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一直呈“J”形
B.在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C.种群的“S”形增长和“J”形增长都有K值
D.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不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2、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篇“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山林”群落垂直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群落中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3、孟德尔和摩尔根等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三大定律”。下列有关孟德尔和摩尔根等遗传学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与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密切相关
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预测F1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4、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在此过程中( )
A.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下丘脑血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
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D.葡萄糖以胞吞的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5、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C.牛奶被饮入胃中
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6、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医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7、中心体能使某些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后,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
B.中心体从其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能确保染色体精确分离
C.大肠杆菌含有数量较多的中心体,使其产生大量纤毛和鞭毛
D.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中心体有关,与线粒体无关
8、我国北方某地区草地在近几十年退化为裸露的沙丘,治沙人将沙地围封使其自然恢复并统计各恢复时期的植物优势种(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恢复阶段 | 恢复早期 | 恢复中期 | 恢复后期 |
优势植物 | 沙米 | 糙隐草子 | 沙地榆 |
中亚虫实 | 黄柳 | 赖草 |
A.裸露的沙丘中无生物存在,再形成新群落过程为初生演替
B.沙丘的治理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与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同
C.恢复后期该群落不同高度生长的主要植物类群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在恢复早期沙米能作为优势种可能是其根系发达,能固着在沙丘上
9、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对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碱性多肽),实验的主要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第①组 | 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 | 胰腺分泌胰液 |
第②组 | 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 | 胰腺不分泌胰液 |
第③组 | 稀盐酸注入狗的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 | 胰腺分泌胰液 |
第④组 | 刮下小肠黏膜加入稀盐酸研磨并制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 | 胰腺分泌胰液 |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促胰液素
B.第①组和第③组对比,说明促胰液素的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比,说明小肠黏膜能产生某种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
D.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相同,但两者不都通过体液运输
10、某生物科研小组对某林地的6种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生活习性相似,均在林中生活,都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有部分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又显示出了复杂的差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
B.6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越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D.6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的差别,可以减少种间竞争
11、选择合理实验材料和科学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 科学家 | 主要成就 | 实验材料 | 科学方法 |
A | 孟德尔 | 孟德尔遗传规律 | 豌豆 | 假说—演绎法 |
B | 摩尔根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果蝇 | 完全归纳法 |
C | 卡尔文 | 光合作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 大肠杆菌 | 同位素标记法 |
D | 梅塞尔森 | DNA半保留复制 | 小球藻 | 离心法 |
A.A
B.B
C.C
D.D
12、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上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引起重症肌无力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 主要侵染辅助性 T细胞引起艾滋病
D.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13、生态金字塔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其中I、Ⅱ、Ⅲ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条食物链中相邻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会大于20%
B.生物量金字塔的每一层表示单位时间内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物质总量
C.所有生态系统中的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均为图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
D.能量金字塔通常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这主要体现了单向流动的特点
1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B.T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D.以上均不能
15、外来物种常常会对本地物种造成较大的影响。某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地栖绿蜥蜴,有人在该森林中引入了一种地栖褐蜥蜴,一开始本地地栖绿蜥蜴数量大幅减少,少数转移到树上生活。仅过了20年,本地地栖绿蜥蜴大都变成了树栖的了,且进化出了黏性强的护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栖绿蜥蜴与树栖绿蜥蜴属于两个物种
B.外来物种导致本地地栖绿蜥蜴发生了基因突变
C.这20年中,绿蜥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D.褐蜥蜴的存在对绿蜥蜴进行了选择,使其发生协同进化
16、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Ⅴ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运动器官的大小有关
D.甘氨酸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7、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23年2月3日,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东部发生脱轨,造成氯乙烯(一种有毒气体)等大量泄漏。氯乙烯泄漏会增加人患肝癌、脑癌等的风险,且污染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毒气体如氯乙烯的大量释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某些植物可以吸收部分有毒气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氯乙烯使人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从而使人细胞发生癌变
D.俄亥俄州的植物吸收部分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适当净化,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字母表示生物或物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
B.碳在食物链中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
C.图中的食物链是E→F→D→B
D.图中E→C箭头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19、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量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生物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能量(kJ) | 1.3×108 | 2.8×109 | 2.9×107 | 9.1×107 |
A.在这四个种群中,甲和丁属于竞争关系
B.除乙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20、下图是基因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的局部放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作用前需解旋酶将DNA双链打开
B.据图判断转录方向是沿着DNA模板链的3′→5′
C.转录时以DNA为模板并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图示的转录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
