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和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D.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2、某种突变体果蝇在持续受刺激一段时间后,会从运动陷入“瘫痪”状态。电镜观察该突变体果蝇的突触结构,发现与野生型果蝇相比,其突触小体内囊泡数量明显减少,且突触前膜上存在大量半融合的泡状结构(如图所示)。据此对该果蝇突变导致的突触功能缺陷作出的合理推测是( )
A.突触后膜 Na+通道持续开放,Na+持续内流
B.突触小体中胞吐障碍,导致递质无法释放
C.突触小体中线粒体功能缺陷,细胞供能不足
D.突触间隙中的递质降解产物胞吞回收困难
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所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大白鼠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
注射的激素 | 生理反应 |
Ⅰ |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
Ⅱ |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
Ⅲ |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4、下列有关“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调查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
C.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
5、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低于体细胞核移植
B.用于核移植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
C.核移植后形成的重构胚可以直接移入受体动物体内
D.克隆动物和体细胞供体动物的性状基本相同
6、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为K值时进行捕捞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C.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脾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8、如图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完整的反射弧都只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即可
9、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10、下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A、B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a、b、c、d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血浆,d表示细胞内液
B.与a相比,b中蛋白质含量更高
C.肌肉注射某消炎药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c
D.在饥饿状态下,B处的血糖浓度低于A处的
11、研究者调查了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中部分生物组成情况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 环境变量 | 未退化 | 轻度退化 | 中度退化 |
植物 | 植物种类数 | 14 | 13 | 14 |
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组成 | 螨类 | 70.89% | 46.51% | 30.75% |
跳虫 | 10.13% | 49.10% | 59.09% | |
昆虫 | 18.98% | 4.39% | 10.16% | |
土壤理化性质 | 有机碳( g ·kg-1) | 75.39% | 59.95% | 69.20% |
A.草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共同组成群落
B.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
C.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
D.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代谢原料
1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右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13、生态学家高斯(G·F·Gause)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第一天),大草履虫因种内竞争强而增长缓慢
B.该实验中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
C.若种群起始数量改为20,则K值会变大
D.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大草履虫的数量,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14、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二次捕获36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2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
A.126只/公顷
B.117只/公顷
C.121只/公顷
D.113只/公顷
15、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D.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16、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均与植物激素的相类似
B.青鲜素可抑制发芽,从而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C.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受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影响
18、下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I、I表示基因表达的不同过程, X表示某种酶。叙述正确的是( )
A.X表示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上的遗传密码,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B.核糖体含有rRNA,能识别mRNA特定序列,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C.过程II中有多个核糖体和mRNA结合, 每个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是不同的
D.过程I还未完成,过程II即已开始,该现象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
19、某生物科研小组对某林地的6种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生活习性相似,均在林中生活,都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有部分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又显示出了复杂的差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
B.6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越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D.6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的差别,可以减少种间竞争
20、自然杀伤(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依赖于骨髓及胸腺,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脾、肺和淋巴结。NK 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K细胞的起源与成熟场所均与B细胞相同
B.NK细胞识别靶细胞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NK细胞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属于抗体类的免疫活性物质
21、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萌发的水稻种子主根生长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中加入的含外源乙烯和赤霉素的溶液量应保持相同且浓度适宜
B.在调节主根生长的过程中,乙烯和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C.赤霉素和乙烯调节主根生长的途径可能不同
D.乙烯能够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22、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免疫失调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时,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B.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有关
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
D.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受者白细胞对移植器官细胞上HLA的攻击
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B.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根本措施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一个物种进入新的栖息地,其种群数量一定会呈“J”形增长
2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并都需要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25、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回答问题:
(1)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 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理化指标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三个主要方面。
(2)环境改变时,人会作出相应的调节。例如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变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_ ,细胞产热不足,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一方面通过 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加速热量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
26、下图甲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图乙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的情况。
(1)受污染的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号调査段。
(2)图乙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进而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4)研究人员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银鸥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太久,有些被标记的银鸥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用“偏低”/“偏高”表示)。
27、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包括_____和____两个过程。
A.转录 B.翻译 C.复制
(2)翻译以____________为模板
A.mRNA B.tRNA
(3)通过图示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先转换成mRNA上_______的排列顺序,再转换成蛋白质中的________排列顺序。
A.碱基 B.氨基酸
29、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1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注: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 和切点是—↓GATC—)
(1)图中所示的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A和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用的运载体B是__________。
(3)分析LTP1基因和B所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黏合?__________。假设能的话,还必须需要的一种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_______________。
30、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分泌的激素甲,其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
(2)腺体A的名称为____,在体温调节方面,激素丙和____具有协同关系。
(3)人发烧大量出汗后,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产生兴奋,激素乙的分泌量将会增加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31、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遇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
(1)下列属于山鼠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填序号)
①空间结构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⑥生态位
(2)现运用标志重捕法对3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9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50只,其中带标记个体数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
(3)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____。
(4)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属于____制约因素。
(5)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Ⅰ型);二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II型)。当山鼠种群密度大约在K/2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____型,判断的理由是____。
32、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
(2)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
(3)d细胞中有______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最多时为________条。
(4)乙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___________段。
(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双链,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甲图a~e 两次分裂,当分裂到e图时期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数______条,当分裂到b图时期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数______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