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2、寒冷状态下,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字母表示腺体,序号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
B.a产生的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C.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c产生的激素含量下降
D.分级调节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
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中的碳交换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期 | 碳吸收量(kgC·a-1) | 碳释放量(kgC·a-1) |
甲 | 1.20×1014 | 1.20×1014 |
乙 | 1.20×1014 | 1.26×1014 |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B.甲时期陆地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说明此时海洋在调节大气碳含量中无作用
C.乙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有利于碳循环
D.如果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
4、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到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对该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了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B.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不能维持种子休眠
C.降雨条件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促进种子萌发
D.即将成熟的种子乙烯含量升高,打破种子休眠
5、Graves病的形成原因是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效果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可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临床上可用放射性的131I检测甲状腺的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甲状腺细胞中131I的放射性较低
C.该病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
D.该病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较低
6、梅花是短日照观赏植物,白天光照时间短于12—14小时才能开花,要适时修剪,让树木发出更多的侧枝,使树形圆润。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光敏色素是接受光信号的分子,是一类蛋白质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
D.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减少梅花的修剪次数
7、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λ=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3 N0
B.1.69 N0
C.2.3 N0
D.5.29 N0
8、脲酶是科学家首次提取到的酶结晶,能催化尿素水解。研究人员测定pH对植物刀豆脲酶和海洋细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脲酶的相对活性
B.脲酶为尿素分子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尿素的水解速率
C.据图分析,碱性条件下海洋细菌脲酶相对活性高于植物刀豆脲酶
D.探究海洋细菌脲酶的最适pH,可在pH8.2~9.0之间缩小梯度进行实验
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抗体与肺炎支原体结合抑制其增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消化白喉杆菌
C.呼吸道黏膜抵御流感病毒的入侵
D.溶菌酶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10、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它离子。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盐酸胺碘酮作为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被用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Na+停止内流,动作电位达到峰值
B.加入盐酸胺碘酮后,从a到c的时间会变短
C.e点时,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D.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b点会下移
1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渔业生产上,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D.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12、北京2023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和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CO2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B.补充适当的营养液,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细胞代谢减弱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1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出现在内环境中
②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③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保持稳态
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⑤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出现组织水肿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4、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措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
B.该措施可增大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鳍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可建立白鳍豚繁育中心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禁止任何开发和利用
1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份(年)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种群数量(个) | 25 | 46 | 208 | 440 | 770 | 1380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加剧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16、依据育种材料的不同,人们选择不同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根据如图判断正确选项( )
A.A、B、F过程均能体现基因重组
B.C过程可以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纯合子
C.对于不同种作物的杂交后代,通过方法4可能得到可育后代
D.E过程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17、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C.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18、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B.重力是调节植物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C.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水分决定的
D.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营养关系
B.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节性
2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昆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杂草和水稻都是生产者
B.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
C.鸭控制植食性昆虫可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鸭粪作肥料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22、下列生理过程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B.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
C.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浆运输
D.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23、病毒感染人体细胞,首先需要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研究发现,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蛋白(主要分布在Ⅱ型肺泡细胞上)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如图为新冠病毒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中,新冠病毒的主要宿主细胞是Ⅱ型肺泡细胞
B.细胞①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③和④的分裂、分化
C.图中细胞②和细胞⑥主要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D.可通过合成编码S蛋白的mRNA作为疫苗来治疗新冠肺炎
24、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 激素 | 分泌腺体或细胞 | 生理作用 |
A | 促胰液素 | 胰腺 | 促进胰腺合成和分泌胰液 |
B | 生长激素 | 垂体 | 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
C | 胰岛素 | 胰岛B细胞 | 降低血糖浓度 |
D |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和维护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A.A
B.B
C.C
D.D
25、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以在细胞核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
(2)图中一定含有核糖的物质或结构是___________(填数字)。
(3)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___________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6、下图甲所示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元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元兴奋电位;d为神经元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用a刺激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外。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元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元,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27、如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③④⑤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根据所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②③④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④与⑤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4)如果图中组织来自肝脏,那么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该组织之后,血糖变化为_____, 原因是_____。
(5)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28、水蕴草是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图乙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示叶肉细胞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1)如图甲,若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量将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是[ ]___________(填标号和名称),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
(3)水蕴草的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_ 点(填A、B或C)以后。
(4)图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9、春小麦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一般在开春后播种,秋季收制。如图表示春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由_______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
(2)初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促进籽粒生长发育,但三者作用机理______(是、否)相同。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显著 ________ (增加、降低),其生理作 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_________。
(3)请以小麦胚芽鞘切段(不含胚芽鞘尖端)、空白琼脂块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为材料设 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要求简要写 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图1为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请回答:
(1)图1为该植物(基因型为Aa)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时期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如果1号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则3号染色单体上与1号A相对应的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______________期。
(2)若图1所示植物中基因型分别为Aa(母本)与aa(父本)的两亲本进行杂交时,A基因所在的那一对同源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母本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最可能为_______条。
(3)图2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符合图2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图2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填编号)。
31、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VI代表物质,1~5代表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A阶段表示_______________,图乙中④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 。
(2)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2、2019年末至今,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蝗灾,铺天盖地的沙漠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当地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请回答: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研究人员可根据沙漠蝗虫种群的______预测其变化趋势。
(2)研究发现,蝗虫肠道细菌产生的愈创木酚等物质可使蝗虫个体保持群聚状态而不分散,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___________。
(3)中国援助灾区的“蝗灾防治工作组”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微孢子虫和绿僵菌可快速有效控制蝗灾。推测微孢子虫和绿僵菌与蝗虫能够形成________关系,用这种方法防治蝗虫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通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