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时间摩擦手掌或脚掌的某个位置,可能会形成水疱,当影响因素消失后,水疱在一定时间内会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中主要成分是水
B.水疱内的液体等量进入血浆和淋巴液导致水疱自行消失
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细胞外液在不断地更新
D.如果水疱过大,其中的液体不能及时回收,可人为将其排出
2、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B.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氨基酸、性激素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能与NaHCO3在肌细胞内发生反应
3、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196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濒危灭绝的大熊猫。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某一种群数量变化绘制的曲线图是一种数学模型
B.没有天敌时,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适合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
D.对低于种群延续所需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要进行保护
4、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心肌细胞表面的M受体与之结合后可导致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骨骼肌细胞表面的N受体与之结合后则导致细胞膜Na+通道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可使骨骼肌的细胞膜发生去极化
B.乙酰胆碱可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C.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的数量增加可使膜电位变化加快
D.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会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
5、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物种,现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将其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成熟后高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不同主要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B.高海拔菁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菁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遗传差异影响菁草的株高”,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6、如图,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其中Ⅰ、Ⅱ、Ⅲ、Ⅳ代表人体器官,序号代表人体生命活动,请判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表肺,Ⅳ代表皮肤
B.人体通过①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通过Ⅱ分泌某些物质
C.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被利用将跨过3层磷脂分子
D.Ⅲ是人体主要排泄器官,人体含N代谢废物主要通过Ⅲ排出体外
7、长江流域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成分上看水稻是生产者,鸭子是消费者
B.适时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缩短了食物链
C.鸭子在稻田不间断的活动可能实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
D.该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的有效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8、脑和脊髓中大量的神经中枢分工负责调节机体的不同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着分级调节
B.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C.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若阿尔兹海默病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S区受损
9、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家族中,Ⅱ2与Ⅲ1的基因型都是XBXb,Ⅳ1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B.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C.一正常男子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8
D.不考虑突变等情况,若Ⅳ3患血友病的概率为0,则Ⅲ3不能携带致病基因
10、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间可能患的一种糖尿病,妊娠结束后病症逐渐消失。葡萄糖转运蛋白CLUT-4可介导葡萄糖跨膜运输。临床发现患有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孕妇。下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持续很高,可能会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异常
B.胰岛素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
C.患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GLUT-4受体数量高于健康孕妇
D.如果孕妇通过诊断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应每餐合理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1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C.①和③组成的试验中,自变量为是否除去神经
D.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促胰液素
12、某科研小组将消毒后的活性正常的黄荆种子分别放入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GA3溶液中浸泡6h后,观察黄荆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AA质量浓度(mg/L) | 发芽率(%) | GA3质量浓度(mg/L) | 发芽率(%) |
0 | 67 | 0 | 67 |
1 | 67 | 40 | 70 |
3 | 46 | 80 | 87 |
6 | 38 | 100 | 87 |
9 | 37 | 160 | 86 |
12 | 28 | 200 | 94 |
A.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B.对照组的处理是将黄荆种子放入等量的蒸馏水中浸泡6h
C.在种植黄荆种子前应用NAA或GA3浸泡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D.据表可知,GA3促进黄荆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是200mg/L
13、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愉悦感。可卡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作用,使人愉悦感持续时间延长,吸食者会形成瘾癖,相关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卡因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
B.吸食可卡因后,多巴胺持续抑制突触后膜,使人产生愉悦感
C.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产生毒瘾
D.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坚决不能吸食
14、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未添加某种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
B.紫外线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15、桃蛀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研究人员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桃蛀螟雄性成虫,在防治虫害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桃蛀螟卵的种群密度
B.通过性引诱剂诱捕桃蛀螟雄性成虫主要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降低种群数量
C.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桃蛀螟的种群数量一直增长,无K值
D.仅调查桃蛀螟的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6、凤冈县城凤凰广场人工湖建成于2006年,由于前几年疏于管理,湖底泥石沉淀堆积、生活污水排放及蓄水功能较差等原因,人工湖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景观,因此,该县决定对人工湖进行改造,主要实施项目有清淤、种植一些植物和增设景观景点等,改造工程目前已结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负反馈调节在此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C.在湖边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人工湖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D.此湖通过引种工程时,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7、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图甲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植株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B.如果将④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茎弯曲生长
C.若图甲④装置中茎的背光倒生长素的浓度为g,则向光图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 m小于c
D.若图甲①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m
