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       

    A.回忆往事

    B.难忘小学生活

    C.依依惜别

    D.成长纪念册

  • 2、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酒家道:“我家的酒(不但)是村里的酒,(而且)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B.酒家(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C.( 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所以 )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D.(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就 )越走越宽。

  •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B.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C.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D.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写近义词

    熟练——_____ 惊疑——_____ 柔和——_____ 审视——_____

  • 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这个句子的意思,先结合注释知道“鬻”的意思是________,这样就能大致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是______

  • 6、反义词

    沉浸________ 脱口________ 沉思________  

    傍晚________ 热情________ 狂风骤起——________

  • 7、读拼音,写词语。

    1)大ɡài______是我爱书的yuán_______故,在书的hào  hàn______海洋里畅游,我就会有一种qìn______人心______的感觉。

    2)池tánɡ________的荷花在绿叶的chèn________托下,显得那么娇nèn______

    3)哥哥不仅努力拼_________,而且信守nuò_______言,是我们这一bèi________的楷模。

  •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称赞—— );拒绝—— );热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天,唐僧带着他的徒弟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有个白骨洞,洞里住着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村姑是个妖怪。“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它的真身却化成一缕轻烟逃跑了。悟空识破妖计,正要追赶,却被唐僧一把拉住。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过了一会儿,只见从山后走来一个老婆子。那婆子拄着拐杖,口中喊着寻女儿。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全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这又是白骨精施的脱身之计,它的真身化作一股妖雾腾空而去。悟空正要追赶,又被唐僧拦住。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两人,是何道理? ”

    白骨精两次被悟空识破真相,还羞点丢了性命。它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

    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悟空认出那老头又是白骨精的化身,上前喝道:“大胆妖精,你骗不了我老孙!”说着又要举棒打去。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唐僧急忙喝住悟空,不准再打。那老头冲到悟空前面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也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语空气得毛发直竖,大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唐僧上前护住老头,沉着脸说: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悟空回答说:“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它,它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 ”悟空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悟空正要去追,又被唐僧拦住。白骨精趁机逃跑了。

    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最后还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孙悟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千变万化”可以看出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这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用“_____”画出来。

    【3】你认为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用在白骨精身上行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孙悟空”的身上你懂得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南怀瑾拜师

    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   )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 )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地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话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④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   )心里非常不痛快,(   )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假如…………   因为……所以……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的词。

    ________了一眼 ________了一眼

    3读第①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

    人物:________   出身年份:________   出生地:________

    身份及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______________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_______;第二位老师读后_______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_______________

    5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肯定有一些自己的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é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2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又表现在  

    3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用文中的词归纳)

    5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_______,既贪玩又_______,既胆小又_______;高兴时_______,不高兴时_______

  • 12、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枇杷和琵琶

    明朝的时候,有个姓袁的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

    县官接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枇杷”写成了“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张回帖,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 回去。回帖上写着: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是一种水果,琵琶是一种乐器,意思完全不同。这样的字词我们会经常遇到,大 家只有认真区分,才不会闹出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

    【1】填空。

    “枇杷”一词是由两个“木”部的字组成的,请再写两个类似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是一种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讨好______ 刻意______ 不解______ 仔细______

    【3】“琵琶”“枇杷”音同义不同,写出像这样的词语。(至少写三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三四千岁了。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打”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29种意思。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读了上面两个材料,我知道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 )的特点。

    A.发扬光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返璞归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B.金文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比较明显。

    C.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体变化很小。 D.汉字若不常写,就容易忘记。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重新点燃了中国人的汉字热情。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热爱汉字的表现(  )

    A.多用键盘打字,少写字。 B.欣赏汉字之美。

    C.体味汉字之韵。 D.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4电脑时代,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电脑时代,没有必要学习汉字的书写。 D.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 15、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穿着高粱红长袍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慕之感。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句话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 ),突出了风的(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外还运用了( )修辞手法。

    2.请你再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出本体和喻体。

    3.作者对牧民是一种什么感受?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偶尔——  

    细小——

    敬慕——  

     

  • 16、课外阅读。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 情和动作,我

    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聋哑人动作的词语画上“△”。

    【4】“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的心情。

    【5】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按要求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完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等成语来形容。

    【3】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平台。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根据注音用多音字组词。

    :似(shì) _______        :结(jiē)______

    【2】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画,用“——”画出第②段中的过渡句。

    【3】第②段中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2)花儿开了。(用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3)这支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反问句)

     

    (4)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搬来一窝兔子吗?(改陈述句)

    (6)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地满红花红满地,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     风风雨雨,

      山外白云,   池边绿树,   雨落溪边。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历险经历是不是很吸引你。假如让你来一次探险,你想去哪?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个历险故事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