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话写的是( )。
A. 林黛玉 B. 王熙凤 C. 薛宝钗 D. 贾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B.比赛就要开始了,各位选手手忙脚乱,胸有成竹。
C.白骨精三次骗过唐僧,真让人肃然起敬啊!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读拼音,写词语。
yuè fēi xián qì jiū fēn
( ) ( ) ( )
shī fù bīn bīn yǒu lǐ
( ) ( )
ān wèi ké sòu jiào chǎnɡ
( ) ( ) ( )
hé xié chū yán bú xùn
( ) ( )
5、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自( )妙( ) 喜不( )( ) 自( )( )语
( )造( )设 ( )( )挠腮 一饮( )( )
( )机( )算 ( )男挈( ) ( )倦( )疲
(1)画波浪线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猴王出世》中,与画横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解释加点字意思,并写出诗句意思。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陂:___________ 漪: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__________ 破: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 与其dù jì________别人的才能,不如抓紧时间增强自己的才干。
(2) 他彻底被激怒了,páo xiào________着跑向远方。
(3) 我qīnɡ xī________地看到他那不再年轻的脸上印满了沧桑。
(4) 面对别人的wǔ rǔ________,他气得直duò jiǎo________。
8、读句子。把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四字词语。
1.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下了眼泪。(_______)
2.每到周末我总是随着自己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_______)
3.这道题我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也没什么头绪。(_______)
4.看到他很规矩,很专注的样子,大家都笑了。(_______)
9、课内阅读。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这几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表现齐威王的神态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
A.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B.孙膑的智谋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C.在对抗赛中,胜败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着重要作用。
D.像齐威王那样骄傲自满,轻视别人的人必然要失败。
10、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后来 _________。
【4】在这里,作者是通过 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11、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刚才熄灭的蜡烛芯子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阅读短文,概括说一说一天晚上,母子三人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危险,母子三人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简要概括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雅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人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_____________的心理。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 )醒悟 激荡( )
默默( ) ( )之门
【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长大后,南丁格尔想当一名护士。那个时代,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没有文化、地位十分低下的妇女,没有哪个有身份的人愿意当护士。因此,她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妈妈气急败坏地骂她:“你真是要丢尽全家人的脸!”姐姐急得对南丁格尔喊道:“妹妹,你疯了!我们这种有地位的人,怎么能去当护士呢!”
可是,南丁格尔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奉福。最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人们的歧视,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低下( )减轻( )
歧视( )优裕( )
【2】长大后南丁格尔想当一名护士,家里人是怎样反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丁格尔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毅然决然”表现了南丁格尔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方面谈一谈,你对画“ ”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写到梵高和他的著名油画《向日葵》,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题完成。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评价祖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6、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 。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17、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 )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 ),他额上(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
【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
【3】“一次又一次”说明了_____。
【4】这段话中,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反衬出____。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1】“大虫”三招:扑、掀、剪。武松对付老虎那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的形象。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从中找出武松与虎搏斗时的两个动作:“_______”“_______”“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从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可以读出老虎的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反复描写老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你又读出了武松_______的形象。
【5】读了选段,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我爱乡居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上说:“台湾的鸟不语,花不香。”我相信这位作家一定是住在台北市,看到的是高耸的洋楼,蛛网般的电线,根本看不到鸟,自然听不到鸟语。台北市早已是寸土寸金,即使有豆腐干大小的一片院子,一般都铺上了水泥,偶然在阳台上有一盆花,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花朵发暗,叶子发黑,连新鲜都谈不上,自然不会散发香气,只有住在郊外的人,才知道位于亚热带的台湾,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吐香,一天到晚都有鸟语不休。
我爱乡间的清晨,早上从屋子的后窗望出去,是竹梢树影,农夫荷锄从河堤上走过,把黑色的剪影投在窗上,窗棂切取了远山的一角,作为背景。在背景的树梢修竹、蓝天白云之间,点缀着人物,构成了一幅逼真生动的画。
我爱乡间的黄昏,晚霞染红了田野,微风吹过,秧苗摇曳,田埂上有牛在默默地啃着青草,偶然抬头,长鸣一声,是那么悠扬悦耳,这是大自然的另一幅动人图画。
太阳下山了,带着孩子,沿着野草没径的小道散步,让晚风轻拂着发丝,让蝴蝶绕身飞舞,从缀满野花的山坡上回来,满身都是花香。
生活在乡间的人,一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在不读书、不看电视的晚上,总是熄了灯,听着蟋蟀唧唧,偶然有蝙蝠噗噗飞过,会自然想起“唯闻古塘里,青蛙跳水声”的诗句。在无风无云的晚上,我会拉开窗帘,想起他曾经在信上写过的两句:“明月装饰了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我爱乡居,因为在乡间无须购画,有大自然的杰作供我欣赏。不必种花,却有四季闻不尽的花香。虽不养鸟,每天有盈耳的鸟鸣。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鸟语不休(______) A.停止 B.不要
②农夫荷锄(______) A.荷花 B.扛着
③树梢修竹(______) A.长 B.修建
【2】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
第2段 夕阳晚风蝴蝶图
第3段 清晨竹林农夫图
第4段 黄昏晚霞牧牛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写台北是“鸟不语,花不香”,是为了反衬郊外鸟语花香。
B.文章2、3、4三个段落之间是按由近到远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C.尽管乡下环境优美,但是作者还是安居在市区内,因为乡下太贫穷。
【4】作者为什么热爱乡居呢?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被”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把”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21、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7)这幅画很美。(改成感叹句)
(8)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缩写句子)
23、习作。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历险经历是不是很吸引你。假如让你来一次探险,你想去哪?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个历险故事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