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环境阻力可以降低K值,从而防治有害生物
B.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算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使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2、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三年,禁渔效果显著,宜宾三江口再现“鸟翔鱼跃”奇观,市民戏称“野生鱼都被大家喂成宠物鱼”。其中对江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约1800头,2012年约1045头,2017年约1012头,2022年约1249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市民投喂对江豚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可利用声音记录仪对江豚种群数量进行精确地监测
C.由调查数据推测,江豚种群数量会随着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持续上升
D.“鸟翔鱼跃”奇观吸引游客“打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要研究不同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调查时要充分利用土壤动物的特性
B.为减小误差应做到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
C.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可以用非常多、较多等表示
D.为减小误差,对“不知名”的动物应不予计数
4、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多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种间竞争
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
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中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如北美的黑胡桃可以抑制离自身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甚至彻底杀死许多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述表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B.利用该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属于化学防治
C.他感作用只能发生在异种生物之间
D.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
6、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依次是( )
A.脂肪、蛋白质、核酸
B.糖类、蛋白质、核酸
C.蛋白质、核酸、脂肪
D.多糖、细胞、核酸
7、如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减少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
D.乙液和甲液在组成上主要差别是乙液含较多的蛋白质
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两种生物互利共生,相互依存
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湖泊结构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下列根据下表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信号分子 | 作用细胞 | 细胞反应 |
抗原 | B细胞 | 甲 |
乙 | 甲状腺细胞 | 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
高浓度血糖 | 丙 | 激素分泌增加 |
丁 | 肌肉细胞 | 收缩 |
A.甲表示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
B.乙物质为促甲状腺激素
C.丙代表胰岛B细胞
D.丁物质可以与肌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10、细叶榕的种子被鸟吃掉,随同粪便一起排出落在了红壳松的树干或枝丫处后,种子就会萌发生根,并从红壳松中吸取养分,之后幼苗长成粗壮的灌木状缠绕在红壳松上,依靠红壳松的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光照,最终将红壳松缠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叶榕借助红壳松争夺更多的光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细叶榕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和红壳松的关系是寄生和种间竞争
C.鸟粪便中的能量不会随分解者的作用再次进入植物体内
D.小杜鹃鸟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鸟的生态位
11、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激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除了能促进细胞伸长还能促进细胞分裂
B.光敏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冬小麦的春化现象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D.植物的根、茎中具有能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
12、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接触同种甲流抗原时,记忆T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结合病毒抗原
B.B淋巴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导致其裂解而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甲流病毒,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13、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机体散失的热量多于产热量
B.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后,形成冷觉
C.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实际意义是保证酶的正常活性
D.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起着拮抗作用
14、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诗词歌赋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诗文所蕴含的生态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C.“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萤火虫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
15、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毒素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细胞1外,细胞2~细胞5都能够特异性识别破伤风毒素
B.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中细胞3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物质a主要分布于内环境中,能与多种抗原结合
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的是细胞2
16、下图甲、乙分别为与生长素作用相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若甲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A点,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只能在EF段
C.若甲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D.甲图中Ⅳ处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17、人类在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18、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
B.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指的是各种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D.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能量、食物链食物网
19、“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有类似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定点数值(如人类的体温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机制将信息送回调节中枢,对产热或散热活动加以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的兴奋性增强
C.人体的体温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不需要体液调节参与
D.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乙烯利处理西瓜幼苗可促进西瓜成熟
B.用α-萘乙酸(NAA)处理棉花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
C.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处理可诱导葡萄果实无核化
D.用芸苔素内酯(油菜素内酯类)处理小麦种子可抑制其萌发
2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2、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合成、分泌,可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23、呼吸道黏膜是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重要防线,抗原穿过呼吸道上皮细胞层的主要方式如下图所示。M细胞是黏膜独有的一种上皮细胞,参与图中①途径。M细胞表面缺乏微绒毛和正常的黏液层,易与抗原接触,胞吞活性强,但细胞内没有溶酶体,能将抗原完整的转运给位于M细胞基底面内陷形成的“口袋”中的DC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B细胞接触抗原后在辅助性T细胞帮助下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M细胞能将抗原完整直接转运给DC细胞所以是抗原呈递细胞
D.图示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能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24、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肘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只能单向
B.失去大脑皮层的调控,伸肘动作就无法完成
C.肌梭受到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不产生兴奋
25、为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某山地连续多年种植南瓜,已知该南瓜果型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据此判断,________为显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________定律。
(4)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____________。预测测交子代性状分离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
26、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l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3)当兴奋在图l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传递过程中,在图2中①处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1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当手指无意间触到针尖时,会立即发生缩手反射。在这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但当医生用针刺手指取指尖血时,人们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下列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
A.冲动在S处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处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处单向传递D.冲动在①处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递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___。
(5)分别在①②装上一个灵敏电流计,刺激Ⅲ,电流计①偏转______次,电流计②偏转____次;刺激Ⅱ,电流计①偏转______次,电流计②偏转次方向_______(相同、相反)。
28、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2)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桑格和尼克松提出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3)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③观察A、B两组__________________的颜色变化。
29、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单侧光照能够使生长 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呢?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
(2)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称为__________。
(3)去顶切段在使用前需静置一段时间,目的 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可用胚芽鞘的长度表示。
(5)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_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_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30、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①②曲线,其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是_____,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________。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__________左右。
(4)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浓度(mg/L) |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 平均根长(cm) |
0.2 | 7.8 | 10.0 |
0.3 | 7.4 | 9.6 |
0.4 | 6.3 | 9.4 |
0.5 | 5.9 | 8.8 |
①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 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的对照设置存在明显不足,至少还应增设_________、_________浓度的两组实验,才能初步达到实验目的,其中前者的对照方法与其他组不同,为_________对照。
31、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现有纯合黑羊和白羊若干,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全为黑羊,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显性性状(填“黑毛”或“白毛”),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M/m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还不能确定是位于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用上述出现过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则M/m位于同源区段; 若_______,则M/m仅位于X染色体上。
32、下列有关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乙、丙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图,图甲乙细胞与图丙丁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甲中下列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图乙细胞中无图丙细胞中③______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和___________。
(5)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一定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图_________所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