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课文《田忌赛马》说法错误的是( )
A.孙膑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让田忌胜利了。
B.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鲁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
C.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D.《田忌赛马》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2、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肝脏 内脏
B.撒网 撒手
C.塞满 要塞
D.重叠 重复
3、下列短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待军人 优良品种 B.严词拒绝 严酷声明
C.僻静小巷 幽静山谷 D.设备简陋 生活简朴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沃克医生夸________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________!堪称________!
2.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知道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__的心情和对_____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的情感和__________的胸怀。
5、辨一辨,再组词
暇(_____) 拇 (______) 诣 (______) 惠(_____) 敝 (______)
假 (_____) 姆 (______) 指 (______) 慧 (______) 敞 (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或《语文园地》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村晚》)
2.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_________________—开动(冻)了。(歇后语)
4.人有耻,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5.回顾课文《景阳冈》,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______→______→______
6.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儿_____答曰:“____________。”(《杨氏之子》)
7、比一比,再组词。
澈( ) 瑞( )
撤( ) 端( )
垠( ) 峨( )
狠( ) 蛾( )
8、默写《游子吟》,并写出诗意。
游子吟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填书名),作者是_____。
【2】选文第二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这一选段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也是自由的。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想象园子里的景物仿写句子)
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0、阅读短文。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1】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东岸:_________________
西岸: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平时在自读批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经验,从选文中任选择一处做批注
所选内容: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多次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下令返航去找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问孩子:“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拯救(__________) 绝望(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小孩落水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3】“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中“那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儿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豁(huò huō)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jiáo jué)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rén rèn)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dǎo dào)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 )
(2)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 )
(3)性格开朗;气量大。 ( )
【3】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汗衫 ( )地穿衣
( )地面对 ( )的目光
【4】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5】在炎炎夏日,“我”为什么穿长袖衫去朋友的书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朋友是怎样走出人生的低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 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的“忠骨”指_____,它在文中指_______。这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近——(__________) 呼喊——(__________)
真假——(__________) 仍然——(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下列句子体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打“√”,不能体现的打“×”
A.算好了天气,文段中多次提到的大雾在他的预料中;这些船如此“顺风顺水”也是在诸葛亮意料之中的。(__________)
B.了解曹操的多疑性格,确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__________)
C.算好了受箭方式,先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后是“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两边受箭。(__________)
【4】填空。
(1)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小雪花的泪
①尽管昨晚雪下得很大很大,但却轻得没有声音,好像______一样。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給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听人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呼唤啊!
②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了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③停留在一条小路上的一群小雪花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不一定,也许是一个去上班的叔……”
④正说到这儿,只见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叔叔。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
⑤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把叔叔摔倒在地上。小雪花得意极了!
⑥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闻了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大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直到所有门窗都打开,人们大声喊道“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⑦正当小雪花们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 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
⑧小雪花们听了一惊,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
⑨盲人叔叔拄着拐棍,一步步走远了,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
⑩A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来……B虽然那一句句“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C终于,它们忍不住了,悄悄地落下了眼泪。D望着叔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模糊的声音,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1】结合短文语境,填空或填写序号。
①“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这里的“惊喜”具体指__________。
