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庚子年是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2020年是庚子年,180年前的庚子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3、为实现中国梦,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 “两个一百年”
B. 新发展理念
C. “一带一路”建设
D. “四个全面”布局
4、《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6、“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抒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个“传奇”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
A.国家机关
B.国有企业
C.农村
D.城市
7、如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而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8、“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 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的贫苦农民 B. 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团队
C. 决心改变兰考洪涝灾害的焦裕禄 D.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9、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8.2%,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资料(即重工业)投资占88.29%,消费资料(即轻工业)投资占11.2%。由此可见,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优先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10、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文革”应该被彻底否定
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部分肯定
1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以真正实现最完美的证明。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以下哪一幅图片与之相关链接?
A.
B.
C.
D.
1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
13、下列事件改变了社会所有制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集体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4、下图是2018年3月29日第19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部分参展企业的标识,这些企业中与“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
A. B.
C. D.
15、《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记载:1967年、1968年、1976年三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分别是﹣5.7%、﹣4.1%、﹣1.6%。这些数据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我国经济建设止步不前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
D.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16、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7、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思想理论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8、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迹、遗物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B.电影作品《邓稼先》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19、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写历史小论文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971年,毛泽东亲自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周恩来深有体会地说:“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其“政治意义”是指这一活动
A.推动了中美关系向正常化迈进
B.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
D.打开了新中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21、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2、“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4、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5、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6、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7、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8、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30、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3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最先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分析海峡两岸发展的最终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对应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武汉长江大桥所在地
(2)据图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 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 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 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是,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三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时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习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两个时期的探索,这两个时期是一个 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