2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并不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可暂时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也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2、心动周期是指一次心跳起始到下一次心跳起始,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下列有关外周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都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B.人在遇到危险时,副交感神经会兴奋,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减弱
C.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支配,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支配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入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抗衡
23、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两地,是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火山岩凝固堆积诞生,现如今形成了物种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罗山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杉木是大罗山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可不予以保护
C.大罗山的针阔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罗汉松之间相互争夺阳光和水分,存在生态位重叠
D.从1.2亿年前大罗山诞生至今其群落经历了漫长的次生演替
24、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B.图乙中t₁时的种群很可能属于图甲所示的这种年龄结构
C.若该种群为某鲢鱼种群,图乙中t₁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选择 时左右进行捕捞最合适
D.图乙所示曲线模型对应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
25、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相关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再从血液中提取,但每升血只能提取0.05隔。1982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研制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相对于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从经病毒免疫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再逆转录并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更易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正常干扰素。从基因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同时用限制酶Hindill和Bst I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半乳糖苷酶,能催化生成蓝色物质从而将细菌染成蓝色。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___,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_______,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_______,从而获得所需重组细胞。(注:若能正常生长需要写出菌落特征)
(4)转基因细菌产生的干扰素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存在潜在风险。有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转入小鼠基因组,获得膀胱生物反应器,最终在尿液中获得干扰素。在该操作中,应使干扰素基因在____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26、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对胚芽鞘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丁的4种实验处理。胚芽鞘会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填序号);胚芽鞘会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种月季侧芽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处理时间/d 侧芽生长量/cm 实验组别 | 12 | 24 | 36 | 48 |
蒸馏水 | 1.0 | 1.8 | 2.3 | 2.5 |
浓度Ⅰ | 1.5 | 2.3 | 3.2 | 4.4 |
浓度Ⅱ | 2.0 | 3.5 | 5.0 | 5.6 |
浓度Ⅲ | 0.8 | 1.0 | 1.4 | 1.8 |
①浓度Ⅲ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月季侧芽生长量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实验各种处理中插条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_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Ⅰ、Ⅱ、Ⅲ之间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____。
③将浓度Ⅰ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与稀释前浓度Ⅰ的实验结果相比,稀释后实验中侧芽生长量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因为促进作用增强 b.减少,因为促进作用减弱
c.减少,因为抑制作用增强 d.不变,因为促进作用相同
2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与HIV相比,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________上合成的。
(2)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如果在过程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____。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____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
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28、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致死率高达 90%,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人体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如图是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后启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途径。请回答相关问题:
(1)呕吐时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 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_____组成。
(2)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此变化后,促使_____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 管和集合管,促进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与 A 细胞相比,B 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 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埃博拉病毒为单链 RNA 病毒, 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________法(填“浸泡”或“沾蘸”)处理插条。
30、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1)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_____。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__________(微生物)外,还必须保持__________条件。
(2)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按照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的比例配制盐水。在盐水冷却之前的处理是__________,以杀灭杂菌。发酵坛密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藤壶以浮游生物为食,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后分泌一些黏性物质将自己固定在粗糙岩石上。某海岸线岩石上两种共同生活的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的栖息地更深一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当将寒仿藤壶人为地移开时,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的占领深水区域;与此相反的是,寒仿藤壶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
(1)一般选用_________法调查藤壶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
(2)两个物种都需要利用同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它们之间将发生种间竞争。两物种为争夺资源发生的直接冲突称为干扰竞争;两物种消耗共有的资源称为利用竞争。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之间的竞争就是典型的_________竞争。
(3)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别分析两种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的结果。
32、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技术路线,以期获得甘蓝和萝卜体细胞杂交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原生质体时,常用两种酶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被直接诱导出芽生根外,还可以通过形成人工种子获得再生植株。
(2)为诱导融合体产生不定芽,通常应在培养基中加入两类植物激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获得抗盐植株,可选用融合原生质体作为人工诱变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需在含较高浓度的NaCl培养基中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