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废弃地存在土壤呈酸性、营养贫瘠和保水性差等问题。常采用人工种植适宜植物、快速覆盖废弃地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优先选用耐酸、耐干旱的本地植物
B.恢复过程仅利用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
C.恢复后的群落类型与煤矿开采前相同
D.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植被种群密度
2、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B.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可以影响其K值的大小
C.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
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4、胎儿需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往往会导致孕妇出现水肿现象。孕妇出现水肿的原因是( )
A.组织液渗透压下降
B.淋巴液渗透压下降
C.血浆渗透压下降
D.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
5、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得到脊蛙,研究人员利用脊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质量分数为0.5%H2SO4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4:先用质量分数为5%H2SO4溶液刺激脊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5%H₂SO4溶液刺激同一部位,观察不到屈反射。
下列关于系列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B.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C.实验3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
D.实验4较高浓度的H2SO4溶液破坏了趾尖的感受器
6、ATP是一种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分子。一分子ATP中含有磷酸键(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核电站泄漏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高等生物产生变异,由此原因导致的变异类型最不可能包括(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
B.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D.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B.非等位基因一定是自由组合
C.基因重组可产生生物多样性
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10、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打开通道,导致
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11、胰腺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在癌症晚期前没有任何症状,而且胰腺癌细胞的扩散非常快。胰腺癌细胞会释放出CXCL16因子,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研究人员试图提高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癌细胞的能力,以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辅助性T细胞
B.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不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
C.提高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免疫治疗
D.使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出CXCL16因子的受体可能会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12、某同学跑完包头马拉松后腿部肌肉酸痛,咨询医生得知,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一段时间后酸痛就可以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腿部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C.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只需通过组织液就可进入肝细胞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13、如图为某DNA部分结构示意图,已知该D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对,其中碱基C所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的每个碱基都可与两个磷酸基团形成磷酸二酯键
B.该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4m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C.该DNA分子中含氢键数m+2n个,碱基A+G占碱基总数的1/2
D.若该DNA分子进行连续两次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脱氧核苷酸6m个
14、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快
B.第30年,丙的种群数量较少,应采用逐个计数法进行计数
C.在第40~60年,乙相对多度下降,但种群密度不一定会下降
D.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可能与其植株高度有关
15、下列生命活动与蛋白质有关的是( )
①食物在小肠内彻底消化②氧气从外界达到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③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④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⑤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16、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17、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较多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净化作用过程可以体现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A~B区域,细菌分解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C.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可被藻类吸收利用
D.A~B区域不仅产生较多的无机盐离子,还会产生较多的CO2
18、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绵蚧种群补充率反映了物种繁殖能力与资源紧张程度等因素
B.澳洲瓢虫种群数量与吹绵蚧种群数量将呈现同步周期性变化
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 m-n 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 n 点
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 n-p 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 n 点
19、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环境阻力可以降低K值,从而防治有害生物
B.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算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使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20、足球赛场上,球员依赖神经系统对同伴、对手、裁判、足球等信息进行处理并迅速做出反应,此过程中躯体和内脏器官保持高度协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B.比赛时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赛场上球员能够“憋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进行着调控
D.球员下肢的运动受大脑皮层、脊髓等的共同控制
21、粪便DNA标记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来确定种群的密度。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物种的粪便数据中,随机选取某一粪便进行DNA检测(某个体),再将该区域获得的该物种粪便进行DNA检测,统计“某个体”的数量,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降雨、降雪等过程会影响粪便DNA标记重捕法的调查结果
B.用粪便DNA法辨别不同个体时需要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
C.粪便中的DNA来自于动物消化道脱落的细胞,结果更准确可信
D.粪便DNA标记法可用于调查警觉性高,不易被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密度
22、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23、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⑤的渗透压和体液④的渗透压通常不同
B.正常情况下,体液④处的O2浓度<体液②处
C.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使内环境的pH变小
D.内环境稳态是指②③⑤的温度、渗透压及pH相对稳定
24、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会影响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往往同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昆虫病毒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若蝗虫的种群数量超过 K 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25、一种禾本科植物的颖果的颜色有黑色、黄色、白色,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产生,基因B控制黄色素的产生;黑色素颜色深,有黑色素时,黄色素不能表现出来。下表是几个杂交组合及后代表现情况,分析回答: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一 | 黑颖×黑颖 | 黑颖:黄颖:白颖=12:3:1 |
二 | 黑颖×白颖 | 黑颖:黄颖=1:1 |
三 | 黑颖×黄颖 | 黑颖:黄颖:白颖=4:3:1 |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2)杂交組合一子代黑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子代黑颖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子代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黄颖占_________。
(4)杂交组合三子代黑颖自交,后代中黑颖、黄颖、白颖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26、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
(2)该生态工程能将蚕沙、蔗叶、滤泥等变成鱼类的饵料,塘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甘蔗、桑树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__________,而且体现了________的“循环经济”原则。
(3)蚕沙是蚕食桑叶后排泄出来的粪便,蚕沙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上等的肥料,也是猪、鱼、羊的理想饲料。某种鱼专以蚕沙为食,假设某一时间段蚕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1.5×105 kJ,那么这部分能量最多有________kJ被这种鱼所同化。
(4)该生态系统向外输出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__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6)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与改造前的传统耕作方式比较,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27、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
(2)图乙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图丙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一侧开孔的硬纸盒,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对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并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设置c组的原因是______。
③实验结果:
a.______;b.______;c.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
28、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百草园”中动物分层受________的影响。
(3)为研究百草园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过程如下图表所示:
研究方法 | 构建模型的主要步骤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 A.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
B.________ | B.资源和空间充足,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
C.根据实验数据,用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 C.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细菌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细菌的数量) |
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D.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4)“百草园”中某昆虫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请再找出“百草园”中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两个例子:________。
(5)如图是能量被云雀摄入后的流程图,图中的A表示________,则C为________。
29、为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后,先后引入甲、乙两个物种,引种后两物种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种群的出生率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出现K值的原因是_____
(2)据图分析,甲、乙两物种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是______________。图中t1之前,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
(3)若科研人员在引种前未进行相关实验,直接引种,可能产生的结果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0、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或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面上的_______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
31、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果醋发酵接种的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醋酸菌在______________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在_____________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
③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1/3空间,在发酵时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的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____(减少、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定量测定是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目测比较来确定,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化合物。
32、Ⅰ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需要胰岛素(提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胰岛素过去主要从动物胰腺中提取。1978年之后,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上,通过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请回答问题:
(1)利用胰岛素基因来指导胰岛素合成的过程叫基因_________,其包括转录和__________。
(2)胰岛素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转录形成mRNA的场所是__________。转录过程需要很多有机物,如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
(3)大肠杆菌中合成人的胰岛素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模板是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
(4)大肠杆菌也能合成人的胰岛素,说明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
(5)请用文字箭头的方式表示大肠杆菌中人的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的胰岛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若其中运输某种氨基酸的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为AGC,则基因中与此氨基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