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辨双胞胎。
场( ) 唤( )
汤( ) 换( )
2、课文精彩回顾。
1.《丁香结》一文实写丁香花的________,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_______和_______,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索溪峪的“野”》的原文填空。
我们到黄龙洞去,________,解放牌卡车就是________开过去的。汽车________,车身________,水花________,卵石________,我们的心也________……
4、请你用“清”组成合适的词语,并填空。
①进入大山后,________的空气中洋溢着针叶树的芳香。
②欢乐的溪流唱着________的歌声奔向远方。
③随着晨雾慢慢升起,阳光驱走了寒冷,________的晨风吹来使你能够真正感觉到平静就在身边。
④雪停了,天空中挂起了一弯新月,________的月光照着银装素裹的世界,宛若白昼。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8分)
离( ) 峦( ) 瑕( ) 伐( )
漓( ) 恋( ) 暇( ) 代( )
蝶( ) 概( ) 谋( ) 檐( )
碟( ) 慨( ) 媒( ) 瞻( )
6、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 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 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1】补齐注释。
【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古诗赏析。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浪淘沙”是_____。
【2】解释词语。
九曲:______。 簸:_____。
【3】请写出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作者借______的景象,抒发自己______。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材料一:截止2021年1月7日疫情实时数据报告如下:
疫情地区 | 新增感染人数 | 现有感染人数 | 累计感染人数 | 死亡人数 |
美国 | 245237 | 8463484 | 21857616 | 369990 |
法国 | 20489 | 2440297 | 2705618 | 66565 |
西班牙 | 23700 | 1734156 | 1982544 | 51430 |
中国 | 90 | 1284 | 97254 | 4795 |
材料二:
光明小学关于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快速在全球蔓延,让我们始料未及。在疫情防控中,我国人民齐心合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冬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光明小学向广大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防护意识,原则上不外出,外出需提前报备。有中高风险区域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必须如实汇报;有必须外出的,在提前报备的情况下,做好个人出行防护工作。 二、坚持每天对孩子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打卡。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需第一时间上报;主动到县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持发热门诊复学证明方可返校。 三、做好错峰上下学,并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家长每天需给孩子准备两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要求孩子在上下学的途中佩戴。 四、科学健康饮食,杜绝感染。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活畜活禽食物必须生熟分开并煮熟煮透,不选择冻虾等冷链食品。 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做到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并把使用后的纸巾、口罩丢弃在有害垃圾箱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作息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应当早睡早起,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坚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光明小学 2021年1月3日 |
【1】阅读材料一,从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目前疫情的具体情况: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可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可松懈,我们要继续做好“外出需提前报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关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疫情可防可控。
10、阅读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是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是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有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有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 )
A.种树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2】老人为什么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树?
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后面是省略号,请你补写出省略的内容:_____(至少两个)
【4】“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段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相呼应的句子:_____
深刻的含义:_____
【5】“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期待?
_____
11、读下面的短文后按要求去做。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飞雪前进。战士们刚刚穿上破旧的棉衣,严寒却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砣(tuó),狂风怒吼,像要征服他们一样。
军长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军长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忽然警卫员回来报告军长:“……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军长什么话也没说,朝前面走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枯树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全身落满了雪,但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破旧的单衣,像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他为什么没穿棉衣?为什么没发给他?
军长的脸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猛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我要……”没有人回答。“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谁小声对军长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长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注视着死去的战友,泪水润湿了眼圈,向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死者,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把本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军长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4】“军长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注视着死去的战友,泪水润湿了眼圈,向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请你写出此时此刻军长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雪覆盖了者,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座丰碑指的是什么?(选择正确的答案(用“√”表示)。
(1)死者。
(2)覆盖了战士尸体的白雪堆。
(3)死者的伟大精神。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②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③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④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父亲知道闻叔叔没有吃饭,吩咐母亲赶紧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
⑤闻叔叔饿坏了,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⑥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⑦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⑧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⑨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⑩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取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件军大衣
B.缝上去的羊皮
C.愿予之不愿取之
D.兄弟情深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⑩自然段,写出文章这样结尾的好处。(提示:回想《桥》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个或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两位人物。
父亲:___
闻叔叔:___
13、精彩赏析阁。
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sòu shòu)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2)“与生命作对的怪物”是指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4)“如此险恶的地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4、我能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瓶矿泉水
地震的一刹那,他就想往外跑。可是,他刚跑几步,就被剧烈的晃动摔倒在地,接着,学校宿舍楼轰然倒塌。他昏迷了。
他淸醒过来时,发觉自己被压在废墟中,仿佛背负了一座大山。他有些害怕,就往前爬,却伸手摸到了一个人的腿,难道是辉?
辉是他同宿舍的同学,一个胆小的男孩子。有一次,他画了张鬼脸,当辉开门进来时,他突然戴着面具出现在辉的面前,辉“啊”的一声大叫着蹲在了地上。从那天起,辉不再跟他说话。
“是辉吗?”他问。
“是我。”辉的声音已经沙哑。
他推了推辉,“你怎么不说话?"
辉说:“少说一句话,就能多保留一份体力。”
“可是,我渴得要命。”
“给,水。”辉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他一阵狂喜,抓过来,咕咚咕咚地喝着。
“别喝那么多,留一些,也许我们还要坚持几天。”
“再给我一瓶。”他说。
“没有了,一人只有一瓶。"
废墟下死一般静,他感到恐惧,推推辉,有时,辉还答应一声,后来,辉似乎没有反应了。他使劲地晃动着辉,叫道:“辉,你要坚持,出去后我们做好朋友。”
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声响,有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接着有人喊“这里有人。”他喜极而泣,大叫道:“我们在里面。”
废墟终于被扒开了,他得救了。躺在担架上,他问搜救人员:“我旁边的那位同学怎么样了?”搜救人员说:“他已经去世了。”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
经过医治,他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坐在病床上,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是什么力量,让你在废墟下支撑了130小时?
他说:“水,是那瓶矿泉水。”
“难道你没有把自己的水给旁边的那位同学喝?”一名记者问。
“不,不是的,水是辉给我的,我们一人一瓶。”
记者摇摇头说:“现场只有一个矿泉水瓶子。”
他的心蓦地一震,那感觉甚至比地震时还要剧烈。
【1】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有些害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蓦地一震
【2】结合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
喜极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心蓦地一震,那感觉甚至比地震时还要剧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中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你体会到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完这个故事,每一个读者都会想到很多很多。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句子
(1)梅兰芳先生被人们看作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为把字句;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成真理。
改为被字句:
(3)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16、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他走起路来慢吞吞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地方的噪音太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相同修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凄凉(荒凉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凉(悲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9、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学习了本课《司马光救友》,你一定非常佩服年幼的司马光吧。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急中生智见义勇为的事情呢?请根据你的经历写一篇400字的文章,要求: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