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膺(胸) 深沟险壑(山沟) 披(披盖)荆斩棘
B. 无动于衷(内心) 亲密无间(缝隙) 川(河水)流不息
C. 安之若素(素质) 危在旦夕(晚上) 刻不容缓(缓慢)
D. 面面相觑(吹气) 素(平素)不相识 得鱼忘筌(渔船)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反问句,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D.下阕“忆”后几句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概括了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膝花歌渭水 椿树笑蟠桃
(2)水如碧玉山如黛 凤有高梧鹤有松
(3)于归好咏宜家句 送往高歌必戒章
(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A. (1)贺新居 (2)贺寿 (3)贺新婚 (4)贺升学
B. (1)贺寿 (2)贺新居 (3)贺新婚 (4)贺升学
C. (1)贺寿 (2)贺新居 (3)贺升学 (4)贺新婚
D. (1)贺新居 (2)贺寿 (3)贺升学 (4)贺新婚
4、下列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D.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5、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瑞宣辞职
老舍
大街上,铺户已差不多都开了门,可是都没有什么生意那些老实、规矩的店伙,都静静的坐在柜台内,有的打着盹儿,有的向门外呆视。胡同口上已经有了洋车,车夫们却不像平日那么嬉皮笑脸的开玩笑,有的靠着墙根静立,有的在车簸箕上坐着。
瑞宣今天没课,但他还是决定到学校去看看。在护国寺街口,他看见了两个武装的日本兵,像一对短而宽的熊似的立在街心。他的头上出了汗。低下头,他从便道上,紧擦着铺户的门口走过去。
到了学校,果然已经上了课,可是学生并没有到齐。这是一个洋学堂,瑞宣在这里只教四个钟点的中文。兼这四小时的课,他并不为那点很微薄的报酬,而是愿和校内其他国籍的老师学习一点外文。他是个不肯教脑子长起锈来的人。平日,这位生活在北平的意大利籍的窦校长是位常和善的人;今天,在祁瑞宣眼中,他好像很冷淡、高傲。
窦校长的神气十分傲慢,说:“平常你们都很爱国,到炮声一响,你们就都藏起来!”
瑞宣咽了口吐沫,愣了一会儿。他又忍住了气,而后诚意的请教:“窦校长,你看中日战争将要怎么发展呢?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改朝换代是中国史上常有的事!”
瑞宣的脸上烧得很热。他从窦校长的脸上看到了人类的劣根性——崇拜胜利(不管是用什么卑劣的手段取得的胜利),而对失败者加以轻视及污蔑。他一声没出,走了出来。
已经走出半里多地,他又转身回去,在教员休息室写了一张纸条,叫人送给窦校长—他不再来教课。
再由学校走出来,他觉得心中轻松了一些。可是没有多大一会儿,他又觉得这实在没有什么可得意的。一个被捉进笼中的小鸟,尽管立志不再啼唱,又有什么用处呢?丧胆游魂的,他走到小羊圈的口上,街上忽然乱响起来,拉车的都急忙把车拉入胡同里去,铺户都忙着上板子——又要净街了。在大槐树底下,小崔的车歪脖横狼的放着小崔的倭瓜脸气得一青一红的。“祁先生!”小崔用乌黑的手扯了瑞宣一把,给瑞宣的大褂上印上了两个指头印儿,“你看,到底要怎样呢?真要老这么锯磨人,我可要当兵去啦!”
四大妈拖着破鞋,味着两只大近视眼,从门内出来。“谁说当兵去又是小崔吧?你这小子,放下老婆不管,当兵去?真有你的!”小崔气哼哼的把车拉进院子去“看你这老东西!”四大妈转移了攻击的目标,“铺子都上了门,你怎么不喊一声,教大家伙知道知道哇?”说到了这里她才看见瑞宣:“哟!祁大爷呀,你看我这瞎摸合眼的!祁大爷,这么一会儿关城,一会儿净街的,到底都是怎么回事儿呀?”
“我也说不清!盼着过几天就好点儿了吧!”他只这么敷衍一下,好搭讪着走开。
进了家门,他看见祁老人、天佑、老二瑞丰夫妇,都围着枣树闲谈呢。瑞丰长得干头干脑的,他的头发永远从当中分缝,生发油与生发蜡上得多到要往下流的程度。
瑞丰竭力要显出心中的不痛快:“我们学校每月拿二十块钱维持费。二十块钱,还不够我坐车吸烟的呢!听说,日本的军政要人今天在日本使馆开会。管他谁组织政府呢,反正咱们能挣钱吃饭就行!”
祁老人连连的点头,完全同意二孙子的话。
“你到学校去啦?怎么样?”天佑问儿子。
瑞宣声音很低而很清楚的说:“我已经把那四个钟头辞掉了!”
“什——”老二连“什”下的“么”还没说出来,就又闭上了嘴。今天,看瑞宣的神色不大对,他很快的闭上了嘴。祁老人心里很不满意长孙这个把馒头往外推的办法,是不便说什么,于是假装没有听见。
天佑知道长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分寸,不愿意别人追问什么原因。所以,他很怕别人追问瑞宣,赶紧的说:“反正只是四个钟点没关系!老大你歇歇去!”
