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综观孔子的一生,虽然他在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过程中屡受挫折,但他在这种追求实践中树立起一种伟大的人格形象。
C.春秋战国时期,在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中,外交官反应是否敏捷,应对是否巧妙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史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D.原始儒家的“仁”包含着人道精神,他们从这种人道精神出发,提倡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友好交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谨拜表以闻(跪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B. 一日,大母过余曰(经过) 柳丝长玉骢难系(青白相杂的马)
C. 慈父见背(表被动)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怨恨)
D. 渔夫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之二虫又何知(这)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过,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而人的本质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这种社会性相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一方面,人类追求富裕的活动总是在继承前人已有文明成果的前提下进行。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理念,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箴言。另一方面,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总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无论是处理古与今,还是人文与自然,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中介,从本质上说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前人没有实现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达到过。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一是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发展,为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中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基础,以民主政治与生态环境为必要保障。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构成:显形层是不但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保障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五位体的高度协调发展;核心层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三个层次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着我国共同富裕内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
(摘编自顾伯冲《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及当代实践 》)
材料二: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社会是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共同富裕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意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在社会财富、益处的分配过程中既要顾及公平又要关注正义进而达到均衡、适宜状态的价值尺度,要求每一个公民在财富和益处的分配上都能被一视同仁、得所当得。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必然具有不同的公平正义观,世界上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绝对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人们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处于合理化状态的反映。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主要具有四个维度: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结果公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互为目的。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首先体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起来,最终达到所有区域共同富裕;其次体现为不同阶层收入水平差距明显,这就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富裕才是共同富裕,也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和政府在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采取的这些措施恰恰是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并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两者具有质的区别。平均主义是一种伦理思想,它主张社会财富在所有人之间平均分配,提倡利益享有上一人一份、人人相同。历史上曾出现过原始社会平均主义,法国卢梭提出的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均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平均主义等。平均主义虽然具有共同享有的意味,但与公平正义相悖,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而平均主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相抵触的,是经济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绊脚石;二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在私有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企图在私有制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三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既考虑社会上每个人的付出,也考虑每个人的获得,既考虑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也考虑每个人担负的义务,注重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同时共同富裕还充分关注和考量机会、规则、过程等复杂要素,而平均主义并没有考虑每个人的付出,也不考虑制度等复杂条件,从而显得不公平。因此,共同富裕在性质上区别于平均主义,而与公平正义取得一致。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没有共同富裕谈不上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也不可能共同富裕。
(摘编自龚天平《共同富裕的伦理意义》)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追求富裕需要继承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且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B.实现共同富裕在历史上和世界上均无先例,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可从三个维度理解。"骆古立
C.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构成,这三个层次既逐层递进又有机统一,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
D.与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同,共同富裕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同等富裕的社会,也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
B.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之一,促进共同富裕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公平正义受诸多因素制约,反映人们经济、财产关系的状态,主要有四个维度。
D.要实现共同富裕,需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有制,做到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同。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C.马克思发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生活的的基础,只有在此之上人们才能从事非物质活动。
D.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浙江省实行“共同富裕、文化先行”的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口号带有平均主义的色彩。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口号加以分析。
【5】我国应如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行人跋涉蜀道时屏住呼吸、咨嗟长叹的情形。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默写。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忠心耿耿却被猜疑、被诽谤的处境。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始皇派遣优秀的将领、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战争会导致生离死别,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5)《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以声类声”描摹乐音清脆激越空灵哀婉,“以形类声”描摹乐音悲戚转为欢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篇名句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始皇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 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陶渊明以“云”“鸟”作比,说明自己无心做官,有意归家。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庄子·逍遥游》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4)王勃《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宠辱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9、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长恨歌》中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结合艺术手法赏析其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部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B.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C.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D.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即察举,由地方官员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一种选官制度。
B.公卿,“公”是周代封爵(公侯子伯男五等)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C.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
D.斧锧,斧子与铁砧,文中借指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固年少好学,深入研究学问,结交英雄豪杰;四方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采,来向他学习。
B.任荆州刺史时,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盗贼或自缚归降或自杀谢罪,只用半年时间,州内便安定下来。
C.李固忠于职守,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高赐等人买通梁冀为他们说情,而李固刚正不阿,越发紧急追究。
D.李固作宰相时,匡正朝弊,深得民心,却被梁冀借机诬陷入狱,王调、赵承等人为他积极申诉冤情,得以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育儿头一遭,四处求支招。
说法乱如麻,疑窦谁能消?
——【勾犇漫画作品】
请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