历时1年的地质调查。这是丁文江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地质调查旅行。这次调查项目涉及地质、古生物、矿产、地理、人种等学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在对上古生界地层考察上尤为精细透辟。丁文江回北平后,将其加以整理,发表了《丰宁系地层学》一文,指出丰宁纪(早石炭世)地层在广西、贵州分布最普遍,而黔南独山一带层序最清楚,化石最丰富。他将它自上而下分为:上丰宁纪——上司统(石灰岩),中丰宁纪——旧司统(石灰岩);下丰宁纪——汤耙沟统(砂岩)及革老河统(石灰岩)。这个层序至今仍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沿用,只不过随着研究的发展,有所归纳而已。丁文江一生中曾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劳碌,搜罗第一手材料,著书立说。他早年实地考察时,就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之准则,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丁文江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去发现人才、培育人才。1931年,丁文江应北京大学之聘,出任该校地质系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等课程。丁文江是一位极端认真负责的严师,虽学识渊博,但往往还要以讲课时间的3倍用于备课。他精心编写讲义,准备挂图、标本也力求完备,本校不够的,就托中外朋友帮忙。他讲课诙谐生动、深入浅出,常用些掌故小说及戏曲歌谣故事打比方,再加以科学解释。他常常亲自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凡预定实习的地点,他必先去一趟,然后再带学生去。野外实习时,吃饭、住宿、登山、休息,他一概与学生完全一致。不论实习时间长短,一切所需物件都要求齐备。有的人以为一两天短期旅行可以随便对付,不须大整行装,丁文江却说:“固然有些地方可以对付,但是不足为法!带领学生必须照规矩,以身作则。不如此,学生不能有彻底的训练,且有亏我们的职责!”后来,给他当过几年助教的高振西撰文说:“这样的教师,给予学生们的好处不只是学问知识同治学训练,他那活泼的精神,任事的英勇,训练的彻底,待人的诚恳……无形之中感化到学生身上的实在更为重要。”
1934年秋,李春昱考取河南省公费赴英留学,丁文江专门打电报叫李过南京时与他见面,他力劝李春昱改赴德国,一方面因中国地质学家中学德语者尚少;另外,丁文江在参加第16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时结识了德国大地构造学权威汉斯·史蒂勒,知他辅导学生极认真。李春昱决定改为留德,丁文江为其办了一系列转移手续。后来,李春昱在德国柏林大学作史蒂勒的研究生,以“最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载誉归来。
1935年末,丁文江在深入湖南的实地考察中,因煤气中毒,医治无效,于1936年1月5日逝世,终年49岁。
(选自魏邦良《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丁文江出生背景良好,自幼在学习方面有极高的禀赋,在他的家乡被称为神童。泰兴知县龙璋对他极其赏识,亲自培养他,希望他有所作为。
B. 丁文江学成归国后,立即乘滇越铁路火车入云南,开始了对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宣威的煤矿,及滇东地层、古生物、构造、矿床的详细研究,还特别纠正了法国地质学家戴普拉等人的错误。
C. 丁文江一生中曾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劳碌,搜罗第一手材料,著书立说。他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之准则,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D. 李春昱考取河南省公费赴英留学,丁文江力劝他改赴德国,是因为中国地质学家中学德语的人很少,并且丁文江深知德国大地构造学权威汉斯·史蒂勒辅导学生极为认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泰兴知县龙璋,出考题“汉武帝通西南夷论”,丁文江下笔千言,阐发分明。龙璋叹为“国器”,收为弟子,并资助丁父送丁文江去日本留学。
B. 为了纠正法国地质学家戴普拉等人的错误,丁文江调查了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宣威的煤矿,又对滇东地层、古生物、构造、矿床都作了详细研究。
C. 丁文江及其团队曾发表《丰宁系地层学》一文,指出丰宁纪(早石炭世)地层在云南、贵州分布最普遍,而黔南独山一带层序最清楚,化石最丰富。
D. 丁文江将丰宁纪自上而下分为:上丰宁纪——上司统(石灰岩),中丰宁纪——旧司统(石灰岩);下丰宁纪——汤耙沟统(砂岩)及革老河统(石灰岩)。这个层序得到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认可。
E. 丁文江在北大任教期间,精心编写讲义;准备挂图、标本,讲课诙谐生动,深入浅出;还常常亲自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是一位极端认真负责的严师。
【3】标题“一代真才一世师”是对传主人品和业绩的高度赞颂,请概括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7、按要求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了苦难对 于磨砺意志的重要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用对比 手法说明了这个道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容、互相映衬,营造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_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悔的坚定信念。
(2)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绕舍,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代诗人往往用各种各样“花”来表达品质、志向、心情,创设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失尽人心的秦始皇,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最终只能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现实。
(2)曹操《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写出了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的开阔之境。
12、赏析诗词《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________的人,辟世之士是指___________的人。
【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品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
请从本单元课文的作者中选取一位,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