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果洛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题。

    《爱的教育》的故事中,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以及学生父母等平凡人。

  • 2、读拼音,写词语。

    (1)出身 yù(  )之家的军军看到亮亮穿着朴素就去cháo xiào(  )他,还在同学面前 rǔ(  )他,班主任知道后,批评了军军,军军也chéng kěn(  )地向亮亮道歉,亮亮最后yuán liàng(  )了他。

    (2)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者的 xiào(  ),毫不yóu yù(  )地接受了任务,马上kān cè(  )线路,并在chà(  )路口设计了字形线路。

     

  • 3、积累爱国名言:

    (1)郝副营长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们可以用________(谁)的“____________来缅怀他。

    (2)我们要永远记住:“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

    (3)“位卑__________”,为国家我们应当“鞠躬尽瘁,__________”。

    (4)这庄严的宣告,这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__起来。

  • 4、《七律·长征》共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颌联、颈联和尾联。请把颌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流传千古——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根据原文填空)从这里可以看出伯牙与子期互为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___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__

    C.簸的意思是颠簸。___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_________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精彩回顾

      的天空中挂着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手捏(   ),向一匹猹(   )刺去,那猹却(   ),反从他的(     )逃走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0、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guàn guān)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张冠李戴:______

    囫囵吞枣:______

    2用横线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去世——______    团聚——______

    羞愧——______    保存——______

    4用“____”画出写伯父的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看出伯父是一个______的人。

  • 11、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节选自《桥》

    【1】选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找出两处,用“ ”划出来。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2】语段两次写到老汉的“吼”,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表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为了__________,体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的情节,理解正确的是(       

    A.小伙子惧怕老汉的威严,不敢先走。

    B.老汉的“推”和上文的“揪”一样用力,说明老汉还在责怪小伙子。

    C.此处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两位相互谦让的党员形象。

    D.为后文揭示两人是父子关系作铺垫。

  • 12、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②“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③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④闰土又对我说:

    ⑤“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⑥“管贼么?”

    ⑦“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⑧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⑨“他不咬人么?”

    ⑩“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1】描写闰土的段落是:___________,描写“我”的段落是:___________。(只写段落号)

    【2】用小标题分别概括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件事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了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突出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1选文反映了霍金的________,体现了霍金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年轻的女记者认为霍金失去的太多,你对霍金的回答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天空的表情

    《诗经》里说:“蝃蝀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月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是晴天。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

    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读音dì dōng,虹的别名。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1】文章围绕《天空的表情》分四个自然段介绍天空出现的四种景物与天气的关系,这四种景物分别是什么?请写出其余三个。

    ______________、霞、_______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看不见红色。

    B.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3】依据文章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D.社会实践活动前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社会实践活动那天不会下雨。

    【4】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表情》这个文题非常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纳的科幻故事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 2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大自然是最仁慈的,它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当我们肆无忌惮地掠夺后,大自然也是残暴的,它用洪水、干旱、虫灾……无情地惩罚我们。请以《我们与大自然的拉锯战》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有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