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如图是1986年某省企业的变化情况,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B.推行“三大改造”
C.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对外开放
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回顾历史,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开始于( )
A.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3年,新加坡会谈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D.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中日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地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外交联系,伴随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的具休时间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0年
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写入党章。这一成果是
A.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进行考察时,针对山西的文物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此,平陆县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了“感受平陆历史变迁”的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一九六零年某日,山西省平陆县六十一名修路民工食物中毒。县委书记亲自领导抢救,因情况危急,急需大量特种药品。消息传到北京,由人民空军及时将药品投到该县,使阶级兄弟获救。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时期,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A.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抓革命促生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平陆高调,原名“丝弦戏”,俗称“山窝子戏”,形成于清同治年间,起初流行于平陆县沙口、张峪一带,后渐扩展至夏县、芮城、临晋、运城及河南的陕县、灵宝和陕西的潼关、滑南等地,因其演奏时所用主奏乐器是四胡(四弦),故又称“四弦书”。早期的平陆高调由盲人及算命先生走村串乡,操四弦、击木鱼演唱,内容多系民间故事与历史传说,主要是在庙会、祭祀、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演。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平陆高调形成于清朝前期
B.平陆高调又称“四弦书”这个名字源自于它的演奏乐器
C.现在平陆高调的演奏者主要是盲人或者算命先生
D.平陆高调的内容几乎都是民间故事,只在民俗活动中表演
7、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 反右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运动
C.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8、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呼啸升空。2013年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请问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1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9、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中国梦”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10、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政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54年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哪次会议上(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围绕开放创新、城市塑造生态建设等六方面,谋划重点项目476个,以项目建设推动港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就其区域和权限而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下列哪一地区最为相似
A.内蒙古自治区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北京市 D.上海浦东开发区
13、某史书资料记载:“百日维新后,山西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进机器生产,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发展。”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B.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C.法令在山西落实的最好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4、“抗美援朝战争教训了美国人,不仅被美国军队直接威胁边境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且在此后双方对立的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都小心具翼地避免再度把新中国卷入到战争中来。”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交往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是中国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15、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日。澳门的回归得益于一项伟大的基本方针政策,它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6、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17、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创新、协调等五大发展理念
18、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9、2016年2月央视一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最能享此赞誉的人物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20、山西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走进家乡历史”系列活动,同学们在整理“山西现代企业改革”的资料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到2011年,山西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由35户重组为21户,企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绝大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制度改革。与材料相关的改革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1、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2、________年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3、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4、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体制。
26、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会议还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8、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31、新中国成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
(3)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举三个例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三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标志性事件?并简述其国际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主要目的?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缺点?为此,在全国掀起怎样的运动?(请举两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各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