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
A.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红花
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我们的文物保护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所以需要防.微.杜.渐.,而不是在被毁、被 盗之后叹息与无奈。
②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有一个优点,在解决棘手问题时,绝不定.于.一.尊.,而是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选择最佳 方案,让事情得以顺利推进。
③他在荒原中穿行了一天一夜,终于发现一处被遗弃的木屋,找到一个烙饼,急不可耐地一口咬下去,哪知烙饼坚.如.磐.石.,差点磕掉门牙。
④对不听劝阻、反复违规的行为,我们必须严肃处理,不管是以前发生的,还是今后发生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⑤现在,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流,应秉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齐心协力打 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⑥大刘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比如处理一件事情,每当意见不统一、发生争论的时候,他要么改.旗.易.帜.,要么 人云亦云,要么默不作声。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今天看郁达夫,除了他的浪漫而坎坷的人生让人唏嘘外,他的文字仍给我们真善美的享受,因为他的关怀少在世俗层面,从而建立了一个精神世界的极致之境。
B.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朱自清的散文精神,那就是真诚。真诚才是散文的最高精神,这种真诚精神与现在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有一脉相承之处。
C. 精准选派,就是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为的是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的目的,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
D.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嗜好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竟然忽视帝王之尊,以“特工卧底”的方式骗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纠正这些试药“乱象”,既要保护试药人的权益、规范试药程序,还要增加违法成本,但从现状看,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不尽如人意。
②作为纪念自己出道十年的特别演出,李玉刚现场深情演绎了十余首新老经典作品,富有艺术气息的舞美和灯光设计更是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
③儒家文明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新一轮全球化的趋势若合符节,必然会不断昌盛,今日挟洋自重者早晚会自怨自艾起来。
④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林业厅了解到,在山东省消失30多年的日本松干蚧日前又死灰复燃,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松林资源构成了威胁。
⑤为了利益,从众多药厂、中介公司到某些医院,各环节都“偷工减料”,甚至“瞒天过海”,抹去不合法的痕迹。
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党委常委时时处处当标杆,做表率,通过以上率下形成上行下效的强大效应,有力推进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②美国在韩部署“萨德”事件还没有平息,法国警方又开枪射杀我留法公民,面对这些石破天惊的事件,中国民众义愤填膺。
③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
④身处当代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⑤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⑥朴槿惠平素那种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都无影无踪了。
A. 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E、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
A. 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
B. 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着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C. “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一句,点明了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
D. “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
【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就迷一次路吧”?第三段星星没有让“我”迷路,“我”为什么流出了眼泪?(6分)
【3】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6分)
【4】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的条件有哪些?(6分)
7、默写。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土地平旷,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⑶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⑷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⑹回看天际下中流,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⑺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⑻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这两例论证这就是活得短的、不长寿的。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秋月来写演奏结束后的效果。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心情愉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
(2)《滕王阁序》中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用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习近平引用《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各国元首和来宾。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______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火山云歌送别①
岑参
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鲁番市西郊)送别友人时所写。②火山:亦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然,巧妙蓄势。
B.“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云的酷热难近。
C.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2】诗歌的第七、八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献《东封赋》,迁太常寺奉礼郎。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出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货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时知州李迪贬衡州副使,宰相丁谓戒使者持诏书促上道,讽辄留迪数日,为治装祖行。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犍,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以疾监舒州灵仙观。尚御药张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玉清昭应宫灾,下有司治火所起,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狱由是得解。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青人,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迁光禄卿、知陕州,道改潞州。入见帝言:“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B.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C.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D.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指世家望族;“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大家”即此意。
B.梁山军,即梁山镇辖军队,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代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斛,古代量器名,亦作为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讽文韬武略,才能出众。起初借助祖上荫庇入仕,后进献《东封赋》等文被皇帝召见,出任知县;曾建言外守要塞,内修百务,厉行节约,以保边疆无忧。
B.范讽政见清明,决断担当。黄河决堤冲毁田界,他重新划分,写入地契,田讼即止;玉清昭应宫被烧毁,冤案四起,他认为是降灾戒告,毋违天意,因此销案。
C.范讽孝敬父母,不畏权贵。因母亲年老而不接调令;任县令敢法治豪强;置宰相丁谓诏令不顾,帮助李迪;曾借宰相王曾积粮,赈济饥民,并请缨出使安抚。
D.范讽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治理黄河水灾,他纠正贫富不同却负担相同的懒政,并上书朝廷以此法令推行天下;曾建议水路增运江、淮粮食百万,赈救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
(2)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三则材料选其一即可)
(一)碰撞,可能源于双方的差异和无预设的相遇;碰撞,也会让人感到冒犯和不快;但更多时候,碰撞带来了交流,激发了兴趣,引起了探索。在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碰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生活中有很多种味道。味道可以尝,可以嗅,可以品。舌尖上有美味,芝兰之室有香味,一本好书有滋味……不同的味道是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味道丰富了不同的人生。
(三)距离,是时空相隔的长度,也是认识、感情上的差距。远距离欣赏,等距离交往,零距离沟通……善于调适距离,彰显处世之道、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