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亳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 )

    A.司马迁 《报任安书》 B.诸葛亮 《出师表》

    C.诸葛亮 《诫子书》 D.韩愈 《进学解》

  •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宋,何罪之有?

    C.奚以知其然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3、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好,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D.提刀立,为之四顾

  •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具告以事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而君幸于赵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为什么野味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人们在食用野味时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

    首先,野味比人工培植的食物具有更完整的自然性。许多野生动物能在人的控制之外自由自在地活动着,这种自由自在对人的本质力量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形的挑战。人在潜意识中对本质力量的盲目崇拜,促使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去驾驭、支配尚未被人征服的野生动物。于是,享受野味就不仅是为了满足口福,深层的意义则是通过对野生动物的掌握和享用,使人感到自己本质力量的扩张。这样,原本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生活追求,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蜕变成为疯狂猎取野生动物的放肆行为。

    其次,野性往往使野生动物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生命活力。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往往会转化为食物学上“鲜美”的评价标准,导致了人们对野味的味觉期待往往超过了对家禽家畜的口味评价。许多野味实际的味觉并非完全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对野味味觉上的肯定性评价在人云亦云的大众心理作用下会得到进一步放大,野味也就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人类原本出于对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却演变成对生命的戕害。

    再次,野味的食用还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野味经营者动用各种手段去收购那些国家明令禁止捕猎的野生动物,通过各种宣传去吸引消费者,使人们把食用野味作为一种消费时尚,同时中国人爱面子的大众心理导致野味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样,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现象,并没有使消费者改变嗜好,特定社会氛围反而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的行列里来,最终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野味越少,要求食用者反而越多,经营者也就越多;社会限制越严格,经营者反而越能赚钱,最终导致野味越来越少。尤其应该关注的是,由于野生动物是某些病毒和细菌的宿主,大量的食用也就打开了向人类传染疾病的潘多拉魔盒。

    (取材于於贤德相关文章)

    材料二

    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RNA分子结构稳定性差,烈性RNA病毒很难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当年非典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RNA病毒,很可能遭到人类免疫系统的顽强抵抗。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反应过度,事实上,当年有相当一部分非典病人就是死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受RNA病毒感染的病人通常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彻底治愈,病毒完全消失;要么病人死亡,病毒同样完全消失。从这层意义上说,非典病毒确实已经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新冠病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专家说是蝙蝠,它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新冠病毒可永久生活在蝙蝠体内,并在不同的蝙蝠种群之间相互传递,交叉感染。长此以往,蝙蝠种群内形成了一个异常庞大而复杂的冠状病毒基因库,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病毒序列,而且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旦某个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某种细胞受体对上了,便能感染人体,完成物种间的跨越。当年非典病毒就是这么来的,如今的新冠病毒也是这么来的。与此类似的就是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平时主要躲在鸟类的身体里,也有少部分病毒以猪为自然宿主,这就是我们此前经常听到的禽流感和猪流感。这些寄宿在鸟类和猪体内的流感病毒也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体,情况和冠状病毒非常相似,这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危险的新型传染病。

    到底怎样才能避免这类新型传染病呢?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不吃野生动物。但是,比起管住嘴,更重要是管住腿。人类和野生动物大部分直接的接触发生在野外,这里所说的绝不仅仅是旅游,更多情况是人类为生存的需要,不断开疆扩土,侵占野生动物的地盘,从而增大了人类被传染的风险。

    (取材于袁越相关文章)

    材料三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11月审议通过。此法在规定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维护生态平衡的立法目的时,加入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内容。2003年“非典”后,《野生动物保护法》作过小幅的修正,适度加大了野生动物法制保护的力度。2014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解释规定,惩罚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但是,该解释并不涉及故意参与食用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也不涉及购买和食用国际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2019年2月,国家林草局出台相关规定,强调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繁育与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做了有益的补充。

    目前,可合法饲养并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品种共54种,既包括梅花鹿、红腹锦鸡等国内品种,也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鸵鸟、美洲鸵等6个品种,产业巨大。以非重点保护动物为人工繁育主攻方向,可能会刺激社会消费野生动物的“风尚”,与时代文明发展的要求相悖。

