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又申之以揽茞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乃瞻衡字 B. 去销雨霁 C. 夙遭闵凶 D. 而后乃今培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菜石
三石
龚一笑,饶城师院教授。我跟他亦师亦友,他虽然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是我正儿八经的老师。早些年,龚一笑经常跋山涉水淘拣石头。那时玩石的人不多。如今日子好了,有钱人也多,玩石的人多了起来。而龚一笑已是奇石满屋,且大部分是拣来的,没花多少钱。
我经常跟龚一笑一起,多少受些影响,家里有些藏石。不过都是一般货色,以龚一笑的说法,没一块能抵得到他估价的费用。
龚一笑好东西不少,值多少钱不知道,同样以龚一笑的说法,一块石头换一套房,没有大厦千间,十数间还是有的。不过,龚一笑的好石头锁在里屋,常年上锁,一般人不让看。我也是一般人,央求多次外加点儿蛮横,龚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我这才得以匆匆一睹。
不过,也有例外。一次,在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搬出一件珍藏。却是一件形如白菜的奇石,没有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大小与白菜接近。果然是浑然天成。我惊呼一声,啧啧称奇,说,如与铅山的白菜碑一并展示,必然相得益彰。
龚一笑抿着小酒,嘿嘿一笑,你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生朋友一场。白菜碑为明代铅山县令笪继良所绘。其上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作为地方父母官,要坚守此道,如白菜一般清白做人、做官。
市委组织部已找我谈话,我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我蓦然明白龚一笑良苦用心,正色道,老师教诲,学生谨记。不过——
不过什么?
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赠与学生,学生必定每日观石而三省吾身。
龚一笑脸色一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说两声,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匆匆将石头搁进里屋,封门上锁。
我哈哈大笑。
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把玩石头。但时间久了,竟然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的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我一般不收,偶尔收下一块两块,也回赠人家,算是玩家之间的相互馈赠,也没太当回事。曾有一块摆在我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却是我最为喜欢之物。
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相互电话骚扰,免不了邀请他前来喝酒吃肉,还有赏石。电话里龚一笑笑得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我远道去的。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龚一笑还真的来了,直接推门进来。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龚一笑却不理睬我,眼睛落在桌上的“寒江独钓”上。我得意地说,以你专家的眼光,看我这块石头怎么样?龚一笑不语,移前移后仔细端详,而后直起身子说,很值钱。
我问,值多少?
龚一笑脸色凝重,一间房,一间牢房。
我吓了一跳,一块石头,不至于吧?
龚一笑怒目圆睁,我说是就是,你敢质疑我的眼光。怒气冲冲摔门而出。
我目瞪口呆。待醒悟过来,出门紧追,已不见龚一笑踪影。打电话,关机。
呆坐一会儿,满脑子都是龚一笑的怒容,突然惶恐。立马叫来秘书,将“寒江独钓”还有几块交换的石头,一并拿走退回。
翌日,刚到办公室,见龚一笑又推门匆匆而入,手上捧着那块白菜石。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忘记招呼。他也许是发现桌上已没了那块石头,遂问,石头呢?我有些尴尬,低声说,已让人退回去了。龚一笑冷哼一声,算你聪明。将白菜石小心翼翼摆在原先摆“寒江独钓”的位置,你曾说每日观石三省,今天就遂了你愿。
我说,老师怎的如此大方,舍得忍痛割爱?