②短文第②自然段强调说明了________。
③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写到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A.小鸡啄米 B.小溪流水 C.小猫走路 D.小鸟飞翔
④第⑩自然段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2】“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细读短文,想一想叔叔的哪些行为与“盲人”身份相一致?用“_____”画出其中的一处。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反映小雪花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题目《小雪花的泪》,下列理解恰当的一个是( )
A.天亮了,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小雪花被一点点融化成了雪水。
B.“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可是小雪花却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C.小雪花因为误解了盲人叔叔而后悔不迭,心里感到十分的痛苦。
D.瑞雪兆丰年。小雪花听到了人们的呼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6、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 )的步伐 ( )着远方
( )的贡献 ( )的生活 ( )工作条件
【2】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3】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4】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17、读美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片,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咯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其中,曹操将皇帝软禁在许都,常常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只是傀儡,皇帝的命令实际上就是曹操的命令,所以有的不听从,有的阳奉阴违。于是曹操就又借皇帝的名义讨伐这些藐视命令的人。
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人也又气又病,一命呜呼。袁绍死后,几个儿子不团结,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大儿子袁谭被杀,二儿子袁熙、小儿子袁尚刚在幽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当时袁熙驻守在那里)喘了一口气,曹操马上就追过来了。袁熙袁尚没办法,于是投奔乌桓(古代居住在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曹操马上向乌桓进兵,占领了乌桓,袁氏兄弟只得又去投奔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太守公孙康。
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将们主张乘胜追击,消灭袁氏兄弟,并借此机会平定辽东。大将夏侯惇(dūn)代表众将请战,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以来都不听命令,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肯定后患无穷。不如趁他们还没行动起来的时候,迅速前往攻打,辽东就可以征服了。”听了夏侯惇的话,曹操笑着说:“不需要麻烦各位施展威风,几天之后,公孙康自然会送上二袁的脑袋。”听了曹操的话,大将们都不信,但是也没办法。
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有人可急了。有一天,夏侯惇和另一位大将张辽来找曹操,说:“如果不攻打辽东,那我们就回许都去,免得有人趁机攻打。”曹操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我们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公孙康派人送东西来了。一看,正是袁熙、袁尚的脑袋。大家非常惊讶,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笑着说:“不出奉孝所料。”奉孝是郭嘉的字,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但不久前去世了,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您千万不要前往攻打。您要是攻打的话,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联手反抗,这样对我们不利。如果暂时不攻打的话,公孙康和袁氏兄弟肯定互相图谋。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吞并辽东,公孙康一直防备着。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怀疑他们,担心引狼入室。袁熙、袁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也会图谋除掉公孙康,占有辽东。您只要按兵不动,留出一点时间,他们之间的不信任肯定会升级,必然产生矛盾。这样公孙康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肯定会杀掉袁熙、袁尚的。这样,既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也能够借助公孙康与袁氏兄弟的矛盾达到目的。”
就这样,曹操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二袁,免除了后患。公孙康也顺水推舟,表示服从曹操,辽东也兵不血刃地被平定了。《三国演义》上称这段为“郭嘉遗计定辽东”,它充分展示了郭嘉的智慧。
“隔岸观火”的本义是说隔着河观看对岸的火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烧不着,却能够在别人形成损失的时候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在军事上,就是要按兵不动,不急于进攻,等待敌人内部发生矛盾,等到敌人自相残杀,力量削弱时,我方就可以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1】填空。
(1)曹操通过几次重要的战役最终打败了袁绍,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说“奉孝”是郭嘉的“字”,除了姓名以外还取字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例如,关羽,字______。
【2】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成语,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来,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招来灾祸。( )
(2)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 )
(3)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
(4)黑夜时间长,做梦的次数多。比喻时间拖延下来,事情可能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 )
【3】曹操如何“隔岸观火”在郭嘉的遗书中得到了体现。他让曹操通过怎样做,使自己处在“隔岸”的位置?请用“______”画出来。他“观”的“火”是指什么?请用“ ”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 )
(2)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还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 )
(3)郭嘉回老家了,回家前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让曹操千万不要前往攻打。( )
(4)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帮助辽东,公孙康一直非常感谢他。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帮助他们。( )
【5】想象续写。曹操按兵不动,不攻打辽东,而是等待公孙康与袁家兄弟矛盾的爆发。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要求曹操有一定的耐性,因为大军在外水土不服,粮草供给都是压力。夏侯惇等人先是要求曹操马上攻打辽东,后来又要求曹操要么打辽东,要么就回去,免得许都(曹操的大本营)有危险。面对手下连续的请求,假设曹操经不住手下们的催促,贸然攻打辽东或者撤兵回许都的话,会发生怎样的事?结果会如何呢?
请写一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选文第②自然段先进行_______________描写,再进行_______________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_______________在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描写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把句子写完整,突出人与小艇的密切关系。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学生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_______________在小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1.题目:他 了,写一个人陶醉、生气、高兴等样子。
2.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勇敢的他(她),懦弱的他(她),顽皮的他(她),坚强的他(她)……选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写写。
要求:两个题目选择一个进行习作,不少于500字,注意要叙述清楚,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