18、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CO2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运动
C.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D.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20、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d点时该经济鱼类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D.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21、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二者的反应速度相当
B.神经调节作用于效应器,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二者的作用范围都比较局限
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与神经调节一样短暂
D.若神经调节作用的腺体为内分泌腺,则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2、垂体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腺体,该腺体可向内环境释放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内啡肽(EP)等。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能促进垂体分泌EP,该激素可使人产生乐观情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中的 EP水平
B.EP 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痛苦
C.运动可促进体内 EP含量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量不足,会患侏儒症
23、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异常抗体与相应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其结构改变而失活是糖尿病病因之一。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和异常抗体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下降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胰岛素催化组织细胞中糖原、甘油三酯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
C.抗体1和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是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D.抗体1和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有效治疗
24、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B.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5、某闭花传粉植物的高茎、矮茎(D、d)和红花、白花(F、f)为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高茎白花A、矮茎红花B、矮茎红花C)进行相互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高茎白花A×矮茎红花B ↓ | 矮茎红花B×矮茎红花C ↓ | 高茎白花A×矮茎红花C ↓ |
高茎红花:高茎白 1:1 | 全部为矮茎红花 | 全部为高茎红花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同时含有D和F的配子致死,则第3组子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
(3)欲验证2组的子代中某一株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得到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要得出该植株基因型为杂合子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6、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而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特殊营养物质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特殊营养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谷氨酸棒状杄菌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但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现通过对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诱变和筛选过程获得鸟氨酸发酵优良菌种,如图为选育过程,③是向培养基中添加了某种物质后继续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紫外线
(1)图中三个培养皿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要素,图中紫外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①过程中将野生型菌液接种到了液体培养基中,这种培养基与甲、乙中的培养基最大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营养组成的角度分析,甲中的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③添加的物质为___________。A、B菌落中___________菌落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
(3)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用筛选出的细菌获得鸟氨酸时,要注意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___________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________(激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___________C。(选填“>”“<”或“=”)
(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_________,该结构还具有调节__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得分)等功能。
2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其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该过程通过_______原则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DNA与RNA分子在组成上,除碱基不同外,另一个主要区别是_______。
(3)过程C中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_______。
(4)由图可知,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9、I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需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已用________________去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D要再生出_______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D个体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上图原理育种工作者还可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育种。
II.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________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作为肥(饲)料,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植物体内,制造或输出有机物的组织器官被称为“源”,接纳有机物用于生长或贮藏的组织器官被称为“库”。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下图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回答以下问题:
抽穗期 | 开花期 | 灌浆前期 | 灌浆中期 | 灌浆后期 | 灌浆末期 | |
气孔导度* | 0.3 | 0.37 | 0.70 | 0.63 | 0.35 | 0.11 |
胞间CO2浓度 | 0.3 | 0.33 | 0.60 | 0.60 | 0.30 | 0.22 |
叶绿素含量 | 0.2 | 0.27 | 0.33 | 0.34 | 0.48 | 0.45 |
表1不同时期旗叶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1)旗叶是小麦最重要的“源”。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光合作用更有优势的环境因素是____。在旗叶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这为____阶段提供了更多的场所。
(2)籽粒是小麦开花后最重要的“库”。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
①气孔导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中____的供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____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有效的增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小麦的品种选育中,针对灌浆后期和末期,应优先选择旗叶_____的品种进行进一步培育。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碳反应相互依存,依据是____。
(4)若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以下研究思路合理的是 (多选)。
A.阻断旗叶有机物的输出,检测籽粒产量的变化
B.阻断籽粒有机物的输入,检测旗叶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C.使用H218O浇灌小麦,检测籽粒中含18O的有机物的比例
D.使用14CO2饲喂旗叶,检测籽粒中含14C的有机物的比例
31、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32、下图是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 DNA 片段的_____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_____、[5] _____、[6] _____、[7]_____。
(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DNA 分子中的_____代 表了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