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环境因素调节的,光、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
B.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
C.光敏色素仅存在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D.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2、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性别
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以下诗句: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己亥杂诗》中“落红”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
B.《庄子·山木》中所描述的食物链,共有三个营养级
C.《忆江南》中所描绘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D.《秋夕》中“流萤”描述的是萤火虫间通过光传递物理信息
4、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既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又能催化代谢
B.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高浓度生长素会诱导植物组织合成乙烯,进而抑制植物生长
D.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无关
6、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上,中国选手吴艳妮因抢跑而被取消成绩,与奖牌失之交臂。世界短跑比赛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如果把运动员从听到枪声到做出起跑的过程看作一个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过程的感受器是耳,效应器是肌肉
B.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大脑做出反应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过程
C.听到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的交感神经兴奋并支配肌肉做出起跑动作
D.该过程体现了大脑可以调控脊髓这一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外液中的无机盐离子中,占有明显优势的是K+和Cl-
B.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
C.只有外界因素的变化才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D.当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时,说明人已经生病
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词句中描述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燕子种群
B.生物群落
C.村落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9、科研人员发现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皮质醇释放增加,导致细胞的DNA损伤,诱发细胞癌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精神压力导致下丘脑产生消极情绪引发皮质醇释放
B.皮质醇通过体液传送到靶细胞,结合受体后发挥调节作用
C.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促进皮质醇释放
D.上述过程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完成调节
10、为帮助幼儿排尿,很多家长会帮助幼儿建立如下表所示的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条件反射类型 | 过程及结果 |
I型条件反射 | 对较小的幼儿进行“把尿”训练,家长在“把尿”时常会吹口哨,条件反射建立后,作为条件刺激的口哨声会让“把尿”更顺利。 |
Ⅱ型条件反射 | 对较大的幼儿,在正确的地方排尿会给予奖励,随地小便会给予惩罚,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不再随地小便了。 |
A.大脑皮层和脊髓作为中枢参与了吹口哨引起的排尿反射
B.I型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在应答反应之前需要提供条件刺激
C.奖励和惩罚有助于Ⅱ型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
D.条件反射会消退,此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凭借在S蛋白486、452等位点上的变化,不仅能打开人细胞上的“锁”,还能更好地逃避人体内中和抗体的“截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细胞膜上存在S蛋白的受体
B.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浆细胞分泌抗S蛋白的抗体
C.人体之前产生的抗S蛋白的抗体对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已完全失效
D.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在S蛋白上的变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2、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根会出现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或卷曲。为探究光照、油菜素内酯(BL,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在根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分别设置不同的处理组,观察、统计水稻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组的处理是光照+蒸馏水
B.光照和BL都能促进根不对称生长,但BL促进的作用更强
C.根的生长发育也受生长素的调节,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侧根运输时不受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
D.BL从植物的产生部位运输到根系组织细胞,其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根系细胞的生长
13、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
A.不产生CO2
B.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C.在线粒体内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14、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的物质M会激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该抗体与骨骼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会引起患者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定需要浆细胞参与
C.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R与信号分子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物质M
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群落分类的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B.捕食关系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支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D.草原生物群落中各种耐寒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C.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D.乙烯是在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7、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已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促进柿子的发育
18、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37℃左右,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为37℃,若“调定点”改变,体温将随之改变。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机体后,机体发热至39℃,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由37℃上升至39℃的过程中,机体产热比原来高
B.体温由37℃上升至39℃以后,“调定点”开始上升
C.体温由39℃降至37℃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9、棉田里有多种害虫,棉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可造成棉花生长迟缓;棉铃虫危害棉花时,幼虫蛀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危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2~3天后即脱落,造成棉花减产。棉铃虫的天敌很多,有寄生性天敌如玉米螟赤眼蜂、螟蛉绒茧蜂,还有捕食性天敌如瓢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田里的全部动植物构成了棉田生物群落
B.题中存在寄生关系的生物只有棉铃虫与其寄生性天敌
C.若瓢虫数量减少,则棉花植株的产量不受影响
D.喷洒杀死棉铃虫的农药也会使螟蛉绒茧蜂的数量减少
20、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往“天宫”空间站。太空环境是一个高真空环境,人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乘坐专门设计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和工作。航天器和航天服都具备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命保障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航天服中的氧源不仅会影响航天员内环境的成分,也会影响其理化性质
B.宇航服中的隔热和保温层,有利于航天员在太空中维持适宜的体温
C.CO2是航天员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航天员内环境的稳态是其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1、在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常常需要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下面是有关种群数量变化及其数学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数学模型的建构一般需要在观察实验对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再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
B.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常用形式有数学公式和曲线图,与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能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
C.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侧重于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而通常不对种群数量变化作定性描述
