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运用。
1. 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从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描写他途经黄沙道中所欣赏到的乡村夜景。
5.在《长征》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描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而且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
6.《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屡次。 (___________)
2.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__________)
3.形容人态度温和,使人愿意亲近。 (__________)
4.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在动身访美前,旧时同窗让“我”捎几颗________,用来________,表现了她________的思想感情。“我”由此发出感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________,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4、写出近义词。
咆哮______放肆_____顾惜____狞笑____黎明____
拥戴______探望_____弥漫____安顿____央求____
5、“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非这样做不可” (矛盾 不矛盾)。这表现了
桑娜的什么品质?
6、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汹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
A.“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
B.“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
C.“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9、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1】节选的第2自然段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用“____”画出来。
【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围绕中心句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子:你在棚架上看瓜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__________________
【4】请围绕“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心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文本阅读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辞: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目 | 给父母过生日 |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 主动做家务 | 与父母顶嘴 | 与父母谈心 | 给父母夹菜 |
经常 | 35% | 60% | 10% | 70% | 5% | 5% |
偶尔 | 65% | 40% | 80% | 30% | 70% | 90% |
从不 |
|
| 10% |
| 25% | 5% |
【材料四】 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父母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父母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 )
A.长幼失序
B.德智失序
C.育孝失力
D.男女失序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给父母过生日,“偶尔”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给父母过生日。
B.主动做家务,“偶尔”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C.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给父母加菜,“偶尔”所占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
C.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从这四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有关“孝心”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说说今后该怎么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的环境标志图形及寓意。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10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10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10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2、根据下面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小明同时看到774路和63路站牌,那他所在的站点不可能是( )。
A.温泉镇
B.宋家洼
C.凯旋路
D.黄龙湾
【2】家住温泉镇的小明,周五早8:00前到凯旋路的凯旋小学,可以乘坐( )公交车;他周六下午去黄龙湾的外婆家,乘坐( )公交车用时比较短。
A.774路 B.63路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拼音有误的公交站牌的是774路。( )
(2)小明坐774路从温泉镇到金山路要付票价4元。( )
1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
②……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
【1】第①段中,行人加快走路的速度,而“我”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的手法,反映出“我”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理直气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头一天,“我”不能理直气壮穿雨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次,“我”可以理直气壮穿雨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对天气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你能试着写一段描写天气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就像__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__,又想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将文段补充完整。
【2】文段中画“______”的句子,把羊群比作______,写出了羊群的______;用“无边的绿毯”比喻______,写出了______。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助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来表达自己______的情感。
【4】文段所描写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并不茫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晒”已经成为流行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友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自我的价值;晒一次活动,与人分享你的经历;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写一篇文章,“晒”出你想要分享的内容。注意将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