    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用行为,所食用的往往是那些在野外直接捕获的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允许繁育的野生动物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不必担心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配套条例、规章作出修改时,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应当严格限定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正面清单,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纳入禁止清单。这样才能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也保障依法开展养殖的企业的权利。

    (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特殊,但是其安全性仍然值得人们深度思考。

    B.人类享受野味不仅仅是满足口福,更是为实现对野生动物的驾驭和支配。

    C.野味味道并不鲜美,但其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使其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

    D.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但特定社会氛围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行列。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们食用野味时陷入的“尴尬境地”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享用野物是为了扩张人的本质力量,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

    B.追求野味源于对野生动物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演变为对生命的戕害。

    C.享受野味是人们追求消费时尚的行为,最终却使许多经营者获益颇多。

    D.食用野味是为了享受野味的鲜美,实际上却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行为。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典病毒消失是因为RNA病毒很难长期存活,而且人类免疫系统会顽强抵抗。

    B.非典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可永久存在于蝙蝠体内,并进行相互传递,交叉感染。

    C.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实现物种间跨越,使其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细胞受体对上。

    D.寄居某些动物体内的流感病毒不断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类。

    4根据材料三,下列解说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88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强调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还要求加大法制保护力度。

    B.2014年刑法解释对“故意参与食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行为”未作出相应的惩罚规定。

    C.目前允许合法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共54种,繁荣了野生动物产业,也可能带来一些隐患。

    D.在科学论证前提下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才能有效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新浪科技网2月21日报道,关于是否取缔野味集市和野味饭馆这一问题,在近10万份公众调查问卷中,有94.8%的人选择取缔,1.3%的人选择中立,3.9%的人选择不取缔。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被调查者,你会怎样选择?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解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直截了当点明愁苦,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神妙、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3)_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5)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永不止步之意。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2)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诗写到“西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写到“美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酒:“携幼入室,_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

    ③本诗中的“旌旆”,是古代旗帜名,《曹刿论战》中也写到旗:“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注)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暮春,诗人在夔州。大历三年,杜甫乘舟出峡,南下洞庭潇湘。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巫峡暮春时节的景色,营设了一种空廓明丽的意境,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B.颔联写出了巫峡地界一年四季多风多雨的自然景况,也是真实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

    C.颈联用“新暗”、“欲红”写出柳与莲色彩的变化,呼应题目“暮春”这一特定季节。

    D.尾联写洲渚之上水鸟鸳鹭挟幼鸟自由翻飞,又随意聚落在一处,暗示了自身的处境。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敬宗侮笑自如,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高宗即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踣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子,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宗所修者,颇多详直。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三年薨,年八十一。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文集八十卷。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訇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

    B. 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

    C. 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

    D. 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指江东,长江有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习惯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B. 御史,商周时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监察,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此职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C.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官员卸任还常用“乞骸骨”“致政”“悬车”“下车”等。

    D.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敬宗幼善写文,经历隋末战乱。许敬宗自幼善写文章,在隋朝大业年间举秀才中第,在隋任职,后来他父亲被宇文化及所杀,他投奔李密。

    B. 许敬宗富有才华,深受皇帝喜爱。征伐高丽的时候,中书令岑文本去世,太宗招来许敬宗,命他在马前起草诏令,文章词彩甚丽,受太宗称赞。

    C. 许敬宗主修国史,凭私委屈事实。许敬宗贪财把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儿子,许敬宗修史时为钱九陇虚立门阀功状,妄加功绩。

    D. 许敬宗历经两朝,死后待遇非凡。许敬宗在隋末做过李密的属官,唐朝时历经太宗、高宗,官职一直升迁,死后皇帝为他举哀,特许陪葬皇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人禁门至内省。

    (2)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费,不可胜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说:成长就是由“我们”不断地走向“我”;而成熟则是由“我”不断地走向“我们”。

    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由“我”不断地走向“我们”;而成熟则是由“我们”不断地走向“我”。

    这两种说法或许都有道理,请结合你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