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中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
2、图甲、图乙是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B.同样的玉米产量,图甲的营养结构能养活更多人口
C.研究能量金字塔能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若土壤中的污染物难以降解,则进入图乙中人体的污染物更多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抗原、细胞因子和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但其可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两种生物互利共生,相互依存
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湖泊结构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5、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光的参与,同样,光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与光信息相关的实例、功能以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雌雄萤火虫依赖腹部的荧光相互识别、交尾说明光信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B.莴苣种子必须接受一定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光信息影响其生命活动
C.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以提高作物产量体现光信息可控制昆虫的数量
D.植物对光能作出反应说明每种植物细胞均含有光合色素,可实现光的转化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B.交感神经是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感觉神经
C.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7、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动植物通常具有耐旱的特性
B.草原上常见的动物有两栖类和水生动物
C.森林中数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8、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C.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9、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
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放散到环境中去
10、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11、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但胰岛素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加热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可通过药物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
C.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缺乏葡萄糖的受体
D.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胰岛素受体异常而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12、人的血型由IA、IB、i三种基因决定,不同血型基因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三种基因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碱基种类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磷酸和核糖的排列顺序
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13、种群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自然种群中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持续下降
C.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
14、甲、乙两人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了确定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分别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二人注射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 | |
注射前30min | 注射后30min | |
健康人 | 9 | 30 |
甲 | 2 | 29 |
乙 | 1 | 2 |
A.甲的垂体病变,乙的下丘脑病变
B.健康人在这个检测中起到对照作用
C.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两人的症状
D.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存在分级调节
15、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D.大部分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6、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给丙组小鼠饲喂胰岛素,也会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会恢复正常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7、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其物种组成就不再变化
1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
B.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C.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物质循环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19、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典型湿地 | 季节性湿地 | 中度退化湿地 | 严重退化湿地 |
湿地特征 | 常年积水 | 季节性积水 | 无积水 |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
生物多样性指数 | 2.7 | 2.4 | 2.1 | 1.5 |
鸟类丰富度 | 25 | 17 | 12 | 9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湿地具有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的直接使用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20、在发现促胰液素(一种多肽类激素)之后,科学家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实验中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不能说明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饲喂小肠黏膜滤液也可引起类似的生理现象
2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菌、病毒等抗原物质
C.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D.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2、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一般是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图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B.给①适宜刺激,②③均产生动作电位
C.甲、乙分别代表高级、低级神经中枢
D.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
23、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它提取出来命名为生长素
24、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条件(见表格)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A.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将培养液小心滴入计数室
B.据图可知相对高温更有利于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
C.相对高温有利于提高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
D.M点时A和B两试管中酵母菌的出生率相同
2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脑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 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_______中枢兴奋。
2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7、下图为物质穿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对图示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适当提高温度,能使A和B的相对运动加快,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D分布于细胞膜的内表面
C.该结构的选择透过性与A的转运作用有关
D.甘油分子能迅速通过该结构,是由于甘油能溶于B层结构中
(3)在a~e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酒精进入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吞噬细胞把失去活性的抗体吞噬进入细胞内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作用。
(6)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与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填字母)有关。该细胞膜的_______侧为细胞膜外侧。
28、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SH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
(3)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____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4)由下丘脑到A发挥作用,该过程是一个________调节过程,当A的含量增加有抑制了垂体和下丘脑,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调节。
(5)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减少,使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29、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图2的Ⅰ中所示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生理过程名称)。
(3)对甲植物来说,b1的生理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mg·h-1) | 1 | 1.8 | 3.2 | 3.7 | 3.5 | 3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h-1) | 0.5 | 0.75 | 1 | 2.3 | 3 | 3.5 |
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空气中CO2变化量为__________mg。
30、科学家利用耐盐碱植物中的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图是培育过程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Ⅰ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重组质粒b构建好后不能直接导入水稻细胞,需用____处理农杆菌,农杆菌侵入水稻细胞后将耐盐基因插入水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从而使耐盐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稳定存在和____。
(2)阶段Ⅱ过程中水稻细胞通过_____和再分化得到水稻幼苗。
(3)本实验得到的水稻植株需进行______处理,以判断转基因成功与否。耐盐水稻培育成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段时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在此期间,因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导致植物神经(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功能的紊乱,严重者不仅会出现忧郁、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还会伴有如阵发性潮热、出汗等血管舒张症状,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症状…对于症状明显者,医生需要结合体内激素水平检测结果肝功能、血糖及尿糖情况等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更年期女性表现出的症状说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影响了______________的功能,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____________调节的共同作用。
(2)维持人体温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阵发性潮热、出汗等血管舒张症状”是机体增加______________的过程,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更年期女性尿频症状相比,正常人尿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肝功能、血糖及尿糖情况等检测结果”可推知患者______________的调节是否正常,参与该调节的激素中,来自同种腺体的两种激素间存在_______关系。
32、为探究两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的茎段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由左图可知,激素A的作用是____植物生长。当浓度大于10-6mol/L 时,激素A对植物茎段的作用开始________。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多种激素会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据右图可知,植物茎中激素A、B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描述为:当激素A的含量达到M值时, ____________________;当激素B的含量达到N值时,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激素B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则这种激素为__________,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___。在植物受粉后与子房能发育成果实有关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
(4)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其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________ 的结果。_____、_____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