瑞宣走进老三瑞全屋里去,老三正在床上躺着看一本线装书,洋书都被大哥给烧掉,他一来因为无聊,二来因要看看到底为什么线装书可以保险,所以顺手拿起一本来。看了半天,他才明白那是一本《大学衍义》,他纳着气儿慢慢的看那些大字。字都印得很清楚,可是仿佛都像些舞台上的老配角,穿戴着残旧的衣冠,在那儿装模作区样的扭着方步,一点儿也不精神。当他读外文或中文的科学书籍的时候,书上那些紧凑的小字就像小跳蚤似的又黑又亮。那些细小的字、清楚的图表,在他了解以后,不但使他心里宽畅,而且教他想象——由那些小字与图解,他想到宇宙的秩序,伟大、精微与美丽。现在,这本大字的旧书,他摸不清头脑,不晓得说的到底是什么。他开始明白为什么敌人不怕线装书。
“大哥!你出去啦?”他把书扔在一边,一下子坐起来。
瑞宣把与窦校长见面的经过,告诉了弟弟。
“我喜欢大哥你还有这么点儿劲儿!”瑞全很兴奋的说。
“谁知道这点儿劲儿有什么用处呢?能维持多么久呢?”
“当然有用处!人要没有这点儿劲儿,跟整天低着头拣食的鸡有什么分别呢?至于能维持多么久,倒难说了。大哥你就吃了这一家子人的亏,连我也算上,都是你的累赘!”
“一想起窦校长的神气,我真想躁脚一走,去给中国人争点儿气!我们再低着头装窝囊废,世界上恐怕就没一个人同情咱们,看得起咱们了!”
“大哥你尽管这么说,可是老拦着我走!”
“不,我不拦你走!走的时机到了,我必定放了你!”
“可要保守秘密呀,连大嫂也别告诉。”老三声音很低的说。
“当然!”
“我就不放心妈妈!她的身体不好,我要偷偷的走了,她还不哭个死去活来的?”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那有什么法子呢!国破,家就必亡啊!”
(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文中开头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瑞宣辞职的原因。
【4】小说围绕辞职事件写了众多人物,而不刻意突出瑞宣,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2)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贾谊《过秦论》)
(4)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陆游看见沈园的桃花,思绪万千:“桃花落,闲池阁。________ ,__________。”
②唐人多爱牡丹,宋人多爱梅,周敦颐却独爱莲:“________ ,________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③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④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 ,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自由灵动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论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3)在唐诗中雁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可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可以代指书信,传达情意;还可以喻人生的凄凉悲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韩愈《师说》)
(3)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诗(节选)
叶 燮①
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此举在物者而为言,而无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宣昭著。此举在我者而为言,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大之经纬天地,细而一动一植,咏叹讴吟,俱不能离是而为言者矣。
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②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叛道,蔑如也。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致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妄诞之辞,足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若在骚坛③,均为风雅④之罪人。惟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举世非之,举世誉之,而不为其所摇,安有随人之是非以为是非者哉?其胸中之愉快自足,宁独在诗文一道已也?
然人安能尽生而具绝人之姿,何得易言有识?其道宜如《大学》之始于格物,诵古人诗书,一一以理、事、情格之;则前后中边,左右向背,形形色色,殊类万态,无不可得,不使有毫发之罅,而物得以成我焉。如以文为战,而进无坚城,退无横阵矣。若舍其在我者,而徒劳于章句诵读,不过剿袭依傍、摹拟窥伺之术,以自跻于作者之林,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选自《原诗·内篇下》)
(简注)
①叶燮(1627—1703):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任宝应知县,为人耿直,不趋奉上官,仅一二年就被免职。后家居吴县之横山,人称横山先生。他以诗论见称,所作《原诗》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诗论专著。他认为诗歌创作是物与我(即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以客观事物来说,用理、事、情三者概括;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说,以才、识、胆、力四者为要。②作者:这里是指诗人。③骚坛:诗坛。④风雅:这里借《诗经》中的《风》、《雅》代指诗歌。
(阅读指要)
本文谈的是诗歌创作的理论问题。叶燮认为,诗人应具备“才、识、胆、力”,然后去反映客观世界的“理、事、情”。节选部分着重论述了“才、识、胆、力”四者之间的关系。文中所论,是作者独创性见解。这段论述文字,逻辑严密,语言精练。
(阅读训练)
【1】简述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认为,“才、识、胆、力”四者中“识”最重要,理由是_______。这里的“识”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3】概括地说,无“识”之人最典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作者认为,要成就为诗人,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识、胆、力这四项是相互补充的,如果有一方面的欠缺,就很难进入文坛获取较大成就。
B.无识而有胆,会变成狂妄,变成莽撞,变成无知,言论背弃了道德规范,就会被世人蔑视。
C.无识而有力,虽可以议论纵横、思维敏捷,但因是非不清、颠倒黑白而会变成祸患。
D.有“识”之士,其获得的愉悦和满足,不只是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注定以不平凡进入历史,我们都是见证者:从火神山的建设、物资供应、行政管理,我们见证了许多事件;从国家公务员、科研攻关者、医生、记录者,我们见证了许多人物;从中药抗疫、生活抗疫到精神抗疫,我们见证了中国文化;从志愿者、捐助者、支持者,我们见证了人性的光辉……
你在居家学习,你也在见证。请将你的所见所感所思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国旗下演讲。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