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届天津市高三二模高考语文模拟题目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褚裒,季野,康献皇后父也。初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中书令。

    (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有删改)

    A.字,古人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用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李白为李太白。

    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如“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D.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   ,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

    [3]我 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多大的改变, 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

    A.事变 绩效 不是/但是 B.事端 业绩 不但/而且

    C.事端 绩效 不但/而且 D.事变 业绩 不是/但是

  • 3、下列哪项是云南的著名瀑布之一?( )

    A.九龙瀑布

    B.黄果树瀑布

    C.九龙漈(jì)瀑布

    D.德天瀑布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鞿羁兮 好:爱慕,崇尚

    B.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

    C.车以复路兮 朕:君主

    D.岂余心之可 惩:受创而戒止

  • 5、对于下列各句的古今意义解释得不对的一项是

    A.我今恶了高太尉。     古义:冒犯、触怒       今义:厌恶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 古义:拿          今义:将来、将要

    C.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 古义:见          今义:说话

    D.好歹要结果他的性命。 古义:结束             今义:杀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稻米传奇

    文慧

    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起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恒河流域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呼声渐响。

    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通过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

    【2】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水稻种植。

    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3】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表明所追求的生命和道义不可兼得时,他的选择是“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手法描写宫女们早晨对镜梳妆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桓温的典故抒发自己虚度时光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名篇默写。

    (1)“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助挺直的木头变弯后,即使晒干也不能复原这一现象,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道理。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劝人警惕战乱的发生。

    (3)《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而“ _____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诗人长年漂泊、客居异乡的悲凉处境。

    (2)《过零丁洋》中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作者内心哀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头郎①

    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靡芜花,秋风已先发。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注】①黄头郎: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②捞拢:摇船荡桨。③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 习称。④湘娥:湘妃。即舜帝二妃娥皇与女英。佩:系在腰间的玉饰。⑤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 东南的城门。⑥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捞拢”一词暗含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是叙述,其中却包含着妻子的幽怨之情。

    B.“南浦”两句,写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

    C.暮云升起,沾湿葛藤,秋风中,沙上靡芜花开,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 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

    D.全诗由“思念”和“盼归”两部分组成,前后呼应,语言悲壮慷慨,境界哀怨婉转,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2】诗中“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愬谋袭蔡州。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与战,擒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其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愬生擒祐以归待以客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吴元济兵势日蹙,上谢罪。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裴度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敌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辛未,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馀年,故蔡人不为备。李祐、李忠义镢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元济于城上请罪。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馀人入城,李愬具橐鞬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愬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

    B.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愬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

    C.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愬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

    D.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愬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文体之一,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B.行营,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后专指皇帝所在之地。

    C.击柝,指敲打梆子巡夜,用于报时或警戒;有时也比喻战事或战乱。文中指前者。

    D.槛车,“槛”指关野兽的牢笼。文中是指用以关押吴元济并将其送往京师的囚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愬生擒丁士良,审问时因其毫无惧色而赞叹,下令为他松绑;丁士良表示必将竭尽死力,报效恩情,李愬就任命他为捉生将。

    B.裴度认为吴元济的形势已窘困,只是将领心不齐,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战,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人的功劳,就能争先破敌了。

    C.李愬出兵奇袭蔡州,诸将得知进军目标时大惊失色,监军也认为定是误中了李祐奸计,人人都以为必死,因畏惧李愬,不敢违令。

    D.裴度率军进蔡州城,李愬要行拜见之礼,裴度想回避;李愬劝说要借此给蔡州人以教育,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才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

    (2)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5】《新唐书·李愬传》:“愬得李祐不杀,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贼也。”李祐哪些行为体现了李愬的知人之明?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93年7月,一艘名为“银河号”的货轮因美方切断该船的GPS,导致迷失方向,无路可走,在海上漂了22天。

    2020年6月,北斗卫星完成了全球组网。从此,我国获得独立自主和快速有效的定位手段,在卫星导航技术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长汀一中1988届毕业生王飞雪,高中时期就立志从军报国,一生情系北斗不求名利,终成北斗导航事业国家队主将。

    材料二

    习近平: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及未来,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校团委书记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科技月活动中,面向全体同学,作一次国旗下讲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