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列简图所示。该育种方式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 2、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灭活病毒疫苗防护力大约在70~80%,而mRNA疫苗产生的防护力会更高,可以使有效率达到95%以上。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活病毒疫苗是保留抗原成分而丧失致病性的一种疫苗

    B.脂质纳米颗粒被细胞融合内吞摄入不需要消耗能量

    C.mRNA疫苗能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翻译出病毒刺突蛋白

    D.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病毒复合物与溶酶体有关

  • 3、海底冷泉中存在以化能自养细菌为生产者的食物链,繁衍着蛤类、贻贝类以及海星、海虾等初级消费者和鱼、螃蟹、扁形虫等次级消费者,它们最终被线虫类动物分解而回归自然环境,形成一套完整的冷泉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能自养细菌→海虾→鱼→线虫类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B.扁形虫、海星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与其消费者级别是相对应的

    C.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单,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

    D.螃蟹以化能自养细菌和蛤类为食时,其与蛤类的关系为捕食

  • 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B.树突状细胞主要抑制记忆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细胞的分化可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D.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可能有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5、人体的健康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神经递质既能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能作用于腺体细胞

    C.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D.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 6、下列对于诗文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使鱼类种群的数量维持在K/2以下

    B.“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根瘤菌和绿豆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季节性

    D.“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 7、顾方舟教授研制的“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B.脊髓灰质炎患者口服“糖丸”可治愈该疾病

    C.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D.服用该疫苗后仍有可能患脊髓灰质炎

  • 8、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是增长型和衰退型

    B.田鼠种群数量在b-c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

    C.从图中可知0-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d点时该种群的数量达到最低,种群增长曲线符合“S”形

  • 9、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种群数量最多时约为(       

    A.5年

    B.10年

    C.20年

    D.20年以后

  • 10、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面积农田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在收割的同时可以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对这种做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C.改良土壤结构和肥力

    D.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 11、近期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频发,症状之一表现为发热。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下图为某甲流患者发热后体温变化的三个时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定点上升期,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高温持续期间,该患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体温调定点下降期,在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下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高温持续期间,不宜给患者加盖棉被“捂汗”

  • 12、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且保持相对稳定

    B.我国森林群落有多种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

    C.深秋森林出现“山山黄叶飞”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D.森林中不同种生物种间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和谐共存

  • 13、为了增加某草原的物种丰富度,科研人员引入了甲、乙两个种群,如图为引入这两个种群后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引入甲种群后,其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B.甲、乙两种群存在捕食的关系,乙为捕食者

    C.t2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出现先降低再恢复到K1的现象

    D.图示说明甲、乙两个种群的引入增加了该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 14、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Ⅳ生物的数量一定逐渐减少

    B.该图所示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2只能是太阳能

    D.E1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 15、下图a、b、c代表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a、b、c

    B.b中的所有生物都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C.a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c指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中有机物的细菌和真菌

  • 16、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体积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蛙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蛙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一,蛙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B.实验二中蛙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C.实验三中蛙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

    D.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

  • 17、鸟类迁徙指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某地大雁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数量的分布动态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大雁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1990年以前,大雁栖息地数量远远多于其越冬种群数量

    C.影响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因素,一般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种群增长受到限制

  •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信息传递

  • 19、下列与单倍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C.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技术来获得单倍体植株

    D.在自然状态下,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 20、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

    B.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2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图1、图2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

    D.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21、痢疾内变形虫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进而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对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分解酶和胞吞肠壁组织细胞这两个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都有囊泡参与

    B.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都体现了逆浓度运输物质

    D.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 22、调查显示,2021年末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61.26万人,比上年增长9.9‰;出生率为11.53%‰,死亡率为5.25‰;0~14岁人口占15.11%,15~59岁人口占74.3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0.5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统计人口数量常用样方法

    B.佛山人口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性别比例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D.佛山人口数量增长情况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 23、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鱼吃杂草,鱼属于次级消费者

    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D.该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2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哎呀,我的天啊”。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

    (1)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_____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3)将B放大后为右图,该结构称为___________,右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_______(填左或右)。

    (4)右图中④中信号的转换为___________,由(填序号)_______提供能量。

     

  • 26、请完成与传统发酵技术有关的问题:

    (1)为什么制作泡菜的时候,要在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因为坛内进行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发酵需要________________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它们能将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样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当氧气、糖源都_______________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__________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转变成醋酸。

     

  • 27、201510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与M细胞(人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

    材料与用具:M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2μmol/L4μmol/L青蒿素药剂、培养瓶、培养箱、滴管、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持续72小时,每24小时测定一次,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置于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_______用滴管吸取每组培养液,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数;

    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青蒿素抑制人M细胞增殖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24小时后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如下:

    据此推测,青蒿素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抑制人M细胞的增殖。为证明该推测的准确性,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将发现_______________μmol/L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含量相对最低。

  • 28、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最难获得目的品种的是途径 4,原因是_____

    (2)通过途径 2 获得幼苗的方法是_____,通过途径 2 获得新品种 B 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和其它育种方法相比,优势是_____

    (3)若 H 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R 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品种 A,请作简要说明。_____

  • 29、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人感染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 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人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集良种供体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

    Ⅱ.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人奶牛受精卵,形成转基因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转基因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采集良种奶牛的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牛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________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牛的胚胎是由合子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保障仅由一个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

    (3)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雌性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请写出人工控制可筛选雌性胚胎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_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高、低)浓度。曲线________ 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  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________(大、小)于向光面,______ (大、小)于B点浓度。

  • 31、已知玉米的黄粒(D)对紫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植株进行深入研究。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在F2的黄粒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从经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以F1获得的一组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相交方式

    黄粒抗病

    紫粒抗病

    黄粒不抗病

    紫粒不抗病

     

    自交(后代)

    898

    305

    138

    65

    测交(后代)

    210

    207

    139

    131

     

    对以上结果,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①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判断正确,理由是F1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_________的个体,而后代表现型的数据偏离理论值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②为探究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你的思路是___________,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

  • 32、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代表不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标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体液: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

    2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的含量,对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____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