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不建议食用发芽的马铃葬块茎,因为其中含高浓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龙葵素,龙葵素中毒者的腺体分泌增强,导致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已知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K+通道打开
C.龙葵素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腺体分泌增强
D.乙酰胆碱酯酶可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缩短休眠时间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猕猴桃,可促进生长发育
D.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完整枝条的侧芽,可解除顶端优势
3、图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丙中
B.肝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甲中吸收
C.乙的组成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比丙的少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乙与丙
4、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
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5、幼儿成长过程中,为帮助幼儿排尿,很多家长会帮助幼儿建立如下的条件反射:对较小的幼儿进行“把尿”训练,家长在“把尿”时常会吹口哨,条件反射建立后,作为条件刺激的口哨声会让“把尿”更顺利,这属于I型条件反射;对较大的幼儿,在正确的地方排尿会给予奖励,随地小便会给子惩罚,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不再随地小便了,这属于Ⅱ型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和脊髓作为中枢参与了吹口哨引起的排尿反射
B.I型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在效应活动之前需要提供条件刺激
C.奖励和惩罚有助于Ⅱ型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
D.排尿反射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被抑制
6、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设计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切段自身含有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在胚芽鞘切段a右侧给予光照,a会向右侧弯曲生长
C.该实验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排除光照的干扰
D.为了实验严谨,应增设胚芽鞘切段上下端倒置的组别
7、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B.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种子休眠时比萌发时高
C.细胞线粒体膜上脂质/蛋白质的比值,内膜一般比外膜高
D.体细胞中RNA/DNA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高
8、家鸡(2n=78) 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 型,其羽毛的芦花和非芦花这对相对性状由Z 染色体上的B/b决定, W 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现有一只芦花雌鸡和一只非芦花雄鸡作为亲本,经过多次交配, 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基因型为ZBW和ZbZb
B.F1雌雄相互交配,可通过羽毛特征区分F2的性别
C.研究家鸡的基因组需要测定40条染色体的DNA 序列
D.自然状态下的家鸡种群中,非芦花雌鸡多于非芦花雄鸡
9、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C.牛奶被饮入胃中
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区别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C.群落中各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D.捕食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1、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B.生态位重叠导致两物种之间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物种灭亡
C.同一群落中,某物种的生态位很少与别的物种完全孤立
D.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12、排尿既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某人因车祸高位截瘫,导致小便失禁,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膀胱收缩
B.排尿反射中存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小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脊髓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受损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13、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 )
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
B.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
14、尿在肾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而婴幼儿经常尿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B.成年人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C.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大脑皮层中会产生尿意
D.交感神经兴奋能够使膀胱肌肉收缩,从而促进排尿
15、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16、如图表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TH)的过程。图中①过程表示甲状腺球蛋白经碘化后储存于滤泡腔中,储备量能保证机体长达50~120天的代谢需求。②③过程表示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滤泡细胞会回收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并水解产生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发挥相应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球蛋白加工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B.②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临床上服用抗甲状腺类药物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滤泡上皮细胞能促进TH的产生
17、人体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C.人体排尿反射的调节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膀胱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通过①②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尿意
18、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如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B.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水肿、水泡属于激素调节
C.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
D.辅助性 T 细胞与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胞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的传递
19、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③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对香蕉进行花药培养可获得单倍体
C.过程②为脱分化
D.X代表愈伤组织
20、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该患者大脑病变的区域是(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21、关于HIV侵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B.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时,需先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D.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逆转录时,需依赖于逆转录酶且发生在细胞溶胶内
2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
B.人体中神经细胞遍布全身,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体液调节的更广泛
C.体液调节通过激素发挥作用,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神经调节的更短
D.神经调节过程中没有信号分子的参与,体液调节过程中有信号分子的参与
23、为研究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者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玉米种子,随机均分为6组,浸泡在不同的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 NaCl(mmol/L) | EBR(mg/L) | 发芽率/% |
对照组 | ? | ? | 91.6 |
S1 | 180 | 0 | 43.3 |