D.在建构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每个实验数据进行绘制,不能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22、①②③④为研究神经冲动的传导、传递而构建的四个实验模型,在模型①②④中,A点为电流表两电极的中点。若给予四个模型的A点处一个有效刺激,则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a、b、c、d表示人体的部分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蛋白质含量低于b
B.静脉注射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c
C.d可以表示肌肉细胞的细胞内液
D.淋巴管堵塞会导致b的量增加
24、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导致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随机调查
B.可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产前诊断
C.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D.该病起源于基因突变,如果双亲正常,后代一定无发病风险
25、下图为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相关概念图。据图回答问题:
(1)若多糖Y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则单糖X是____________;若多糖Y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则其是____________。
(2)除五碳糖外,组成DNA的核苷酸W1与组成RNA的核苷酸W2的差异是___________。
(3)若V只含一种元素,则V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元素S存在于乙类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基上。若蛋白质T能携带氧气,则蛋白质T含有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
(4)脂质U是不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回答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
(5)请利用0.1 g·mL的NaOH溶液、0.05 g·mL的CuSO4溶液和蒸馏水,将失去标签的3瓶无色溶液:淀粉溶液、麦芽糖溶液、稀蛋清溶液区分开来。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26、某二倍体鸟类(ZW型生物)群体中存在三种羽色:黑羽、灰羽、白羽,选一只黑羽雄鸟与只白羽雌鸟作为亲本杂交,F1雌雄均表现为黑羽:灰羽=1: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有同学提出如下假说,请根据假说分析下列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假说一:该鸟类羽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控制黑羽,A控制灰羽,a控制白羽)控制,则该鸟类羽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其羽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
Ⅱ.假说二:该鸟类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A基因控制合成灰色前体物,B基因能使灰色前体物转化为黑色,无灰色物质时表现为白色,a、b基因表达产物与羽色无关。
(1)若这两对基因仅有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群体中控制该鸟类羽色基因型有____种。
(2)若这两对基因都位于Z染色体上,F1雌雄鸟类相互交配,F2中白羽占___________。
(3)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___(能/不能)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能确定,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如果不能确定,请在实验的亲本和F1中选择合适材料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和结论)。
27、如图为XY性别决定生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一个图示的精原细胞中的两个DNA用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
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若图表示人类部分基因,则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片段,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吗?________。单从理论上推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上图中的_______片段。
(3)一个如图所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的精子,则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近年来,生物工程运角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发展出一系列的技术,可以为人类健康、生产、生活等服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为了建立生产“干扰素”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最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羊的____________中,最终发育成能生产干扰素的转基因羊。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诱导____________细胞与骨髖瘤细胞融合并最终获得杂交瘤细胞,此过程要两次筛:第二次通过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____________,可大量制备。
(3)在生物工程技术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需要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____________,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____________等(填写两项)。
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锈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锈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锈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锈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回答下列问题:
(1)为选取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应选取____土壤样品加____(A.蒸馏水 B.清水 C.生理盐水 D.无菌水)制备成土壤浸出液。
(2)本实验中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后置于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特征。
(3)测得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如下图所示:
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____并提高其密度;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
(4)图中固体培养基上,____菌落即为目的菌落。
(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位置的理想标记。回答下列问题: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
(1)若图中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 TCGA,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C 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对____进行切割。
(2)重组质粒A常通过 ____法导入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3)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表达。图中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中GFP既是____,也是____。
(4)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图中⑤⑥⑦过程属于____技术,⑨过程通常选用____个细胞以上的早期胚胎进行移植。
30、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F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_____。
(2)图1中参与构成生物群落的有 _____(填字母),碳从E流向F的形式是_____ 。
(3)图2中的丙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若D的消耗量为282克,则B可增重 _____克。
31、某种产脂肪酶菌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下表是从土壤中初筛该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NH4)2SO4 | NaCl | MgSO4·7H2O | K2HPO4 | 1%橄榄油 | 蒸馏水 | pH |
0.lg | 0.05 g | 0.01g | 10g | 4ML | 定容至100mL | 7.0 |
(1)该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是___________,按培养基的功能划分属于_______培养基。
(2)利用该培养基富集培养土壤样本中产脂肪酶菌的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通过富集培养可以增加_______,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微生物。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振荡培养的目的有_______。
(3)为进一步分离出产脂肪酶菌并进行计数,可采用_______法。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还应该加入溴甲酚紫(在酸性条件下为黄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紫色)和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产脂肪酶菌落的周围会出现一圈_______色。筛选时常选择菌落大、颜色圈直径大的菌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活菌计数时,一般应选菌落数为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若平板上有的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2、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基本程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图乙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_。使用图甲的接种方法,在培养基的______(填序号)区域更容易获得单菌落。
(3)得到图乙中的菌落,应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 ,该方法还可以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______。
(4)根据图乙中菌落周围______的大小,可以判断出______ (填编号)是最理想的菌株。若要长期保存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