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图上除了各个省份外,还有“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以下对“自治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等同于特别行政区
C.有利于民族平等
D.维护了民族团结
2、仔细阅读如图,请给下列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 中国的外交历程 B. 中美关系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洗刷民族耻辱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城市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北平
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
B.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5、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1992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南方谈话
6、疫情期间里,同学们在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林州市红旗果网展开调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写的调查报告的关注点是( )
林州城市双创·清洁家园:小池社区娘子军 |
2020年2月29日,林州市散煤清零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做好散煤清零、双替代等环保工作,不断提升大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
2020年植树节前后,林州市全市各镇(街道)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0000余株,栽植面积350余亩,为红旗渠畔新添一抹生态之绿。 |
A.经济建设成就
B.新能源的推广
C.生态文明(环境)建设
D.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7、到哪一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A.1965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8、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28”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一五计划
9、“凡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都有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作为其理论先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0、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几番( )
A.一
B.两
C.三
D.四
11、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
A.“三个有利于”标准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以下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B.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C. 以他的一生来看,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D. 错误是第一位的,功绩是第二位的
13、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请选择一个合适的横批
A.依法治国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一国两制
1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A.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D.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15、1953年下半年,重庆市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新闻、宣传画、连环画、海报、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这是为了( )
A. 宣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庆祝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 D. 给文艺体育事业制造舆论氛图
1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7、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8、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2周年。6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9、“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
A.于敏 B.莫言 C.屠呦呦 D.袁隆平
20、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称赞它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若是当年的报刊头条有刊载,我们可以在网上检索的时间是( )
A.1950年
B.1953年
C.1957年
D.1949年
21、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______。
24、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5、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6、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27、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9、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30、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2、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3、“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3)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4)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又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