S2 | ? | 0.025 | 53.3 |
S3 | ? | 0.050 | 80.0 |
S4 | ? | 0.100 | 58.3 |
S5 | ? | 0.200 | 53.3 |
A.对照组中NaCl和EBR的浓度均为0
B.S2至S5的处理液中NaCl浓度均为180mmol/L
C.缩小EBR的浓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EBR促进发芽的适宜浓度仍是0.050mg/L
D.上述实验不能表明EBR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脑细胞死一个就会少一个”是传统的观点,但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已逐步发生了改变。下列说法不能推翻传统观点的是( )
A.科学家在性成熟的大鼠脑区和金丝雀的某中枢均发现新生神经元
B.生活体验和学习活动可促进成年人脑中的神经元产生
C.成年动物的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且不再继续分裂
D.有望通过培养新生神经元来修复因疾病或创伤引起的受损的脑区
25、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 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示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
甲 | 基因型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aatt | 总数 |
个体数 | 20 | 22 | 4 | 20 | 12 | 3 | 9 | 8 | 2 | 100 | |
乙 | 基因型 | AATT | AaTT | aaTT |
|
|
|
|
|
|
|
个体数 | 196 | 168 | 36 |
|
|
|
|
|
| 400 |
(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
(4)甲种群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5)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
26、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蝴蝶的黑色翅和正常色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黑色翅雌性、正常色翅雄性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翅雌性:正常色翅雌性:黑色翅雄性:正常色翅雄性=1:1:1:1,让F1中正常色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均表现为正常色翅。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种蝴蝶的翅色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基因A、a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
(2)该种蝴蝶的正常色翅有栗色和黄色两种突变类型,且栗色和黄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只黑色翅雌雄个体杂交,F1雄性个体中黑色翅:栗色翅=3:1,雌性个体中黑色翅:栗色翅:黄色翅=6:1:1。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只亲本蝴蝶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F1中偶然发现1只透明翅雌性突变体,研究发现,当突变基因r纯合时个体表现为透明翅,当基因R存在时个体表现为有色翅(黑色、栗色或黄色)。请完善下面实验方案以及预期结果,来判断基因r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
①实验方案:
让该透明翅雌性突变体和有色翅雄性个体杂交得到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r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r位于Z染色体上。
27、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__。
(3)外界环境中的O2 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到被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图中a~d,C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
(4)人体内环境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实现相对稳定。
(5)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_______系统、_______系统有直接关系。
28、下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g/L。
(2)当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促使胰腺分泌的a激素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加,这种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__________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人体主要通过a激素和b激素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从它们的作用关系来看,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4)Ⅱ型糖尿病人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中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9、图为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数字序号所示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④_________
(3)研究发现,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静息状态下,膜内为_____电位,膜外为_____电位,称为___________电位。它是由膜内的____离子和膜外的_______离子维持的。受到刺激时,_______内流,电位反转为______________,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30、根据人和动物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_________。
(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_,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_________(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方式)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_________(写出两个),内分泌腺有_________(写出三个)等。
(3)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_________。
(4)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
31、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存在的不足,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进行了相关研究。
(1)从城市周边河流采集水样,进行富集培养。采用_____________法将其接种到不含碳源的平板上,筛选出小球藻单藻落,并进一步纯化得到X、Y、S、L和B五种藻株。
(2)研究人员对奶牛养殖废水沼液进行10倍和5倍稀释,以控制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将上述5种藻株扩大培养后,分别接种于不同稀释倍数的奶牛养殖废水沼液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培养液中小球藻的数量,结果如下图。
①从培养液中随机取样加入到_____________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小球藻数量。在取样时为降低实验误差,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②据实验结果推测藻株_____________可作为目标藻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检测该目标藻株对稀释5倍奶牛养殖废水沼液中总氮、总磷和COD(有机物含量)的去除效果,结果如下表。
天数(d) 检测指标(mg·mL-1)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总氮 | 105 | 100 | 93 | 88 | 50 | 43 | 43 | 43 |
总磷 | 47 | 45 | 39 | 30 | 25 | 20 | 20 | 20 |
COD | 520 | 520 | 500 | 420 | 420 | 300 | 270 | 270 |
①结果表明,该藻株在沼液中分别经历了适应期、正常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目标藻株对沼液中______________的去除效果最好。
②解释实验中COD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将该研究结果应用于养殖污水的处理,为提高处理效果,请提出一个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
32、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其分泌调节机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同。图中A、B、C代表结构,a、b、d、e、f代表物质,①、②、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选填“蛋白质”、“脂质”或“糖类”),通过_________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该激素的受体蛋白位于_________(选填“细胞膜上”或“细胞内”)。
(2)图中结构A、B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雌性激素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的,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当分泌的雌性激素过多时,对A和B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使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_________调节维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