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下图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减少
B.c时刻藏羚羊种群数量最小
C.在这几年内藏羚羊种群数量的K值可能不变
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是藏羚羊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2、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常出现高热症状,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共同协作清除病毒,其中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进入机体后,机体需要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战”
B.患者在39℃高烧不退期间,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低烧(口腔温度37.3~38℃)初期患者不宜服用退烧药
D.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协作清除体内的甲流病毒
3、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玉米中DNA甲基化模式的解析将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图为玉米细胞中DNA某些区域的甲基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的表型变化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B.玉米细胞中DNA发生甲基化,其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玉米性状改变
C.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都可与鸟嘌呤配对,可见DNA甲基化不会影响转录过程
D.玉米产量除了受基因影响,还受病虫害、高温、盐碱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
4、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凭借在S蛋白486、452等位点上的变化,不仅能打开人细胞上的“锁”,还能更好地逃避人体内中和抗体的“截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细胞膜上存在S蛋白的受体
B.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浆细胞分泌抗S蛋白的抗体
C.人体之前产生的抗S蛋白的抗体对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已完全失效
D.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在S蛋白上的变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5、图示为某种动物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群落中呈现出的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甲群落中该动物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数量保持不变
B.乙群落中可能存在增加该动物生存压力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在丙群落中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洪灾导致该动物大量死亡,属于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人类红绿色盲的研究
7、如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
B.曲线BC段,胰岛素的分泌速率逐渐减慢
C.曲线CD段,胰岛B细胞完全停止分泌胰岛素
D.下丘脑神经元在B点兴奋,在C点被抑制
8、科研人员对蓝星睡莲(一种开两性花的被子植物,2n=28)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细胞中所有 RNA)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 DNA 序列和植物化石,发现被子植物起源于 234~263 万年前。另外,在花瓣细胞中 NC11 基因高表达,其表达产物可催化一种吸引传粉者的芳香味物质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星睡莲基因组测序需要对 28 条染色体 DNA分子的碱基顺序进行检测
B.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依据了化石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C.为吸引传粉者,花瓣细胞中的 NC11 突变为高表达的基因
D.蓝星睡莲和其他基因库相近的植物种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9、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C.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肺部组织液增加
10、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属于反射
B.心肌细胞可能属于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
C.猫尾毛竖立的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可能因为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D.本实验可以说明经静脉回流引起心脏活动加速的物质一定是由交感神经释放的
11、某同学构建的概念关系模型如图所示。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1 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1 表示血糖来源,2-4分别表示食物、肝糖原、非糖物质
C.1 表示突触,2-4分别表示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1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4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影响“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的大量生长,使沉水植物由于缺少生存空间而受到影响
D.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3、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被动运输
B.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
C.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琼脂块B
D.若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不变
14、自疏现象是指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增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从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的现象。下图表示某种植物自然稀疏过程中种群密度与植株平均质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自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B.植物自疏现象为作物的合理密植提供了理论指导
C.在植物自疏过程中,植物种群的总质量会逐渐减少
D.自疏现象可使存活的植株获得足够的资源繁殖后代
15、人的大脑有140多亿个神经元,具有许多高级功能,从而可使人体主动适应环境。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B.若某人大脑皮层S区受损,则表现出听不懂别人讲话的症状
C.对短信验证码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无法转化成长时记忆
D.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
1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病毒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吞噬细胞
B.台盼蓝进入细胞的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
D.氧气浓度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钾离子的速率
17、为研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科学家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及14C标记的IAA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①④两组的受体块中均可检测到14C
B.本实验证明IAA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ATP
C.图中胚芽鞘尖端、根尖分别为形态学上端和下端
D.受体块中14C含量为①>②>③>④
18、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采取这种措施依据的原理是( )
A.改变害虫的年龄结构
B.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提高害虫的死亡率
D.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
19、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中的每一个层级均代表一个营养级,其中不包括分解者
B.海洋中某时刻可能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上宽下窄倒置的生物量金字塔
C.消费者个体大,生产者个体小的生态系统常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通常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上窄下宽的能量金字塔
2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地方②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③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失并出现了症状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1、黄瓜属于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部细长、叶片碧绿、花果期长,其生长过程受到多种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色氨酸转变成的生长激素会影响黄瓜苗的向光生长
