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太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杜甫曾写了一首诗,以其“喜”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

    (2)《竹石》一诗中,诗人____________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的精神。

    (3)《石灰吟》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精神,其中最能表达此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心_____志 追根求_____ 见微知_____

    _____万分 赴_____蹈火 _____然而止

    _____而不舍 身临其_____ 司空见_____

    (1)她在书房里___________地写作文,所以没有听到电话铃响。

    (2)我听得入迷,恍如___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______ gān cuì______   shè jī______    biàn jiě______

    jiù yuán______  shā guō ______ lǐng yù______   xǐ zǎo______

  • 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_____

    (2)精神饱满,容光焕发。_____

    (3)在危急的时候猛然想出了办法。_____

    (4)按着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_____

    (5)数目多得数也数不清。_____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       ( )( )之众       得意( )( )

    ( )( )会神        垂头( )( )       跃跃( )( )

    (1)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的词语是______;上面词语中AABC式的词语是______,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

    (2)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也不要______,要相信自己。(选词填空)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__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_____诗。

    【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送别时的环境“_______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 8、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_______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下面关于充电电池的资料,完成练习。

    由于学习需要,李华要去买充电电池。请根据电池背面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这种电池的容量是( )。

    A.600mAh B.700mAh C.800mAh D.900mAh

    2本电池标准的充电时限是(   )。

    A.6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3请根据“注意事项”中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电池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_______

    (2)电池首次打开包装后即可直接使用。_______

    (3)如果长期搁置,应每三个月给电池充一次电。_______

    (4)李华的妈妈把不同型号的镍氢电池混用,李华告诉妈妈这样做是错误的。_______

  • 10、阅读《一夜的工作》片段,回答问题。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 询问)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阅览 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请用“____”画下来。

    3这段话中主要表现周总理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正确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②周总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

    ③周总理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

  • 11、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请用“ ”选段的中心句。

    【2】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论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__    性格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答案。

    愈是寒冷的意思是( 

    A. (病)好                               B. 较好                               C. 叠用,跟相同

    3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句子的意思是( 

    A. 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B. 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4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千早,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字词。

    (1)luō(____               (2)jué jiàng(____

    【2】第1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2自然段说:“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若将这句话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题目:《及时雨》

    《水浒传》中有一位及时雨宋江,每当江湖朋友有难之际,他都会伸出援手。在生活中当你寒冷时,有人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及时雨朋友吗?愿不愿意把他介绍给大家。提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