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亳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可以传递愉悦感,毒品可卡因可影响大脑中与愉悦有关的神经元。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B.可卡因可以阻止多巴胺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

    C.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增多

    D.吸食可卡因会使人上瘾,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伤

  • 2、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胚芽上切下等长的尖端(无叶,无芽),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底端浸没在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a与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弯曲角度a的大小可能与外、内侧细胞中生长素的浓度有关

    B.弯曲角度a的大小可能与外、内侧细胞中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关

    C.选择无叶和无芽的茎段是为了排除它们产生的生长素对该实验的影响

    D.若将乙图中的B浓度稀释至30%,对半边茎外侧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 3、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时细胞膜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膜外

    B.刺激Ⅱ并没有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

    C.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

    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

  • 4、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野生收草品种繁多,其中冰草和紫花苜蓿较为常见、两种野生牧草大小差别不大,但冰草数量明显多于紫花苜蓿。下列有关调查两种牧草的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采用样方法、分别在植被稀疏和密集的地方取几个样

    B.在选取样方时,冰草的样方面积应大于紫花苜蓿的

    C.需要去除种群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样方后再求平均值

    D.选取样方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冰草种群密度的调查值

  • 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对人体健康都有害

    B.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其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C.膨大素可以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但口感较差

    D.青鲜素可以抑制马铃薯、大蒜的发芽,延长储藏期

  • 6、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欲对1 L 培养液进行酵母菌计数(菌液被稀释10 倍),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 1mm,规格为 25×16),并统计出5个中方格共有100个酵母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滴加培养液,后再盖上盖玻片

    B.取样时应取试管底部酵母菌培养液

    C.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5×109

    D.该方法统计获得的酵母菌数量比活菌数多

  • 7、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最容易发生中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环境下主要以皮肤排汗的方式散热

    B.中暑时机体产热量可能会大于散热量

    C.中暑后可饮用大量冰水来降低体温

    D.中暑说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是有限的

  • 8、环颈雉是一种珍贵的鸟类。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某地环颈雉种群中,成体占85%,幼体占1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环颈雉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推测未来该地环颈雉的种群数量会增加

    C.环颈雉种群密度是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增大环颈雉种群的K值

  • 9、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 S0 m2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C.想长期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C点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1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无关

    D.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和光照有关

  • 11、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玉米中DNA甲基化模式的解析将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图为玉米细胞中DNA某些区域的甲基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的表型变化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B.玉米细胞中DNA发生甲基化,其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玉米性状改变

    C.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都可与鸟嘌呤配对,可见DNA甲基化不会影响转录过程

    D.玉米产量除了受基因影响,还受病虫害、高温、盐碱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

  • 12、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微管解聚,解聚产物用于组装纺锤体微管。红豆杉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紫杉醇可阻碍微管解聚,从而阻碍了癌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加倍不是同步的

    B.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即使细胞堆积成群,仍能持续分裂

    C.紫杉醇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内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缩短

    D.紫杉醇还可能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 13、“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引自《黄帝内经》)。一些人长期精神忧郁,则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细胞都具有多种不同的受体

    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糖皮质激素可影响CRH和ACTH的分泌,对胰岛素的分泌无影响

    D.多种信息分子形成的复杂网络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14、当一个人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上升、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时,机体的调节机制会启动以恢复内环境稳态。下列关于该调节过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血液中醛固酮的浓度下降,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得血管收缩,血压回升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上升,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量增加

    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 15、果树套种花生立体农业已成为多数果农热衷的农业生产模式。果农根据气候、雨水等选择种植李子、甜柿、核桃、刺梨等灌木类果树,根据各种果树种植的行距合理布局花生,葡萄、猕猴桃等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中,精心管理,并辅以沼气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立体农业中植物数量多,增加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葡萄、猕猴桃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上,存在寄生关系

    C.花生和灌木类果树之间形成明显的垂直结构

    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立体农业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 16、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

  • 17、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B.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D.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 18、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若只给声音刺激而不给食物,建立的反射将会消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纯喂食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分泌较多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非条件刺激对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新的学习过程

  • 19、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如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B.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水肿、水泡属于激素调节