B.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大小会影响花的雌雄分化
C.黄瓜植株产生的乙烯利既可促进开花也可促进果实的成熟
D.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2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抗体进入细胞后激活溶酶体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C.单克隆抗体携带的细胞毒素与肿瘤细胞特异结合
D.肿瘤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能特异性水解药物的酶
2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脊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24、如图1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2为图1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时的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图1中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图1中的Ca2+内流,导致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图2中c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由于钾离子内流而引起的
D.图2中ef阶段细胞膜通过协助扩散向细胞内运输钾离子
25、(一)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茉莉油的提取实验。图甲是实验流程,图乙是茉莉油提取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该同学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图甲中B过程表____________,要完成图甲C过程需要向提取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因为通过B过程获得的提取物可能含有一定的水分。
(2)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橘皮部分,提取一般不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①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②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 ③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④所需实验装置复杂
橘皮精油提取一般采用________法,操作流程是________→漂洗→__________→过滤→静置→______→橘皮油
(二)工业生产上常用微生物——三孢布拉氏霉菌(属于毛霉目)进行发酵,从固体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发酵培养基的参考配方如下表。请回答:
成分 | 淀粉 | 玉米蛋白水解物 | 豆粕 | KH2PO4 | MgSO4 | 维生素B1 |
用量(g/L) | 40 | 25 | 20 | 0.1 | 0.1 | 0.01 |
(注: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剩余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3)在三孢布拉氏霉菌的发酵培养基中,为其提供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在制备该培养基的过程中,灭菌之前应将培养基的pH调到__________(填“中性或微碱性”“酸性”或“微碱性”)。
(4)从固体中提取β-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萃取之前,要对培养得到的三孢布拉氏霉菌细胞团进行_____处理,以提高萃取的效率。提取胡萝卜素时,不适合用乙醇做萃取剂,原因是__________,影响对β-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26、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一般情况下,α银环蛇毒侵染机体时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具有的免疫特点是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物质A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被毒蛇咬伤后会在________产生痛觉,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5)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从而导致阳离子大量内流,产生________电位,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
(4)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HPO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8、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分泌后通过 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 。
(2)若内分泌腺X为甲状腺,则激素A为 。若要证明激素B与激素C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激素 ,然后检测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激素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 调节。
29、吸食毒品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的强烈快感或兴奋。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如图是毒品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①是______,其中的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2)图中结构②与多巴胺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内外电位变为______,即完成______的转换。
(3)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完成兴奋传递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运回上一个神经元,但是吸食的毒品可卡因进入______后会阻碍多巴胺回收,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用图中数字“①、②”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
30、鸡干扰素是一种具有高效和广谱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广泛用于动物领域的抗病毒治疗。科研人员将鸡干扰素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以获得抗病毒烟草。下图为科研人员制备能合成鸡干扰素的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EroR I | G↓AATTC |
BamH I | G↓GATCC |
(1)步骤①中,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还在两种引物的_______(填“3’”或“5’”)端分别加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以便于后续的剪切和连接,可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酶切后,目的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步骤②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________,步骤③中需先用________处理农杆菌以便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细胞。
(3)步骤④中,科研人员提取愈伤组织细胞的RNA后,先通过________获得DNA,再进行PCR扩增,若最终未能检测出干扰素基因,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经复杂工序制作而成。程序如下: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煮目的是_________,冷却后再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发酵容器中上层豆类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菌是________。
(3)制作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盐,盐能______________,避免变质。
(4)从黑豆到豆豉。它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________。
(5)豆豉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菌种与课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的菌种最接近,从细胞结构看,它们属于___________生物。
32、T 细胞借助表面的蛋白质“PD1”来识别癌细胞。有的癌细胞能合成一种分布于细胞膜 表面的“PD-L1”蛋白,该蛋白与 T 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使 肿瘤细胞逃过免疫细胞的攻击。临床实验证明,PD1抑制剂药物,附着于 T 细胞,通过阻断 PD1和 PD-L1结合,阻断了癌细胞的隐藏能力,使 T 细胞能识别癌细胞,进而癌细胞被免疫 细胞摧毁。这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
(1)T 细胞在______中成熟,参与的免疫过程有______免疫。其中 PD-L1会导 致人体免疫系统针对癌细胞的______功能降低。
(2)免疫细胞中,可以产生抗体的是______ ,在癌症的临床检测中,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 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______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癌变组 织中的特殊抗原。
(3)放疗是用放射性元素对人体肿瘤的部位进行局部方面的扫描和照射,通过辐射杀死瘤细 胞。化疗是通过药物的手段,使药物进人人体血液,并去除人体中的癌细胞。放疗和化疗对人 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相对于放疗化疗,癌症免疫疗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