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屠呦呦 C.李四光 D.邓稼先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赎买
C.合作社
D.集体化
3、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九大
D.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九大
4、“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这主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B.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5、历史上中美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最早与中国建交
B. 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C. 中美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D. 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6、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多次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袁隆平
C.华罗庚
D.钱学森
7、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推进科技创新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五大发展理念
8、1919年的上海,有人在“大世界”娱乐场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B.《辛丑条约》签订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东北沦陷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C.受到外国经济势力的压迫
D.地区之间发展均衡
10、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④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是
A.“解放牌”汽车
B.第一颗原子弹
C.银河计算机
D.籼型杂交水稻
12、“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公私合营
C.赎买
D.建立合作社
14、“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的“它”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5、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哪一项内容不属于这段历史?
A. 发生了“九一三事件”
B.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即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C.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 “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
16、地主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D.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18、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外交的重大变化。从万隆会议到“一带一路”高峰会议召开,我国外交更加从容坚定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C.为适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D.发展中国家成为决定力量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这个转移是指
A.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文化革命发展到政治革命
C.改革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0、“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此材料表述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土地改革
21、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3、军种建设: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队。
24、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5、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26、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7、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28、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9、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0、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31、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3、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形成了四届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四届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都是谁?
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这次会议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四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材料五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大讨论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开展的?这场大讨论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在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除深圳外)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行,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材料四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该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5)材料五的会议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具体是什么?该会议将什么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