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马谡虽然才气过人,却,不宜独当大局,可惜孔明心存偏爱,未能谨记刘备的忠告,关键时刻派马谡驻防军事重镇,以致街亭失守。
②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因:一是放松世界观改造,没有加强党性修养;二是,没有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三是道德品质低下,没有重视德行修养。
③如果菲律宾停止干扰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事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菲律宾,事态就可能升级,向更复杂化和长期化发展。
A. 一意孤行 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 B.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刚愎自用
C. 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D. 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盛筵难再 再:再次
C.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据传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摘编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语素是单音节语素,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它是分析型语言,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
C.回文诗对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回文诗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通体回文”最难驾驭,驾驭了“通体回文”,便能驾驭其他种类的回文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的种类、特点等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文章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点来证明回文诗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C.作者详细分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回文诗正读倒读意境不同。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令人称绝。
C.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创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时令背景又蕴含了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意境阔大。
5、名句默写
(1)看万山红遍, ; 漫江碧透, 。
(2)怅寥廓, , ?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
(4)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
(5)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夸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暗示人行走之难。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3)在白居易《琵琶行》中,直接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结束而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回肠荡气,久久不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两种生命极为短暂的小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之情。
9、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滕王阁的景致推向高潮,历来被后人视为千古绝唱。
(2)《归去来兮辞》中告诫人们“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及时修正过去的错误,才能赢得未来的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C.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D.两词都运用典故、托古喻今,抒发想建功立业却人生暮年、功业无成的悲伤。
【2】近代学者王国维评论苏辛二人的词风时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对“旷”与“豪”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是古代职官名,魏晋时“三公”之一,是太子的老师。
B.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 “禄秩”指官吏食禄的品级,这里指俸禄和禄位。
D. “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指帝王的诏书或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 谢贞洁身自好。始兴王叔陵趁皇帝驾崩发动政变企图篡位,失败后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而谢贞因为不参与阴谋,没有获罪。
D. 谢贞文采惊人。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人生规划是学医,学成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因在课堂上看到中国人围观日本人砍杀中国俘虏时山呼万岁的幻灯片大受刺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弃医从文。
(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提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成两个阶段,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设》。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并结合现实,写一篇在班会上发言的演讲稿,表达你的所感与所思。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