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水域中相关生物的捕食关系,并形成了食物网,如表格所示(“√”表示存在捕食关系)。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被食者

    捕食者

    绿藻

    螺蛳

    水草

    鲫鱼

    轮虫

    螺蛳

     

     

     

    鲫鱼

     

    轮虫

     

     

     

     

    A.此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占有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鲫鱼,共占有3个营养级

    B.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该鲫鱼增重1kg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13kg

    C.该食物网中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只有螺蛳和鲫鱼

    D.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投放给鲫鱼作为食物,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鲫鱼产量

  • 2、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1中曲线I 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 点、图2的g 点,图3的i点,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Ⅱ的cd 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 2 的g 点,种内竞争最激烈

  • 3、进行外伤缝合时常使用局部麻醉剂,局部麻醉剂作用的机理不可能是(       

    A.阻止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B.抑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

    C.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

    D.阻止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

  • 4、如图为水稻(2N=24,雌雄同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时期开始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片段的现象

    B.该细胞中含有12种形状的染色体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组

    D.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

  • 5、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大,动作电位值下降

    B.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

    C.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

    D.若要在体外测定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保持环境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

  • 6、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配内脏和血管的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蠕动会加强

  • 7、研究者分别给不同组别的母鼠注射李斯特菌,发现未怀孕组母鼠产生的抗体有乙酰化修饰,无法对抗李斯特菌,这些抗体发生去乙酰化,可以清除李斯特菌(  )

    A.浆细胞特异性识别李斯特菌后合成并分泌相应抗体

    B.乙酰化或去乙酰化会影响抗体的结构进而影响功能

    C.经母乳传给后代的抗体会参与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

    D.该研究表明孕妇接种疫苗及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 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选取种群中适量的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

    B.调查生物种群内个体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C.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D.估算各营养级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值可反映能量传递效率

  • 9、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 10、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

    B.捕食风险增强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

    C.捕食风险增强了高密度种群的繁殖力

    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

  •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自然现象中,表述错误的是(       

    A.一些鸟类在求偶时,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就是行为信息

    B.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鸡的产蛋率,是对物理信息的应用

    C.鼠类闻到黄鼬排出的“臭气”会选择逃离,空气可以作为传播“臭气”的介质——信道

    D.唐菖蒲在每天的日照长度大于 12 小时才能开花,其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信息受体”

  •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估算值偏小

    C.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1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中能够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激素

    B.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反馈调节

    C.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 14、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野生兰科植物极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越冬后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使得野生兰科植物日益减少,下图是科研人员研发具有抗虫特性的兰花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图示过程中培养得到胚状体前,需要光照处理

    C.②③过程需要改变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D.该培养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15、蝽虫具有臭腺,遇危险时便会分泌臭液来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

    B.蝽虫分泌的臭液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在相互传递中起作用

  • 16、如图所示,Na+进入细胞所需动力来自于膜两侧的浓度差,葡萄糖进入细胞是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而细胞内的Na+则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到膜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B.图中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为主动运输

    C.ATP驱动泵作为载体蛋白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

    D.图中葡萄糖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能量来自顺浓度Na+形成的电化学梯度

  •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荷兰科学家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将其命名为生长素,发现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B.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均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C.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实验中,处理部位是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 18、某小组调查3hm2的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100只鸟,其中杜鹃鸟有80只,将其做好标记并放回树林中,一段时间后,又捕捉了60只杜鹃鸟,其中有标记的为20只,由此可计算出该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约为(  )

    A.160只/hm2

    B.80只/hm2

    C.240只/hm2

    D.120只/hm2

  • 19、“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体,进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

    C.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调控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 20、泡菜酸脆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关泡菜腌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腌制泡菜中蔬菜、盐水应加满泡菜坛

    B.腌制泡菜时加入少量白酒,可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C.腌制泡菜时,为了缩短发酵的时间可以加入一些原来的泡菜汁

    D.腌制泡菜的早期可能有一些气体产生

  • 21、人类在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 22、如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B.A、B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速度属于因变量

    C.C、D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D.实验H的现象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 23、为调查某水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某同学捕获了90只草鱼,用红色、白色、蓝色三种颜料分别标记30只并放回,一段时间后随机重新捕获120只草鱼,其中红色、白色、蓝色标记的草鱼分别为6只、8只、6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水域中所有生物均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可根据每种标记颜色分别估算草鱼的种群数量

    C.该水域中的草鱼总数约为540只

    D.若重捕期迁出部分草鱼,则调查结果会偏小

  • 24、生境碎片化将亚洲象种群在空间上分隔成多个局域种群。各局域种群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中,其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境斑块的存在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条件

    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

    C.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自然选择决定了局域种群内亚洲象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共同调节,下图是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_____

    (2)若长时间不饮水,则尿量减少,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升高,对相关感受器产生刺激,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增强,其轴突末梢释放较多的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饮水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3)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_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增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水解增多,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要。以上血糖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 26、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

    15

    18

    15

    19

    15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___“Ⅰ”“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 27、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表现型有:沙色、红色和白色。经观察绘得如下系谱图,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

    (1)该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红色、沙色、白色,其比例为________

    (4)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红色狗的概率为________

  • 28、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请回答下列酶的相关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催化的机理是_____

    (2)研究人员为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三种二糖(A、B、C)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

    项目

    甲试管

    乙试管

    丙试管

    实验操作

    5mL糖A+1mL酶X

    5mL糖B+1mL酶X

    5mL糖C+1mL酶X

    混合保温5min,检测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

    结果

    单糖检测

    二糖检测

    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列举2个即可)。

    (3)若要检测上述实验中的二糖是否为还原糖,请你写出检测方法。(包括试剂选用、简要操作及现象)_____

  • 2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①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②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③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保持直立的是___装置,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装置;无光条件下能弯曲生长的是___装置,弯曲方向是向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______号和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______号与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______号与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

  • 30、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 aa_ _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_______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_______

  • 31、下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两种,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蛙和食虫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在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_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

  • 32、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幼叶

    +++

    +++

    伸长茎

    ++

    ++

     

    成熟叶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5)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填字母)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