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写量词。
一(____)黑脑袋 一(____)竹节人 四(____)城门
六(_____)小珠 一(_____)浪头 一(_____)黄泥土
一(_____)纱衣一(_____)松针 一(______)山脉
2、请根据语境填空(4分)
小学五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 。(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看到有人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我想用鲁迅的名言“
”来告诫他。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
(2)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
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依依。
(4)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_________________。
(5)《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本文赞扬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格。
(6)面对校园卫生保持差的现状,请你写一条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匆匆》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 。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告诉读者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屈指行程二万”中“屈指”的意思是(______)
A.低着头。 B.弯着腰。 C.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2)词中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C.说明只有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3】“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中有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这个心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词和《七律·长征》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编钟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象征。1978年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其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曾侯乙编钟为我们了解2000多年前的音律文化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面加点字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ōng) 礼乐(yuè)
B.提供(gōng) 礼乐(lè)
C.提供(gòng) 礼乐(yuè)
D.提供(gòng) 礼乐(lè)
(2)当听到古老的编钟之声融入现代管弦乐之中,完成跨越千年的演奏,用一个 词语形容人们那一刻的心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天动地
B.激动不已
C.波涛汹涌
D.心惊肉跳
(3)这段文字中的“征”与“律”都含有“彳”,“彳”的本意与下列事物有关的一项是( )
A.道路
B.植物
C.语言
D.金属
(4)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音乐有关,下面词语与音乐有关的一项是( )
A.妙笔生花
B.笔走龙蛇
C.高山流水
D.跋山涉水
10、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穷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写的。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是____________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4】“他现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这是描写人物______的句子。
【5】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是哪些地方处处透出了“穷”?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桑娜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作答。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冈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闰土__________的特点。
【2】语段①的“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做题。
詹天佑
①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②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都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③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A“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④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⑤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⑥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
【1】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围绕这句话具体写了(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例。
【2】短文第②自然段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这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两处细节分别属于什么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A处: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逝世了,但他还活着,因为_______;鲁迅逝世了,但他还活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逝世了,但他(她)还活着,因为______________。(“因为”后面的语句不能雷同)
13、课外阅读。
母亲荷
小时候,我生性顽劣,却生得一副不争气的病弱之躯。母亲在田间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还要照看我。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出门还是睛空万里,眨眼间黑云压顶,电闪雷鸣。母亲赤脚涉入荷塘,选中最大的一盘荷叶,折取上岸,用手撸掉荷柄上的黑刺,一把荷叶伞便递到我的手心。我乐呵呵地持着伞,在回家的路上撒着欢跑。一路上,母亲扯着嗓子喊:“慢点啊!慢点啊!”晶莹的雨滴在荷叶上打转,像珍珠一样。雨下大了,母亲追上我,伸手将荷叶反扣在我的头顶。我戴上荷叶帽,真像个荷叶宝宝。①我看见母亲笑得那样灿烂。
记得一次放学归来,我吵闹着想讨几枚“铅角子”(硬币),好在第二天学校搞活动时买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解解馋。母亲左手拉着姐,右手牵着我,快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边。姐扶着我站在岸上。母亲挽起裤脚,一摇一晃地奔向河心几个最大的莲蓬。母亲摘下莲蓬抛向了我们,空中划过几道优美的弧线,我们的怀里很快抱上了十多个莲蓬。回到家中,母亲教我们撕开莲蓬,剥开莲子,②粉嘟嘟的莲子呈现在眼前,将一粒轻轻放入口中,一股特有的清甜沁人心脾,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
在入秋向冬的某日中午放学回家,一盘炒藕片端放在桌子中央。父亲说,这是母亲下河挖取的劳动成果。我们姐弟俩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夹着藕片下饭,不一会儿盘子露底,我的肚子则滚滚圆了。母亲微笑着说:“河藕是个好东西,多吃点补补身子,有营养得不得了,河里还有的挖。”我后来才知道,下河挖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就是男劳力挖上几支藕,往往也会体乏无力。而了让我们姐弟尝鲜,母亲花费了多少力气和心血啊!
长大后,我远离了母亲身边,外出学习、工作、出差的日子里,每当看到荷叶满塘、荷花始开,就情不自禁想起守在老家的母亲,想给她打个电话,想问问她,屋后的荷花可曾开花?最近的腰板是不是也像荷叶那般挺直无恙?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病弱之躯(相当于“的”)
B.体乏无力(疲倦)
C.沁人心脾(渗入,浸润)
D.情不自禁(禁止)
【2】选文围绕题目讲了母亲哪三件事?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述。
第一件事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①写母亲“笑得那样灿烂”,写出了母亲内心的____;句子②写“我”吃莲子时觉得莲子“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流露出“我”对莲子的______之情。
【4】选文结尾画“﹏﹏”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5】选文以“母亲荷”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段中关于兄妹俩联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想到了哪三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大自然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清澈的小溪无声流淌,那是启示我们要默默无闻;大雁成群结队飞过天际,那是启示我们要目标一致……
你也从大自然得到过启示吧?请你根据大自然曾经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