龚一笑又是怒目圆睁,道,想得美,借你的,什么时候不当官了,就还我。
(选自《北方文学》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菜碑上的题词原是古代地方官明志之词,意思是做官要知道白菜的味道,而不能让百姓面显菜色,它从为官者的角度道出了官员应该坚守的正道。
B.“我”在县里工作,偶尔收别人一两块石头,也回赠别人,说明“我”原本并无贪得之意;但“寒江独钓”价值不菲,“我”收下它却难脱腐败之嫌。
C.龚一笑看了“我”办公桌上的“寒江独钓”怒气冲冲,“我”最后还是把这块奇石和其他几块石头退回其主,这是因为“我”敬畏龚一笑,不敢惹他生气。
D.小说善于描写人物语言,如结尾“我”和龚-笑的对话,显示出我们彼此理解、无拘无束、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小说在刻画龚一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白菜石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情谊,互诉衷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游子与思妇互相望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希望随着月光去照耀对方,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的效果。
(3)《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君主若知道爱惜自己的人民,就足以对抗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还能够灭秦呢?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天下百姓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愤之情。
(3)《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水、沼泽为例来表明任何事物总有个限度(底线),并以此来暗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的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写一旦约束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会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中的“三纲”,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6)《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
(8)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武传》中常惠教汉使者用“雁传书”之计,使苏武得以归汉。《春江花月夜》用这一典故,写相思无处传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讽谏了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3)小刚是国学爱好者,他看到《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结合近期学过的《屈原列传》,就认为司马迁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赞扬屈原的著作“言近旨远”。
10、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吟
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①,寂寞幽以玄②。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③。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④。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⑤。
【注】①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②寂寞:清静,无声。玄:奥妙,玄妙。③云构:高山上的岩洞。发:出自。④器象:物象。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查《晋书》本传,道韫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思之手,此后失亲流离。⑤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字为宅,指隐居泰山。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注重动词的使用,如诗歌第二句中的“冲”字就极富神韵,既传神又有动感。
B.诗人描写山中景观,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仰望高山之际也触发了身世之感。
C.诗歌二至四句描写泰山神秘岩洞,诗人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对其浮想联翩。
D.诗歌前六句描写了泰山的迷人之景,为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作了铺垫。
【2】有人说“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1、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谦溥,字德明,少通《左氏春秋》。世宗征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闲厩使。
会隰州刺史孙义卒,时世宗亲征淮南,谦溥谓节帅杨廷璋曰:“大宁,咽喉要地,不可阙守。且车驾出征,若俟报,则孤城陷矣。”廷璋即署谦溥权隰州事。并人以数千骑来寇,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并人退舍。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会廷璋兵至,合势夹攻,掩其不及,斩首千余级。明年,以功领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移慈州,兼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将有事于南郊。太祖命四路进兵,略地太原。郑州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师出阴地,以谦溥为先锋。谦溥因画攻取之策,继深等共沮之,延进不能用。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延进等仓皇走谷中,独谦溥麾兵拒之,并人引退。未几,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将刘进者,勇力绝人,谦溥抚之厚,藉其死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并人患之,为蜡丸书以间进,佯遗书道中,晋帅赵赞得之以闻。太祖令械进送阙下,谦溥诘其事,进伏请死。谦溥曰:“我以举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进为并人所恶,此乃反间也。奏至,帝悟,遽令释之。
开宝三年,召谦溥为济州团练使。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争相迎劳于道左。八年,以疾求归。至京师,疾笃,累上章辞禄,不许。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B.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C.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D.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李谦溥,字德明。”
B. 兼,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本文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判、署、领等。
C. 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称皇帝。
D. 元年,指封建皇帝即位或改年号的第一年,封建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称改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李谦溥才智超群,胆识过人。世宗征讨刘崇,李谦溥单骑前往游说辽州刺史张乙投降;并军几千骑兵入侵隰州,李谦溥带两小吏登城巡视,吓退并军。
B. 李谦溥深谋远虑,颇有战功。他出奇计,与杨廷璋部队合力夹攻袭击并军,斩首千余人;部队出阴地而回,李谦溥准确预测敌军的追击并做好防范,击退敌军。
C. 李谦溥威震三军,众望攸归。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敌人不敢冒犯边境,边民听说他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时,争相在道旁迎接他。
D. 李谦溥重才爱才,情深义重。刘进勇力超群,常助李谦溥在边境往来,李谦溥厚爱他,识破敌方反间计后力保刘进,还说愿以全宗族四十口人担保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
(2)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好的偶像能够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而不好的偶像则会误人志向、毁人前程。在引导崇拜偶像时,我们要大力呼唤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渐将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影视歌明星,总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潮流。无论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还是常青藤般的经久不衰,他们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激情,是可以穿透岁月和记忆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只不过因所处的时代不同,意义与价值观也随之大相径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