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 )的殖民统治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葡萄牙
3、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架战斗机。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支援淮海战役,争取早日解放
C.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 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4、1949年10月1日.某报社论写道:“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而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这篇社论的题目应是
A. 《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
B. 《庆祝新中国诞生,保卫世界和平》
C. 《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十周年》
D.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
B.
C.
D.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7、“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成立农业合作社
8、“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公社的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的变化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A.香港
B.台湾
C.西藏
D.海南
10、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11、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口号是时代的呐喊。下图中,率领军队跨过鸭绿江的总司令是( )
A.朱德
B.陈毅
C.彭德怀
D.刘伯承
12、以下四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风雨历程。其中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是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作主
D.伟大转折
13、《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因为( )
A.打土豪、分田地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1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B.毛泽东接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C.彭德怀带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D.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6、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道:“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词中的“桥”是指( )
A.卢沟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赵州桥
D.南京长江大桥
1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 1950年—《中国土地法》 B.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 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8、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压迫。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
19、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0、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2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2、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23、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4、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25、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8、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29、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0、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31、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2、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漫画“眼疾”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这说明了美国对新中国持什么态度?基于此,美对华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
(2)图二反映的是中美关系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片段?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图三再现了美国哪位总统访华的精彩瞬间?结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美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4)近一年来,中美关系呈紧张态势,对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