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 )
A.糖尿病
B.儿童患佝偻病
C.机体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在干旱条件下,研究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
B.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
C.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D.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
3、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导致抗炎功能降低,使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腹部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
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化合物,④~⑨代表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
B.⑤的活化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C.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6、根据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较小,呈浅绿色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森林生物群落中,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
D.荒漠生物群落中,蜥蜴的外表皮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7、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④代表年龄组成
8、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自生原理,合理搭配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正确是( )
A.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B.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防止果实脱落
C.NAA(萘乙酸)分子结构与生长素不同,故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通常会优于生长素
D.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有利于储存
10、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动、植物的描述,以下描述捕食关系的是( )
①“螟蛉有子,蜾蠃负之”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A.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1、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在有些年份,每只松鼠平均能产 3 窝,每窝4~6只幼仔;而在有些年份,会有 20%~30%的成熟雌性个体不繁殖,繁殖者每年产仔数也明显减少,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敌捕食
B.温度影响
C.种内竞争
D.食物匮乏
12、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调节身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②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③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④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B.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
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等称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使用,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乌贼逃跑时通过喷墨来遮挡对方视线——通过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B.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
C.小鸟啄击扑打镜中“小鸟”,警示对方远离——属于行为信息
D.黑光灯诱捕趋光性害虫——利用物理信息进行机械防治
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只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B.皮肤、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T细胞起源于胸腺,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D.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6、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各种斧子)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应“不违农时”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孟子的观念遵循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现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7、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合成、分泌,可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18、研究发现HIV病毒攻击人体T细胞,是由于T细胞表面存在一种CCR5蛋白,该蛋白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CCR5基因突变的个体,感染HIV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C.HIV病毒基本不攻击B细胞,根本原因是B细胞中无CCR5基因
D.HIV感染正常人体后,被感染者体内的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
19、如下图表示某入侵物种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该入侵物种在5~15年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属于衰退型
B.在25~35年时间内,该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
C.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偏大
D.图中第15~25年种群数量不变,第30年种群数量最少
20、人的排尿活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下面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
B.膀胱充盈、扩张,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这属于一个反射活动
C.大脑通过控制脊髓来控制排尿活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是因为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控制能力较弱
21、生态学家对某群落中的甲、乙种群进行长期调查,统计了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M),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l→t2时间段,甲种群密度先升后降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C.t2→t3时间段,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D.t3→t4时间段,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22、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的DNA病毒,且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入侵人体,会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呼吸窘迫、皮疹等症状。关于免疫系统清除猴痘病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的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
B.感应阶段,吞噬细胞识别并处理该病毒,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C.增殖分化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D.效应阶段,细胞凋亡能直接作用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
2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物质
B.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C.血浆中的葡萄糖可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供给
D.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选取种群中适量的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
B.调查生物种群内个体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C.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D.估算各营养级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值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
25、如图是某人前后三次接触同一种细菌的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当细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被 _________ 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的细菌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会刺激T细胞产生 _____________ ,该物质还可以促使 _____________ 增殖、分化。
(2)图中抗体在分泌前需要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细胞器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效应T细胞的功能之一是和 _____________ 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
(3)浆细胞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周,在此时期内,再次接触该细菌后,产生的免疫反应速度比第一次 _____________ ,该阶段的浆细胞主要由致敏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一年后,再次产生的免疫反应峰值明显高于第二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更多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4)如果该细菌是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可能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这属于 _____________ 病。
26、请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和赤霉素的问题:
(1)根据图甲中的信息,写出生产实践中的一例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曲线中H点表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_,在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_________。
(3)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明显变短,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分析图丙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为图中的_________(填“a”“b”或“c”)点。
27、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 。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与分泌d有关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_。(四种缺一不可)
28、甲、乙、丙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相关生理过程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甲消耗的有机物是ATP和_________,过程甲______(填能或否)在神经元细胞进行。
(2)过程乙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过程乙产物形成后,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若乙过程产物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丙图所示中可知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中最先进入核糖体的是___________,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4)在一个细胞周期,过程甲中经历每个起始点的次数是____________次。
2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B代表______,C代表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 ;E___________
30、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
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亲代果蝇均系纯合子)。雄果蝇的染色
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分区段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圆眼 :棒眼=3 :1,则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_________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眼 :棒眼=27 :37,则该对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若F2中圆眼 :棒眼=3 :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乙图中X、Y染色体的_________区段。
(4)若已经研究清楚,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出现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了探究其原因,现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您帮助完成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32、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 。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_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______→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