    C.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

    D.辅助性 T 细胞与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胞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的传递

  • 20、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2

    29

    1

    2

    A.TRH和TSH分别是由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B.下丘脑和垂体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D.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 21、图为单侧光照射后小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细胞形态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中胚芽鞘放大的部位为感光部位

    B.甲侧细胞的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细胞

    C.甲侧细胞长于乙侧,故单侧光来自于甲侧

    D.生长素是在单侧光刺激下合成并极性运输到生长部位

  • 22、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所表示的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B.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C.应把③移植到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牛的输卵管中

    D.图示过程使用了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核移植等生物技术

  • 23、科学家利用大豆幼苗研究生长素的相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运输

    B.乙组大豆幼茎切段倒转的目的是排除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可以通过检测两组受体琼脂块中是否具有放射性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D.实验结果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切段生长的作用

  • 24、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

    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C.②中蛋白质含量比⑤和④中多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⑤的pH会明显下降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可以加工成各种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科学家通过不断改善大豆的遗传性状来提高其产量,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其中的字母代表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晚熟(ddrr)和高秆早熟(DDRR)大豆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早熟大豆新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F2中杂合矮秆早熟类型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__   ,选F2矮秆早熟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_________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早熟)品种大豆,可选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使大豆从其他植物中获得抗盐碱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属于__________水平上的育种工作。

    (4)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__________(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有典型的不定性。H最常用的做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

    (2)图乙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图丙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一侧开孔的硬纸盒,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对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并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设置c组的原因是______

    ③实验结果:

    a.______;b.______;c.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

  • 27、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为_________,结构的名称为   ,结构   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

    3如果给结构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   向的,在结构上的传导是   向的。

     

  • 28、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POA兴奋时促进散热,DMD兴奋时促进产热,而且POADMD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过程如图所示。

    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①感受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产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③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

    2)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促进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加快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___(④⑤⑥⑦⑧多选),使产热增加。

    3)气温升高,POA神经元的兴奋经相关神经调节散热,发生在皮肤上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等(至少2点)。

    4)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与环境温度无关),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 29、酶制剂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认为,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三种组分,即果胶分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____________等。

    (2)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_____________的用量,使洗涤剂朝着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

    (3)为提高酵母细胞的利用率,科研人员将活化的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珠,该方法称为包埋法。实验中科研人员选择海藻酸钠做为_____________固定化酵母细胞,海藻酸钠浓度不宜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究纤维素酶固定化后的热稳定性变化。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置于60℃水浴中,每20min测定其活力一次。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纤维素酶固定后热稳定性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为了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IAA)的关系,将吊兰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于不同条件测量根的弯曲角度(∠α)及生长长度,相关研究如图1、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根背光侧的IAA多于向光侧,导致IAA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选填字母),此时向光侧的生长速率比背光侧_________

    a.可能与IAA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有关

    b.可能与IAA的极性运输有关

    c.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2)图2为不同颜色的单侧光对植物根背光性的影响,为取得最佳实验效果,本实验中最适宜采用的是_________ (填颜色)光。

    3)不同IAA浓度下吊兰根背光弯曲角度和生长长度的结果如图3、图4所示,据图

     

    IAA对吊兰根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其中外源IAA浓度为0001mg/L时对根的生长起_________作用。如果要进步研究弯曲度最大的外源IAA浓度,应选择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mg/L

    ②在0001-0010mg/L外源IAA作用下,不同时间(1~7d 根弯曲角度变化不及生长长度变化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吊兰根生长(伸长)的同时,_________ (选填“光照”、“重力”)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由此说明,根的弯曲是背光性生长与_________性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当1AA的浓度大于001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背光性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从而导致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的LAA作用效果相近,根的弯曲角度逐渐变小。

  • 31、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甘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也能作为神经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Cl-内流,故它们________(填“是”或“不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到达____________。该过程体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 32、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横坐标0代表刚开花),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器官产生的,是植物体内信息的___________

    (2)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50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植物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香梨果实采收后30 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采收后___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

    (4)果实中能产生赤霉素的结构是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上储藏保鲜经常采用喷洒_______(激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